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施策略

2018-03-29闻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7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大学生

闻羽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 210046)

近年来,在中央的全面部署和有力推动下,全社会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烈氛围。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部委、群团组织也都相继印发了鼓励高校创新创业的文件或通知,这些纲领性文件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实施举措提出了具体要求,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组成,尤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双一流”高校,更是发挥着“出理念、出模式、出成果”的引领作用,肩负着“培养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重大使命。

1 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互联网+”带来商业模式巨变,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日益兴起,复合型人才正在引领创新创业大潮。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业的最前列,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战略部署,鼓励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坚定理想信念、增长智慧才干。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1],这为新时代抓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1.2 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 “双一流”建设的内在需求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的题中之义。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2]。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探索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依托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师生共同开展高质量创新创业”[3]。“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则是其中的重要模块之一。《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就好比面向“双一流”高校的行动指南和说明书,进一步凸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从操作层面提出了细化要求。

1.3 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创新创业教育是“双一流”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促进青年学子在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业素养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对于“双一流”高校而言,“要树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增强学生敢于梦想、勇于突破、脚踏实地、勤勉践行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4]。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全链条,引导青年学子关注国情、关注民生、关注基层,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互联网+”大赛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让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各地各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5],就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通的绝佳案例。

2 “双一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追求

2.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相结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紧密依托所在高校的专业学科,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规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6]。要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集聚各类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研发机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的资源配置,为大学生打造多元化、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和成长空间。

2.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相契合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剧烈爆炸、知识更迭迅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崭新时代,“互联网+”、云计算风起云涌,工业4.0如火如荼,文化产业百花齐放,创意潮流层出不穷,这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设计和推进带来了挑战,但更是一个需要紧紧把握住的战略机遇期。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是促使科技、商业、学术、文化进步的不竭动力,“双一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只有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提高对社会环境的敏感度,紧抓广阔市场的“热点”和“痛点”,将学术科技创新创造与之相结合,才能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永不落伍,并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能。

2.3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相融合

尽管正在强起来的中国日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但是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显得尤为必要,也更加迫切。中兴企业被美国供应商禁售芯片导致的危机就是令国人警醒的例子,这也提醒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逢盛世,却也肩负重任。“双一流”高校只有着眼于国家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持续提升创新创业的育人水平和效能,源源不断地为各行各业输送拔尖创新人才,将创新创业工作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潮,才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3 “双一流”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建议

3.1 政策引领,机制保障,突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地位

“双一流”高校要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在党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等校级决策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讨,落实具体责任,一抓到底。通过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出台学校层面的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等举措,从顶层设计、制度配套、政策激励等方面,全力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激励教师和科研人员更有动力参与到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中去,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加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来。

3.2 全校联动,形成合力,巩固创新创业工作总体格局

集中多大程度的优质力量投入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快速向前迈进的关键所在,各自为政、资源分散只会降低工作效率、增添人才培养短板。高校内部的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相互支持力度和配合默契度。同时,院(系、所)作为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初始温床,身处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第一线前沿阵地,其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必须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出来。只有各部门与各院(系、所)之间通力协作,科学分工,加强与政府、企业、社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高效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才能够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深。

3.3 竞赛牵引,统筹兼顾,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绝不是孤立的一块领域,而是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贯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等一系列环节。其中,科创竞赛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力载体。要以“挑战杯”“互联网+”等学术科创竞赛为龙头,全方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走向完备。同时,鼓励青年学子眼光向外,开阔全球视野,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竞赛。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创,将竞赛成果置于社会和地方的真实双创平台中接受检验和打磨,让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在竞争激烈的实战中得到锤炼与提升。

3.4 树立典型,营造氛围,激发创新创业主体高昂热情

大学生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宣传者,伙伴学习、朋辈引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更能吸引学生群体的关注。根据2016年东部某“双一流”高校面向1753名全日制在校生的调查显示,60.8%的学生认为参加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对自己有帮助,很想参加”,36.5%的学生认为 “可有可无,有机会就参加”,2.0%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不参加为好”。这说明大学生关注创新创业的热情仍有潜力可以发掘,创新创业的整体氛围仍有提升空间。要广泛运用各种新媒体宣传平台,将创新创业的典型人物和丰硕成果进行多维度展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将创新创业精神和理念传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从而促进创新创业人力资源的集聚。

4 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总体呈现出向上发展的积极态势,但其实际水平距离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仍有差距。要继续扎实有力地推进“双一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其在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在行动上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集聚各类资源,搭建实训平台,引导大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前沿和创业热点,主动投身科研创造和成果转化,努力锻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热情,打牢实干兴邦的广博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大学生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