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形式探究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线下育人思政

(河北北方学院艺术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继党的十九大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更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质量水平的提升和创新的发展。全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时因势而动,在形式上逐渐趋向多元,互联网也成为高校思政工作推向纵深发展的强大助力,因此,不断挖掘全媒体的优势,探索更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形式十分重要且必要。

一、全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优势功能体现

在以往,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在高校生思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功能。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和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部分。对于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和学生工作者而言,不论是否做好准备,社会已然进入“所有人面向所有人传播信息”的时代。全媒体已润物无声地影响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

(一)全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资源

网络内容的丰富多彩是人们接受互联网的重要基础。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浏览信息,有选择地吸纳、再创造并进行传播。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多样化的信息,全媒体成为大学生了解中国认识世界的窗口,为其学习新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平台,而全媒体放大了这一优势,使获取资源的方式更加便捷。

(二)全媒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资源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尤其是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画面和内容更具感染力。对高校思政而言,学生通过互联网终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为一体,学生在简单、直观、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内化于心。另外,全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想调查和分析数据更加直观,获取和整合资料更为便利,预期辐射力更强。

(三)全媒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和实效

以全媒体为载体,借助微信、微博等“微”平台,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更加广泛、及时的宣传教育。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全媒体平台成为高校学工队伍真实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通过整理和分析,快速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引导,增强师生良性互动,将传统单项传播的思政教育转向双向交流,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

二、全媒体机遇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事物皆具有两面性,需要辩证对待,全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功能有诸多体现,但也带来众多挑战。互联网信息的自由传播、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造成的舆论导向偏颇等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诸多不确定的负面影响。

(一)海量信息背后的危险

面对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大学生社会经验匮乏,抵抗能力较差,筛选和辨识能力较弱,无法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判断,加之互联网上充斥着庸俗、虚假内容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力。

(二)“去中心化”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与判断

信息多元的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每个人都能在网络中自由的交流和讨论,成为话语主体,高校大学生以娱乐化和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解读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问题,传统教育所强调的思想深刻性、逻辑条理性被边缘化,高校思政工作者原本所依靠不对称性信息获得社会阅历、实践经验等比较优势的主导性话语权正在逐渐弱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提出新的挑战。

(三)“超现实性”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道德约束功能

大学生是一个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格尚未定型的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受到非理性、冒险猎奇心理的影响而情绪化。全媒体背景下,多数平台和网站可供使用者进行身份隐匿,自由地表达情感、发泄情绪,于是,网络世界中数以万计良莠不齐的信息里侵蚀着大学生所热衷的多媒体圈,而长时间沉浸在其中的大学生,甚至成为一些煽动性话语的支持者和传播者,这给大学生思政工作造成无形的障碍和压力。

三、全媒体何以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形式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随着互联网向纵深发展,全媒体在思政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但唯有紧跟时代,坚持创新,探索有效的学生工作形式,才能借助全媒体牢牢把握住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面对着现实生活已然同网络生活融为一体的大学生,高校的思政治工作应该转变方式,尝试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单一模式,打造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模式,实现传统思政教育和新媒体思政教育的优势互补。在具体实施时,可采取三种模式:“线下”为主,“线上”为辅模式;“线上”为主,“线下”为辅模式;线上线下并行推进,各尽所长。

“线下”为主,“线下”为辅模式。在“线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例如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素质拓展活动等,应当以线下活动为主,线上的反馈教育作补充。以文字、视频、图片的形式对线下活动作总结和反馈,扩大“线下”思政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和教育功能的持久力,使思政教育搭乘新媒体的快车,实现新的飞跃。

“线上”为主,“线下”为辅模式。在“线下”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渗透的或“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占有优势的领域,例如进行即时交流与互动、开展自由论坛等,可以通过微信、QQ、抖音等方式将思政教育的触角伸向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了解其精神世界,在线上做好引导的同时,“线下”针对线上了解到的思想动态和问题,在“线上”教育效果不佳时配合线下的教育和帮扶,使线上线下有效对接,实现网络的思政教育回归现实、培育大学生的初衷。

线上线下并行推进,各尽所长。在优劣势区分不明显,或者需要线上线下分别推进的领域,可采取此种模式。一方面在网络层面抢占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造网络思政主题网站,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并借助校园网站、“微”平台、百度贴吧等平台,引导学生吸纳并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在线下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开展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和组织育人等工作。二者并行不悖,共同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全覆盖,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一项全国性的战略任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客体,大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此背景下开展思政工作,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在利用数字技术的同时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推动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着力发挥全媒体优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线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