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剧中警察形象审美特征探析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法医影视剧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 泸州 646100)

涉及警察的影视剧一般有刑侦剧、破案剧、警匪剧等类型,但学术界对此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故在此不作严格区分,主要以刑侦剧为例论述。刑侦剧的概念最早从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TVB刑侦剧发展而来,“是以香港警察部门中的刑事侦缉部警察(CID)为主人公,利用法政、法医等其他部门的技术手段,通过缜密推断来研究犯罪和抓捕手段的电视剧”。本文将重点从影视剧中警察形象的审美特征来分析其形象塑造,从而为我国影视剧中的警察形象塑造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叙事模式

(一)以刑警为主要叙事对象

在涉及警务题材的电视剧中,刑侦剧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类型。智勇双全的主人公带领大家走进一个个悬念丛生扑朔迷离的案件,破解迷局,与一个个凶狠狡诈的凶手斗智斗勇,最终将他们绳之以法。在观剧过程中,主人公帮助普通人实现了侦探梦和英雄梦。

因此,毋庸置疑,在交警、民警、户警、刑警、巡警等多个警种中,刑警在影视剧中最出场频率最高。《9.18大案纪实》采用纪实手法,由真正的警察出演,讲述1992年9月18日河南开封博物馆文物被盗后,全国数万名公安干警全力侦破此案的故事。2000~2010年,涌现了《非常案件》《重案六组》《案发现场》《立案侦查》等一批以单元案件为叙事模式、围绕案件侦破展开的内地刑侦剧。其中播放集数最多、观众数量最多、收视率最高的《重案六组》就是此类剧的经典品牌。2017年,豆瓣评分9.0的大热网剧《白夜追凶》就是讲述刑侦支队队长关宏峰为洗脱弟弟杀人罪名,兄弟俩一个白天一个黑夜,一路破获多起案件的故事。

(二)法医叙事视角更新颖

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而反映在刑事侦查中就是刑事技术的作用与日俱增,鉴定的手段越发高明。反映在刑侦剧或是涉案剧中,就是案情推理为主导的格局在逐渐转变,刑事技术人员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种种先进设备轮番登场,对尸体解剖和证据的采集、分析的过程展现让人十分惊叹。新颖的叙事视角、新奇的视觉体验,给观众展示出技术人员过硬的专业素质。揭开了这个行业的神秘面纱,营造了一种更为专业的行业氛围。以“法医”为主要叙事视角的刑侦剧异军突出,TVB的《鉴证实录》《法政先锋》和内地的《法医秦明》《SCI谜案集》成为个中翘楚。

其中尤其以《法医秦明》最为出色,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秦明是从业多年的法医,有牢固的原型人物和原作基础,为这部剧打下了“真实”的烙印。将一个特殊的职业——生与死之间的翻译者,亡魂的代言人展现在观众面前,让公众感受到这个职业的冰冷与温暖、特殊而平凡。

(三)女性警察的崛起是亮点

受传统文化影响,影视剧中女性角色大多突出她们的柔美,而警察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因此女性警察需要更多地展现阴柔之外的坚韧性格。近年来,影视剧中令人深刻的女性警察形象层出不穷,刑警、特警、法医中都有塑造成功的女性警察形象:《重案六组》中的季洁,她精明强干、英姿飒爽,办案雷厉风行却又不失柔情;《女子特警队》中倔强的铁红、憨厚的耿菊花都是接受艰苦训练、磨炼出坚强意志的女特警;《法医秦明》中的李大宝以及《白夜追凶》中的高亚楠都拥有极强的专业技能、机智俏皮,塑造出冷静严谨但又风趣幽默的法医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

但不少影视剧为了话题度、收视率,过多渲染暴力和滥情,使得女性警察或成为可有可无的“花瓶”,或感情用事大失冷静,或任性、平庸甚至拖后腿。TVB《谈情说案》里的徐小丽因为工作卖力、智勇双全,获得了“犀利妹”的称号,但这样一位神勇女干警却在感情受挫之后,多次自杀甚至放弃了自己热爱的刑警工作,这实在是与“犀利妹”的称号相去甚远。

