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的启发与借鉴
2018-03-29史达
史达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学校为了实现自身的长效、有序发展,需结合两方面内容来完善,既需要注重量的发展,又需要关注质的发展问题,其中量也即生源的数量,而质则指教学的质量。不同于企业的营利性属性,而学校则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机构,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发展目标,即促进自身的长期发展。
1 我国高校的管理现状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依据计划经济体制的形势来完成的,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并非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对于国家具有较大的依赖作用,从而导致高校管理中具有较多的问题,机构较多、管理落实不到位、具有平均主义等;高校对于课程和专业的设置过于单一,无法依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教学手段过于陈旧,缺乏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管理理念和制度。一味地依赖上级领导作用,来确定管理理念和指导思想,不注重自主开发市场、主动完成办学行为。 我国的高校教师大都是从普通教师发展而来,并没有经过系统、 专业的学习,按照经验管理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无法有效保障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此外,在选拔管理者时,大都依照行政与学校领导人员的意志来展开,从而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出管理者的创造性和个性,最终制约了高校的有效发展。在确定管理体制时,没有考虑市场经济形势及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导致确定的管理体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是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人浮于事的现象;二是在确定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时,不注重突出教学科研中心的地位;三是人事管理制度与市场情况不相符,人力资源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四是在高校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
2 高校管理中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在采取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来管理自身事务时,主要是对于那些具有分属于高校内部,具有明显企业特征的单位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如校办企业、学生公寓、后勤服务等[1]。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高校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来管理高校的核心部分时,既具有较大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可行性。 与现代企业的性质不同,高校的开展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企业主要生产商品,而高校则创造人才。企业与高校都将质量和效益作为核心内容[2]。
3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现代企业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强调:需依据企业文化内容来提高相应的工作能力,人才引进需结合人才培养,流动需结合稳定,人力资本管理结合普通员工管理等。
首先,需确保自身的工作能力对应于校园文化。将校园文化反映在个人身上,即表现为个人的思想素质。在高等院校,管理者不仅需要具有较好的品德和才能,还需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不仅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还需增强员工对学校的使命感和认同感,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3]。
其次,引进与培养、流动与稳定的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处于始终流动的状态,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也是受到国家大力提倡的。 借助于流动作用,可以锻炼学术团队,从而不断完善学术队伍的层次,提高科研水平,为了避免人才的流失而形成单向流动的现象,需充分结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来两方面机制来完成。
最后,工作性与非工作性管理、人力资本与普通员工管理的结合。为了促进工作性管理的进行,需强化对非工作性的管理作用,而这些无法通过经济待遇的提高来实现;人力资本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许在后天不断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的普通员工经大力培养,就会为未来储备较强的人力资本。
3.2 营销管理
3.2.1 概念
市场营销理念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采用一定的营销手段,从而满足顾客的需求,促使企业快速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所运用的一种哲学思想,而交换则是市场营销理念的核心。
3.2.2 高校实施营销管理的措施
高校在采取营销管理手段来开展管理工作时,需依据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学校的运行机制,并且重新组织学校的结构体系,将职能进行明确划分,并且制定一定的人才培养程序,来改善当前的学校体制。 将产学研进行有效结合,促进产和学的有效结合,根据市场的销售来决定高校的生产,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确定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4]。 高校需根据社会对人才类型和知识技能的需求,来向学生传输相应的知识技能;加强校企合作,在开展专业教学时,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相关专家引入其中,并且依据市场需求,来调整教学计划,重组那些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删减那些陈旧的教学内容,并且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促使学校不断发挥出在办学方面的创造性,使学校具有自身的特色和风格,并且为社会发展供应相应的人才[5]。
3.3 质量管理
3.3.1 概念
TQM,即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它的定义为:将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来加大对质量的管理作用,从而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使社会及该组织的所有成员都得到一定的益处,并最终实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方式。质量管理理念不仅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它在教育管理体系中也同样适用。 借助于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来运用于高校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有助于转变以往对质量管理情况的评估作用,实现对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作用[6]。
3.3.2 高校实施质量管理的措施
首先,高校需具有全面质量管理的信念。高校在引入ISO 体系时,需加强对这一概念的正确认知,并且培养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从而更好地落实对高校质量的管理。
其次,需改进和完善管理机制。确保高校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具有较好的管理机制来监督工作进展,并且及时反馈工作中的问题,加大改进力度。
最后,需加强设计管理活动,提高管理质量。 管理活动是ISO 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促使高校管理活动的质量及效果大大提高,需加强对管理活动的设计,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流程、目标等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有效地运用到高校管理过程中,为高校的管理工作创新了管理方式,有助于完善高校的管理模式,改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高校的健康、稳定运行。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高等院校也加大了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在未来形势下,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运用到高校管理业务中来,从而保障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