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玉米几种病害综合防治

2018-03-28赵起胜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残体叶鞘分生孢子

赵起胜

1 玉米纹枯病

1.1 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 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秆瘟")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其寄主甚广,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大麦、高粱、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 黄色,发病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 块。当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常长出许多白霉(菌丝和担孢子);当温度较高或植株已老健不适合病菌扩大危害时,即产生菌核,多藏于叶鞘内。菌核初为白色,老熟时呈褐色。叶鞘受害后,叶片萎蔫,严重时整株枯死,果穗受害后,可使苞叶干枯,果穗腐烂。纹枯病菌,属担子菌类,丝核菌属。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的菌核和菌丝越冬,次年产生菌丝和担孢子,成为初次侵染原。菌丝、担孢子和孢子,借风力和气流传播,也可通过与病部接触而造成再次侵染、扩大危害。发病轻重,主要受菌源量、菌源致病力和田间温湿度的制约。菌源量大、致病力强,田间温度高、湿度大,发病较重,温度低于20℃,相对湿度小于75%时, 不利于菌丝生长,致病力弱,发病较轻。不同玉米品种,感染纹枯病的程度虽有一定差异,但目前尚未发现抗病品种。对此,尚待深入研究。

1.2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株残体,深翻整地,减少初次侵染菌源。② 发病初期,及时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切断蔓延"桥梁",防止扩大危害。③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程度。④ 化学防治,可于发病初期,用5%的井岗霉素1000~1500倍液,或25%的菌核净1000倍液,或50%的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65%的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于发病部位,可获较好效果。喷药前先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效果更佳。

2 玉米大斑病

2.1 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 :主要发生在比较冷凉的深丘区和山区,可危害所有玉米类型。 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植株感病后,常使叶片干枯,重者全株枯死,产量失收,轻者生长不良,造成减产。株高70~100厘米时,先由基部叶片发病,渐及上部,严重时能遍及全株。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斑中央淡褐色,边缘暗褐色。病斑宽可达1~2厘米,长15~20厘米。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病斑增多,连成大片,整株枯死。大斑病菌,属半知菌類,丛梗孢目,暗梗孢科,长蠕孢属,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田间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侵染发病的主要来源。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菌丝体迅速繁殖,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常借风力、气流和昆虫等传播而造成危害。其发病轻重,与品种抗病力、生育期中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品种抗病力弱,生长期中雾露天气和雨日多,田间湿度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以及土壤肥力差,施肥不足等,均会造成严重发病。

2.2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从根本上消除危害。② 清除病株残体,实行合理轮作,减少初次侵染源。③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④ 化学防治。掌握发病初期,用5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锌400~500倍液,或用50%的可湿性敌菌灵感500倍液,喷雾2~3次,可收到一定防治效果。

3 玉米小斑病

3.1 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 :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

斑点,后扩大为5-16*2-4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小斑病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暗梗孢科,长蠕孢属。现已知有两个生理小种。"O"小种分布最广,主要侵害叶片;"T"小种,对具有T型细胞质的玉米有专一的侵 害能力,可以侵入花丝、籽粒、穗轴等,使果穗变成灰黑色,造成严重减产。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靠风力和雨水的飞溅传播,在田间形成再次侵染。其发病轻重,和品种、气候、菌源量、栽培条件等密切相关。一般,抗病力弱的品种,生长期中露日多、露期长、露温高、田间闷热潮湿以及地势低洼、施肥不足等情况下,发病较重。

3.2 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杜绝感染。② 清除病株残体,减少初期侵染病源。③ 合理密植,实行间作套种,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发病。④ 适期早播,错开危害关键期,减少损失。 ⑤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注意排水,加强管理,增强抗病力。⑥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的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50%的敌菌灵500倍液,或65%的可湿性代森锌400~500倍液,喷雾,有一定效果。

(作者单位:16103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农业局)

猜你喜欢

残体叶鞘分生孢子
基于玉米DH系分离群体叶鞘、花丝、花药与穗轴颜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在微生物源土壤有机碳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变化*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甘肃白龙江亚高山杜鹃粗木质残体腐烂程度与持水性能研究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凤栖梧·植保员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