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机制的解析和发展研究

2018-03-29王晓珩吴立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9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育人大学生

王晓珩,吴立全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作为高校重点开展的活动,以“凝聚强大合力,汇聚校园优势” 为基本目标的社会实践对高度加强大学生实践意识和全面明确深化其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经多个历史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得到不断深化,作为校园教育的延续和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以实践育人的作用日益凸显。

1 大学生社会实践含义和基本形式

1.1 社会观察类实践

社会观察类的实践是指大学生有目的、 有计划地通过社会现象及社会成员等进行对象性的认识、观察,了解和分析,以获取社会真实情况为目的,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和发展规律,探寻改造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的方向、方式、方法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社会研究、走访调研、现场参观等。

1.2 劳动服务类实践

劳动服务类实践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为具体形式和内容,意在通过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具体生产劳动,帮助大学增强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情感,产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同感。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2.1 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效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参与积极性和广泛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否表现出互动性,各自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各阶段是否紧密衔接且呈现系统性和完整性,社会实践实际运用方法具有教育性,等等。往往这些特性表象会受到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影响和制约。 这是因为,构成社会实践育人过程的各要素,即教育者及其施教活动,受教育者及其受教活动,实践活动的育人内容、形式和载体,社会环境对育人提供的条件等,直接与上述特性发生着联系,现阶段,虽然多数高校都能够明白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部分高校对于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2.2 平台拓展性较弱

优化运行机制要对社会实践育人过程中的教育者及其施教活动,受教育者及其接受教育的活动,教育内容?形式和载体,社会环境及其对育人提供的条件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优化排列顺序、调整运行程序、重组结构比例、加强系统构建等,使每一项要素在运行系统内协调发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要素个体与整体的效能同步实现,要素运行过程和调节方式产生“最大公约数”,即效能最大化,但是很多平台在社会实践工作未落到实处,未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实践平台进行建设,这使得学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认识始终无法提高?

2.3 缺乏社会实践教育运行机制

社会实践育人机理就是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活动原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过程的深入分析,为揭示社会实践育人机理奠定了基础。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社会实践教育中投入大量人力及物力,设置寒暑假社会实践课程,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但大部分活动仅是流于形式,仅是要求大学生提供实习证明,导致大学生编造实践报告,未曾真正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3.1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育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它既是学校教育的延展?课堂教学的延续,同时,还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些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认识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发展、心理发展、矛盾的化解等社会实践育人过程各环节的发展过程、转化程序、作用大小都不尽相同,因此,要多维度,多视角,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高校应当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重视思政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具体策略如下:首先,建立领导体制;其次,建立管理体制;最后,注重内外结合。

3.2 拓展社会实践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社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注重多元化,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的拓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完善管理机制,高校应对社会实践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只有这样,社会实践才能更具专业性与社会性;第二,转变组织形式,现阶段,多数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由学校领导干部牵头的,高校应当转变这一组织形式,将学校领导干部牵头转为实践单位与大学生牵头,这样组织主体与活动主体才能够实现统一;第三,转变资金投入形式、高校应当转变过去的资金投入形式,社会实践的活动资金不应再以高校投入为主,高校应由主导转为支持,资金投入应实现多元化,比如实践单位投入学生投入等。

3.3 全面优化社会实践教育运行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遵循一定的机理,趋向教育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实践整体运行过程和调节方式。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引入运行机制,旨在规育人各要素之间的框架联系与运行中的相互作用等复杂关系,“点”上强龙头;“线”上抓延伸;“面”上求突破。 高校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社会实践教育平台。从而真正做到社会实践教育现代化发展。同时,高校应转变社会实践组织主体,以高校党组织为基础,逐渐向教师、学生为主体进行转变。从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进行长效发展。

4 结语

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有效性要构建有效运行机制。社会实践育人是一项现实性、理论性、实践性、行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研究是为了切实提升社会实践育人的有效性,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其作为大学生普遍欢迎的实践方式,积极促进了他们成长成才?拓宽大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并建立健全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