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企见习创新机制与策略研究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18-03-29王志平王姝黄玉蓓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9期
关键词:校企环节物流

王志平,王姝,黄玉蓓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 065201)

我国教育部对高校学生培育的目标性计划明确提出了人才培育的重点在于教育实践性,同时注重职业性内容的考核评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技能教学与知识内容教学的结合,对于实践型行业而言这更是极具建设性的方针政策。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操作的重要价值在于理解未来从业过程中的实操环节的各项细节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物流行业的业务内容以及全流程的落实方法,再到最为精确化的物流模式管理工作经验,是学生从实践中获取行业经验的重要方式,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见习进行创新性策略分析,需要找准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促进见习质量的提升。

1 正确解读赴企见习的价值与意义

高校学生实习见习已经成了高等教育中必要的一个环节内容,同时为了提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多半都会选择校企合作的方案,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同时学校也能够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寻找到合适的定点单位。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当前在国内正处于行业拓展以及模式创新的关键时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这种具有极大实践价值的学生项目,不仅对于相关企业而言是一种人才对接的良性渠道,同时对于高校而言也具有了稳固的对接企业,一举两得之下,这一模式的创立就具有了足够的支持度[1]。

在实际落实环节,学生的确能够从这一类型的见习项目中获得大量从业经验,尤其是宝贵的行业从业一手资料,包括对物流管理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人员管理调配方面的经验内容,都是从书本以及校园课堂中难以进行实际分析的问题。 这是让学生将课堂内容与实际场景融会贯通的重要策略,能够综合地凝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素养。

对于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从企业当中能够进行第一线的实践尝试,对于其了解行业性质以及未来从业方向也具有很多好处,另外从实际价值方面考虑,职业技能的提升也是学生未来在寻求就业的道路上最具有竞争力的一个因素,所以高校企业之间的对接实习能够为学生进入社会走入职场都做好准备,也是这一类型项目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2]。

2 学生见习模式创新为当前关键

首先顶岗实习本身是高校对于学生对接从业后的工作内容的一种训练锻炼项目,但赴企见习则从本质上有所差异,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并不直接从事第一线的生产工作,顶岗实习本身属于替代其他工作岗位的流水线工人进行生产作业,所以接触到的工作内容也经常局限在一线的基础性作业链条当中,而赴企见习本身在层级上更高,尤其是物流管理行业的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更多的是管理测过面的具体经验,而并不是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对接生产以及运行方面的缓解问题,这是两种校企之间项目开展的重要区别[3]。

另外顶岗实习因为部分企业将学生资源作为廉价劳动力而受到了抵制,而赴企见习本身属于模式内容多方面的创新,完全不同于单纯成为企业劳动力的顶岗实习,是高校与企业之间达成人才交流意向,企业获得了内部资源的展示平台以及对人才资源的吸引力,而高校则能够为学生铺垫出一个符合未来就业预期的对口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对接的大部分都是国内处于行业内一流水准的物流公司,大部分都能够提供具有保障的见习证明,并且对于见习中间环节也足够透明,能够保障学生安全性以及见习成果方面的提升。也正因为如此赴企见习才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3 高校赴企见习的明确化流程

3.1 赴企见习前期调研及意向确定

在展开阶段高校应当对开展见习的专业进行确定,同时洽谈适合于合作的类型企业,并且根据行业状况对于企业资质以及等级进行区分,进行初筛之后确保企业在生产项目以及资源类型上符合对应专业学生需求。随后应当开展实地考察,由对应专业教师组成考察团队与企业共同核查具体的见习项目地点以及工作内容,为学生打好先行站,避免与双方商谈项目存在差异性[4]。

3.2 校企合作的优势内涵

另外则是校企双方在互助层面上的交流,高校通过实践平台能够为学生的就业道路创造更好的实践经历,而企业则能够从见习人员中挑选部分适合于企业文化氛围的人才进行留用或者发展,为企业后续的进步留下专门的人才储备渠道,同时能够长期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将成为稳定的交流渠道,对双方而言都具有积极作用。

