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018-03-29李春成刘悦
李春成,刘悦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231)
随着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决定性因素。 新时期推进全要素生产产业体系离不开实体经济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协同发展。而要提高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就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如此方能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
1 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之处
对许多规模化、体系化的行业、产业而言,思政教育是伴随其诞生的核心管理部分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政教育传统模式正在与飞速变化中的行业、产业间拉开差距。尤其是相对刻板、机械的宣贯式教育手段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生代人力资源队伍的现实要求。特别是在不少亟待转型的领域中,陈旧的思政教育方式被众多年轻一辈视作说教,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边缘化,不仅难以发挥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有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对自身发展形成制约。
2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1 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成效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显著的作用无疑是能够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成效。 这样的思政教育善于倾听、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能够全面而充分地了解基层人力资源队伍的现实需要,掌握最广大劳动者的客观诉求。在此基础上,思政教育工作者便能促成更加顺畅的下情上达,帮助更高层管理者体察民意,同时发现既有管理决策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并及时加以修正解决。与此同时,高层管理的决策也能够更为快捷地传达到基层一线,通过思政教育工作加以阐释说明,帮助基层一线劳动者理解管理层的战略方针并更加积极主动地执行。有了这种充分的沟通联系,原有的矛盾冲突便能在更短时间内化解,而上下层级间也更易达成共识。 如此,则组织、机构内部便可消弥掉不必要的摩擦与内耗,从而促使各环节之间愈加团结,并更有机会形成观念一致和利益趋同。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能够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不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有希望实现事半功倍,推及整个机构,其作业效能也更有可能实现优质和高效。
2.2 稳定人力资源队伍、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生代劳动力大军逐渐取代其父辈、祖辈,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开始遭遇人力资源队伍稳定性日渐下降的危机。究其原因,乃是更加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取代了过去相对传统且统一的理念认知。于是,越来越活跃的思想推动年青一代劳动者用脚投票,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则迫切需要更加卓有成效的思政教育让越发浮躁的意识沉淀和稳定。故而,新时期思政教育另一重要作用乃是稳定人力资源队伍、 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思政教育不仅需要摒弃过去单调强硬的理论灌输,而且必须采取能够令年青一代认同与接受的形式。 且新时期的思政教育还应争取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化模式,不仅应让其工作对象在工作时空中自觉主动地聆听与执行,且更应努力实现思政教育对年轻人力资源队伍的内化与固化。
3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途径
3.1 准确定位、以人为本、柔性化管理
多元化的思想认识快速改变着新生代人力资源队伍的行为模式,要使思政教育在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就须尽快改变传统模式居高临下的陈旧做法,而是变管理者为服务者,以准确定位、以人为本、柔性化管理切实践行思政教育手段。
比如,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细分人力资源队伍,根据年青一代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职业理想等划分出更多工作圈层,如薪酬待遇敏感型、晋升路径敏感型、能力提升敏感型等。要针对各圈层成员的特点制定差异化思政教育形式和内容。 面对薪酬待遇敏感型劳动者时,可建议和协助用人单位强化落实岗位绩效责任制,并细化岗位薪酬待遇级别与内容,切实做到奖勤罚懒。面对晋升路径敏感型劳动者时,则应建议和协助用人单位采取职位任免公示化操作,实现公开、公平与透明。 面对能力提升敏感型劳动者时,则可建议和协助用人单位完善内部教育和培训体制,以使劳动者有机会获得持续的教育与培训机会等。
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应随时结合人力资源队伍发展变化的动向采取动态管理模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应有足够的弹性和预留空间,如此,思政教育工作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满足最广大劳动者的现实要求。
3.2 将工作做在事前、提升管理的前瞻性、预见性
纵观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不难发现,不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是在发生矛盾冲突之后的“救火” 式工作。 虽然思政教育工作者苦口婆心、真心实意,然而问题已然出现,难免会使部分民众产生“思政教育就是为了息事宁人”的偏见与成见。故而,将工作做在事前、提升管理的前瞻性、预见性十分必要。
而在现实中,不少地方开展的解决劳动关系纠纷预警机制其实可以被借鉴到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模式中。许多省市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产业集中地已经开始建立劳动关系调解中心或巡察队制度,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妨加强与这些组织、机构等的联系。通过互通有无,帮助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和掌握潜藏的矛盾点。 又或者,用人单位内部也可以建立起巡察机制,也可以采取每个小部门内设立巡察员的方式。总之,要想方设法使思政教育掌握先机,采取一切可行手段将内部纷争化解在萌芽状态。 如此方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事后补救的仓促与两难。
3.3 充分利用前沿技术、多种管理手段综合运用
信息时代大环境中,技术的先进性完全可以辅佐思政教育提升品质和成效。比如,早已普及应用的即时通讯平台和软件。通过朋友圈、聊天群等已经能够非常具体、真实地了解圈内、群内成员的思想动向、情感变化。 思政教育工作也可突破传统模式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开展教育与引导。
又或者,思政教育可以实现线下与线上的双轨制。线下不方便了解或难以掌握的现实情况可以在线上探寻与发现。若在群体内难以表达的意见,也可以通过一对一式的私聊得以解决等。
总之,技术的发达其实已经给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只要思政教育工作者拓展视野、发散思维,就一定能够在现实和虚假世界中创造出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能。
4 结语
同样是针对人开展的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在管理方向、宗旨、策略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然而究其根本,都是为了通过教育管理提高人的认识、觉悟,从而不断提升其责任意识,进而推动人力资源潜在价值输出,以此提高社会生产的品质与效率。 尤其是在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的当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人力资源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更成为促进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一大利器。 因此,在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以人为本、 综合举措,走一条柔性化、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这不仅是思政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应有作用的主要路径,也是转型升级节点下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