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地方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以T 校为例

2018-03-29余雁鸿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人才

余雁鸿

(铜仁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今天,已被提上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日程。 地方高校是为当地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基地,为使高校真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智力贡献者,我们应该重视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1 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根本。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最具创新的群体[1]。我们应该抓住学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积极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符合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毕业生就业率。 其次,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不断提高,迫切要求高校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人才。地方高校应该根据当地的发展要求和经济特点,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当地社会的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2 目前地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面临的困境

笔者通过向贵州T 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实地访谈的方式,了解目前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困境。

(1)学生缺乏主动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常态,由此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这一要求,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2]。创新创业型人才要求学生能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创业实践活动当中,在创业活动中遇到问题能积极思考和解决并提出新观点。在对参加非遗培训班学生实地调查中发现,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缺乏这种主动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和教导,不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主动的转化为创业思维和创新意识。

(2)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需要转变。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高校的教育理念也要呈多样性发展态势转变。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根据时代、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由于以往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多沿用传统教育理念,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无法有效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意识。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理念仍然停留在以往的被动灌输上,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锻炼,注重被动学习而忽略主动思考。在笔者进行实地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还是以一种等靠要的态度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在问及“是否想过以后能自己创业” 这一问题时,90%的学生表示没有想过要创业,只想先把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拿到而已。学生的这种功利性价值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3]。 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亟待转变,以适应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

(3)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辅导和帮助。 各学校虽然持续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指导教师多数是兼职辅导,辅导能力参差不齐,有些不具备专业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有些对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理解不透彻,因此,给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指导很有限。另外,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足,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指导当中。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的创意非常完美,学生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苦于对创业知识和相关政策的不了解而只能放弃。

(4)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亟待加强。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践教学平台的配置落后,师资缺乏,学生的实践教学得不到专业的指导。 目前,各高校虽加大了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但大多是通过各种创业竞赛的形式而创立的,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并不能轻易获得平台的支持和帮助。第二,各校的大学创业园、 科技园等实践基地并没有发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优势,有些基地甚至是徒有其表,并没有发挥其本应发挥的功效。在实地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有实践平台的基础上,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制作出优秀的产品。有很多学生也表示,平时有创业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实践平台来实施而只能将想法作罢。

3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1)坚持立德树人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乐观豁达、开放包容的人生态度;善于思考、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懂得感恩的人生品德。因此,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讲授创业培训课程,或是贯彻相关政策,而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敢于挑战、不怕失败的创新精神。 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丰富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搭建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它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4]。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必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并在实践中结合各种问题不断探索,才能真正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以T 校为例,将当地的非遗文化传承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一起来,可作为学生实践锻炼平台。 既可以挖掘当地优秀传统特色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

(3)探索课程改革,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目前的创新创业课程仍以教师课堂知识的讲授为主,无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另外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脱节,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无法融入专业课程,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探索课程的改革,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T 校目前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将创新创业引入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还需指导学生的各种创意。 例如:在雕刻课程中,教师在设计专业前期课程中,可引导学生引入当地文化特色,然后再将这一课程成果引入后续课程中,这样学生就不会茫然。 将前期课程成果运用在相应课程中,对前期课程成果进行修订,使之成为中期课程成果,最后将前期和中期的成果引入后续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树立主动的创新意识。

(4)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者,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综合素质高的师资团队。首先,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可以通过在职培训、进驻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其次,可以聘请优秀校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实践能手加入师资队伍中[5],将自身的创业经验、当前的经济发展动态、创业中遇到的难题等向大学生讲述,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我们党和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承担者,需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创业发展为契机,做好创新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优秀人才,发挥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重要角色的作用,实现其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人才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