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员的诞生》节目模式分析:基于批判的视角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竞演刘烨宋丹丹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浙江卫视的竞演类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开播起便收获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和较大的社会反响,也取得了较好的收视表现。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大多是从节目创新的视角对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为了使得节目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批判的视角,对节目在比赛规则制定、批判标准等模式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意见。

一、节目介绍及比赛规则

《演员的诞生》是由浙江卫视推出的全国首部演技竞演类励志节目,该节目于2017年10月28日首播,于2018年1月20日收官。演员推荐人张国立每场推介演员竞演,获得现场投票数最高者,有机会向宋丹丹、章子怡、刘烨三位“殿堂”级导师发起挑战。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师刘天池为每一位挑战演员进行演技训练和现场指导。此外,现场还设有10位专业评审对演员们对表演进行点评。节目以演技为核心内容,为有实力的普通演员和对表演有追求的人,搭建了一个展示和与明星导师们切磋演技的平台。

节目的具体比赛流程是:首先,由演员张国立每场推介6名演员捉对竞演,每对演员搭配成组,合作表演竞技。其次,演员表演结束后,由在场300位观众投票,每人享有1票。观众投票结束,由在场10位专业评审点评此对演员的表演,不投票。最后,3位演技导师章子怡、刘烨、宋丹丹进行投票,每位导师有50票的投票权,并且只能将这50票投给一位演员。现场观众投票数和导师投票数累计相加,票数多的演员方可晋级。

二、《演员的诞生》的影响力及社会评价

节目自播出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推荐人、演技导师以及部分参赛演员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从收视情况来看,《演员的诞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央视索福瑞CSM52收视数据来看,该节目在周六晚间省级卫视所有综艺节目收视率排名中始终保持在前六名,其中2018年1月1日档的节目取得收视第一的佳绩。

除了收视率指标外,学界和业界对该节目在模式和规则上的创新和突破予以肯定。从节目类型来看,一般的竞演类综艺节目并未能摆脱《超级女声》《我是歌手》等经典节目所形成的选秀模式。但是,《演员的诞生》则摆脱了传统的导师学员制,也摆脱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人过关斩将打败所有对手成为冠军的传统挑战模式。从节目规则来看,虽然《演员的诞生》仍有胜负之分,并且仍然是节目看点之一,但是节目不局限于胜负。挑战者既要胜过自己的对手同侪成功晋级,但晋级后又不以战胜下一个同侪为目标,而是以挑战导师为目标。事实上,挑战者与导师的演技对决,更是一种演技层面的切磋,在切磋过程中的碰撞、共鸣等,更容易成为节目的新看点。

三、《演员的诞生》节目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演员的诞生》在节目模式层面实现一定创新,也获得较好的社会影响力,但是从节目实际播出的状态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对演员演技的评判缺乏客观标准

对参演演员演技的评判主要依赖于现场导师点评,而评委们对演技乃至对艺术的理解存在差异,直接会导致对演员评判的差异,甚至冲突。如:第一期节目中,郑爽、任嘉伦演绎了《我的父亲母亲》片段,刘烨在对“我等你”这句进行指导时,主张将“等你”二字的语调延长语气加重,从而把“等你的东西加重一些”。相反,宋丹丹则不这么认为,她说“生活中的人不那么说话”。刘烨侧重于作品的表现张力,宋丹丹则认为艺术应该基于生活,这与两位演员的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宋丹丹在家庭情景剧和喜剧方面有着较高的地位,而刘烨则在电影表演上有着很高的成就。情境喜剧与电影的表现侧重不同导致两位导师的艺术审美差异甚至分歧。对艺术的评判与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方式、一个人的经历有着很大关联,主观色彩较为强烈。直接将导师之间的分歧呈现固然能够成为看点并吸引受众,但是分歧和冲突太直接和强烈会影响受众的判断。

