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扶贫开发政策下的民族地区经济增长

2018-03-29潘将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族区域资源

潘将军

(大理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在2011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1],目的是进一步加速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脱贫、致富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繁荣富裕,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是自然、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结合国家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民族地区的地方实际情况,认真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显著发展。

一、基础理论概述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三大经典主题。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地区之间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情况。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关注点是“在哪生产”,研究的主题是多样的[2],如某一区域特征、采用的目标与政策手段、区域产业结构演化、人口增长与变迁等。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1826年提出了农业区位论,其主要观点是特定农场距离城市的远近是由极差地租所决定的。19世纪末,韦伯在研究工业布局受运费、劳动费与聚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区位论。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3]。艾萨德将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利润的决策引入一般经济学,并且设计了有关区域分析和应用的模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得到快速发展。

区域因素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强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区位条件。一个区域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优势在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个区域发展的经济辐射强弱取决于该地区的区位、交通和通讯状况。

(2)资源条件。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背景和社会经济资源构成了该区域的资源条件。一个地区的资源条件会影响该地区的各种类型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的选择,该区域的城乡建设和人居环境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受到该区域资源条件的约束。

(3)在国家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考察某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开放程度、基础设施、科教发展状况、国民教育、产业构成和政府角色等一系列综合竞争力衡量指标,可以了解该区域在国家整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4)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区域实施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是区域经济发展大战略的主要内容。为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增长极与点轴发展模式常被运用到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上。

二、民族地区环境资源的保护

我国民族地区所占面积超过全国的二分之一,总面积为63.72%。民族贫困地区通常处于偏远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旅游资源。由于民族地区的交通落后、信息封闭,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存在资源的无序开发、过渡开采等问题。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破坏加剧,自然灾害较多,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以及扶贫开发政策的开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积极推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持续、稳定进行,要将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保护与开发相互促进。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积极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方式的改革,扎实、稳定地推动和落实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和阻碍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要加强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打破民族地区较为保守和封闭的环境,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遵循市场机制。为了发挥民族地区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改变民族地区以资源输出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探究和实施激励开发民族地区的有效政策,发展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集聚群,推动资源开发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大。

第三,加强生态保护。为了贯彻和落实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政策,切实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要加强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保护机制及补偿措施。

三、民族地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事业相对滞后,阻碍和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政策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在民族贫困地区尚未得到完全普及,入学率较低,辍学率较高,文盲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不高[4]。部分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一味模仿发达地区,不具有自身的特色,不符合民族地区的实际状况。为解决上述问题,要将公共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就学看病难等一系列公共问题与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推动和促进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改善人口素质。要增强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培养的支持力度,发展职业教育,加大科技基金和计划扶持力度,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措施等[5]。

第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6],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开放思维,减少民族地区的人才流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主体包括制定优惠政策法规的政府、提供创业理论教育和一定的创业实践的高校、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及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禀赋的家庭。

第三,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包括预防防疫、卫生服务、卫生医疗机构等,并积极鼓励专业卫生人才到民族地区工作。

第四,完善农村公共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有效切实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化水平低。民族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比重低,科学技术及其人才素质低;第三产业增长慢,传统服务业比重高,新型服务业水平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民族地区要调整内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健康长久发展。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没有将优势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资源[7]。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一,对旅游资源的经营。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带动旅游相关产品和一系列旅游配套设施的发展。

第二,对农业资源的经营。民族地区地形、地貌、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种植。要加强多样化的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形成民族地区农产品的特色。

第三,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将科技进步和人口素质提升结合起来,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第四,对文化资源的开发。民族地区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文化优势的民族地区要优先发展自身的文化产业,推动民族地区切实、有效地进行第三产业布局[8]。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发展原则和目标,创作反映民族地区优秀题材的影视文化、文学艺术,打造市场、资本以及创作相结合的创作体系等。

五、对民族地区扶持政策的改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政策,使我国民族地区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生活水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我国较大范围的民族地区仍存在依靠国家扶持的传统意识。为此,要改善对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政策。

第一,在制定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综合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将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继续深入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

第二,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采取科学的扶持政策和计划,如民族优惠、专项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等[9]。

第三,要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大外界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如可以与我国发达的地区的省市、有影响力和实力较强企业进行对接。

六、结语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但是,民族地区拥有美丽的风光、灿烂的人文底蕴、独特的风情等自然文化资源[8],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必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民族区域资源
我们的民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分割区域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资源回收
多元民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