二、个体魅力

(一)完美无缺的神化英雄

英雄崇拜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背景,而在和平年代由于职业特质,个体警察形象都带有鲜明的“英雄”气质,可以分为智与勇两个方面来解读。电视剧中警察和犯罪分子往往是同时出现的,警察的智慧体现在与犯罪分子斗争之中,以案件侦破为主线,抽丝剥茧,寻找线索,直至抓获罪犯。《心理罪》里方木就被设定为犯罪心理学专家,查案的天才;《白夜追凶》里的关宏峰心思缜密,有着丰富的刑侦经验。勇猛是指警察面临危险或恶势力时,总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公安局长2》里的云都市公安局局长黎剑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团伙,强忍妻子被杀害的巨大悲痛,临危不惧、百折不挠,终于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这样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在公安题材电视剧中并不少见,这也与观众渴求英雄的心理不谋而合,智勇双全的英雄不仅能够保护公众生命财产,更能提供一种心理安全感。

(二)个性突出的平凡英雄

平凡英雄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也有普通人的人性弱点,这样的形象让观众觉得更真实,更有生活气息,“不知不觉中把我自己的人格和感情投射到(或转移到)对象当中,与对象融为一体”,通过剧中人警察实现了惩恶扬善,是一种自我欲望与缺憾在他人身上的投射,达到“替代性满足”。

《玉观音》里的安心;《无证之罪》严良脾气暴躁、恃才傲物但确实是一位查案能手;《白夜追凶》周巡看似大大咧咧,实际上心思缜密,工作方法粗暴却也能取得成效;《重案六组2》里杨震油嘴滑舌、嬉皮笑脸,但却敢想敢做,永远冲在对抗犯罪的一线。这些警察虽不那么完美,但都真实鲜活、个性突出,让观众在感受到警察的奉献的同时也能体味警察的艰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起到促进警民关系和谐的效用。

还有一类是警察队伍里的败类。《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从一个贫家学子到省公安厅长,在权势美色面前渐渐迷失,最终走上绝路。这个人物的立体丰满、演员的精彩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然“狗熊”式警察形象的存在,是为了烘托主角的正面形象,也会给正义的胜利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三、戏剧张力

(一)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职业的特殊性使得警察的人生充满危险,甚至可能牺牲宝贵的生命,因此在影视剧中警察的人生往往充满了戏剧张力,符合观众对此类型剧的审美需求。警察人生的戏剧性以死亡为关键要素分为几种类型:一是警察本身的牺牲,《永不瞑目》就是以缉毒警察胡新民死于毒贩枪下,未婚妻欧庆春为完成他的未竟事业而展开的故事;二是警察亲人、朋友、爱人的死亡,通常在刑侦剧中,为了推进剧情,主角身边人或是成为犯罪者,或是成为被害者,TVB的经典《刑事侦缉档案第三部》张大勇的弟弟张日飞来港投奔自己的哥哥,却因帮助旧友被无辜杀害;《绝对控制》中的副局长唐子杰在权势和金钱面前泥足深陷,杀害了队友罗海阳。警察面对罪恶的临危不惧、犯罪者的自我毁灭、亲人朋友的意外死亡,都赋予了此类剧情和警察人生的一种悲剧美,更容易感知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还有一种模式则是加入言情元素,以海岩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为代表,“警匪+爱情+俊男美女”是此类型剧的成功模式,而《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玉观音》都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

(二)细节逻辑的不完美

为了追求戏剧性和震撼力,不少影视剧会出现一些细节和逻辑上的失误。警察的亲人、爱人成为受害人,主角往往强忍悲痛要替亲人报仇,但按照办案程序规定和回避制度,其实主角是不能办理这个案子,也不能实现亲手将仇人送入监牢的目标,这样的情节在刑侦剧中比比皆是。在《无证之罪》中的变态杀手李丰田,沉默寡言、心狠手辣,给观众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剧中对他几次杀人过程和手法都有描述,毁尸灭迹的手法并不高明,却迟迟没有人报案,警察也找不到证据,对他束手无策。

当然影视剧如果完全照搬现实,如《中国大案录》《红蜘蛛》等纪实风格公安剧会丧失很多的吸引力。所以如何适度地创作,在戏剧性和严谨性中求得一个平衡非常重要。

四、结语

警察也是影视剧中具有职业特征和魅力的一类形象,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被赋予了“正义”的符号意义,无论是警匪剧、破案剧、刑侦剧,亮眼的警察形象都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影视剧中警察形象的审美特质与塑造模式,对于不断创新,塑造出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警察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法医影视剧
虫虫法医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科学神探,真相即将揭开
影视剧的认同重建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从对《甄嬛传》的评价说起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