(二)导师与观众投票占比失衡

从赛制设定来看,节目的投票机制值得商榷。通过赛制可知,300个观众每人只有1票的投票权,而三位导师每人却有50票的投票权,并且只能投给一位选手。导师在专业水准上固然要比一般观众强,但是50∶1的比重显得失衡。如:在黄璐与刘芸《亲爱的》对决中,黄璐凭借出色的演技和爆发力打动了观众,观众呈现的投票结果是刘芸123票,黄璐177票。然而三位导师都将自己的票数投给了刘芸,使本来占据明显优势的黄璐失去了挑战导师的资格。

(三)剧本改编过于偏离原作

节目中,演员竞演的影视片段一般都直接来源于现有的影视剧。演员现场发挥,对原片段进行一定的改编本无可厚非,但是在部分作品的改编上显得过于偏离,容易造成观众对原作品的认知。如:翟天临和刘烨演绎《西游降魔》片段中,刘烨饰演的孙悟空最终被翟天临饰演的唐僧的善良纯真所感动,决定与唐僧一起降妖除魔。然而在原片中孙悟空的形象是一只妖猴,性格叛逆,它是通过骗唐僧的方式最终脱困。从性格角度分析,孙悟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自然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被感动得放下原有的成见。如此改编,一来与原作中人物性格相悖,二来人物前后的情感逻辑出现了断裂,前后不一致。

(四)参赛的挑战者身份过于单一

从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演员的诞生》选择的挑战者大多是已出道的年轻演员甚至是成名多年的演员。挑战者和导师都是职业演员,都是以职业演员的身份出发看待演技,缺乏非专业人士看待演技的视角,使得节目的广度有所欠缺。从电视传播的属性而言,虽然大量选用专业演员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度,但是电视媒体本身是一个大众化的传播媒介。观众和专业演员在看待和理解表演艺术本身就存在差异,并且“艺术来源于生活”,非专业化的表演艺术并不一定没有吸引力,有时候反而能够更好促进专业表演者的进步与创新。

四、改进节目模式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文对节目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的改进建议如下:

(一)选用非职业演员明星加入挑战

节目可以考虑加入1~2名非职业演员的明星或公众人物参与之中,充当节目“调味剂”的角色。让他们和其他职业挑战者一起挑战同样的项目,通过一样的剧本和不一样的表现方式,体现出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在表演呈现效果和理解认知层面的差异,再由职业演员、非职业演员、导师、评审、观众分别发表对演技、表演艺术的见解。这样既能够制造选手们在表演艺术认知上的矛盾,也增加了节目的看点。既能够拓宽观众对表演艺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也提高了非专业人士在节目中的参与度,可以提升节目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

(二)增强对演员审美力考察的内容

演员的表演功底不仅仅体现在他们表演时的“声台行表”(声音、舞台感、行动、表情),更体现在他们对剧本的理解、对人物细微情感变化的认知上。这一点已经成为表演界和导演界普遍认可的共识。所以,在竞技过程中,除了让演员按照规定的剧本表演之外,应适当给予演员更多二度创作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检验出演员表演素质和水平。比如,在节目中可以设置诸如“你认为这个角色此处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 “他(她)有什么细微的动作?” “他(她)应该穿什么衣服?”等问题。甚至,还可以让演员参与到改编剧本和舞台的布置设计之中。

这样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多面地了解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减少“演员只是花瓶,背背台词、表情动作”的偏见,意识到“演员这个职业的‘门槛’也很高”。增强对演员审美能力的考察,不仅仅能够拓展节目的内容、提升节目的可看性,更有利于节目传播积极向上的影视表演价值观。

作为一档竞演类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获得收视成功并不是偶然。一方面节目在模式上的创新必然引发受众的观众,另一方面节目在某种程度上为全方位展现表演艺术提供了一个大众化的平台。作为新的节目类型,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在情理之中。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此类型节目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为演技发声、为演技正名。

猜你喜欢

竞演刘烨宋丹丹
开心麻花年度大戏《竞演州长》
『制服』CP
调查
参加综艺引争议 宋丹丹的困局
宋丹丹:耀眼的不仅于荧幕
只是赢了自己
刘烨作品
新媒体时代竞演类电视节目的内容生产解读
刘烨:不断挑战自己
黄宏缘何感动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