而就学生来说,在确定见习方向以及企业之后,应当对工作内容以及时长期限专门签署对应的见习协议,缺乏对应法律效力保障的企业通常都存在安全方面或者是实际生产以及实习内容方面的隐患,应当予以慎重的对待态度。

3.3 企业资质及实习目标的确定

在挑选企业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参考行业内的评价标准,例如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见习过程中,选择行业内的知名企业以及足够体量的企业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否则将难以保证实习效果以及学生评价的满意度等问题。

另外一个关键点则在于实习目标的确定以及落实,这一方面同样需要高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达成一致,高校在开展见习项目之前应当对学生实习所需要获得的行业经验内容做一个针对性的预期计划,同时在接洽企业的过程中也将此作为具体的对接点进行商讨,确定企业有足够资质以及能力能够落实对应的需求,从而将项目开展得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以及保障,确定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到所需求的知识以及实践能力[5]。

4 见习环节的完善提升建议

对赴企见习的管理模式,应当逐渐摆脱传统顶岗实习式的思维,逐渐转化过程中的实践方式,重视人才培育的针对性方式,不直接将学生投入到生产环节,而是在学生进行见习期间了解行业全流程的操作模式,并不拘泥于单一工作岗位,而是进行不断的流动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单次实践中了解到更多的实践操作内容。

同时在管理方面,学校并非将学生直接交给企业,而是需要同步保障学生在见习期间的相关问题,做好校企之间的交流渠道,以此为学生解决见习过程中的各类状况,避免校企或者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对接出现差异矛盾甚至冲突。

在具体见习方案的确定上,学生同样是主体之一,而并非单纯的由高校和企业确定方案内容以及见习目标,在研讨相关内容时同样需要吸取学生对于方案的理解以及建议,这样才能够确定按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相关资质进行实习内容的安排,避免工作内容不对口造成的交接问题[6]。

当然在实践环节对学生提出高标准要求也是必要的事项之一,毕竟见习本身并非儿戏,是对于学生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所以在见习过程中校方应当明确管理机制,在学校教师带队以及企业管理模式双头并进的前提下展开见习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见习过程中以标准化的能力培养模式熟悉对应职业在实操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这也是对未来就业素质的培养方式之一。

学生的赴企见习本身是为了积累自身的实践能力,但同时也是对社会交往以及人情世故的一种了解过程,为了确保还未完全融入社会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积极引导,校方可以适当采取教师挂职的形式,允许教师同时在对应的合作企业中挂职并且专门负责学生对接事务,也可由企业对应管理人员在学校对应部门挂职,在见习项目展开之前进行一定的普及教育,也可以单独开设课程进行实践教学之前的项目内容分析,这也有利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进入实际操作环节之前首先有一个全局化的了解。

对于高校教学当前产教融合的趋向性来说,与实际产业相关的专业更具有实践见习的必要性,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适当了解一线配送员的工作内容并进行尝试,但更多的应该将其列入管理经验中,而不应该成为学生见习的主要内容。 在轮值岗位基本覆盖了物流工作全环节之后,学生对于行业的了解性能够比之以往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校方除了要求企业开具对应的见习证明之外,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审核,具体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几种。

首先通过见习总结能够有效将学生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汇总从而进行存档审阅,让教师从侧面了解学生在见习期间所获得的成果。 同时也可以选择实践技能竞赛的方式,在返回教学环节之后由教师组织开展对应的技能竞赛,对物流管理的全环节实践进行测验,并根据学生表现作为实践项目的最终评分基准。

5 结语

企业见习作为各层级高校在学生培育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方式,作为这一大环境下最为关键的落实因素的学校以及学生具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够对校园以及企业合作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至于将学生见习变为廉价劳动力,避免和实际行业脱节,保证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校企环节物流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决战“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