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图书馆保存本书库管理的问题及策略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书库藏书安徽省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01)

近些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图书馆发展也逐步向着更为全面的方向转变。安徽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图书馆,其在保存本书库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因此,探究相应的改进策略,注重对图书馆本书库的保存和管理,是切实促进安徽省图书馆向着更好方向转变以及促进其长久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一、图书馆保存本书库管理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一)过分封闭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发展要求

由于图书馆采用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这样的保存本图书的方式会造成不对外开放以及不流通的现状。这也就直接表明了一点,其工作重点只是放在了文献资料的保存之上,并没有客观意识到图书资源所具有的知识传播作用以及利用作用。实际上这种模式的出现以及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制于古代时期“藏书楼”这一模式的应用。这一模式主要就是过分注重收藏从而忽视了利用,长期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就会使得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受到阻碍,与现行的服务宗旨处于背道而驰的状态。

(二)兼收并蓄的方式造成了书库负担加重

所谓的兼收并蓄,实际上也是许多图书馆在本书库保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数图书馆在保存本图书时,会采用“一种一册”的方式。也就是说针对同一本书籍,只进行一本保留。这样的模式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一些不适宜长期保存的图书,大量进入到了保存本书库当中。这样的吸收模式是典型的兼收并蓄,同样这种每一本书都保存,从不进行筛选的模式也造成了严重的书库负担。大量的图书充满了书架,不仅是一种空间资源层面的浪费,实则也是对资金的严重浪费。

(三)只增不减造成藏书数量太多

在图书馆实行保存本书库这一方式以来,一直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只进不出,只增不减。简言之就是只有不断的新书籍入库,却始终没有对一些质量不佳或者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进行筛选和剔除。许多图书馆普遍存在失效乃至是废纸的资料依然放在书库当中。这样不断增加的新书以及始终没有剔除的旧书占据了图书馆的大多数藏书空间,导致了书满为患的窘局。

二、有效改善安徽省图书馆保存本书库管理现状的策略

(一)注重开展保存本的提留工作

在选择需要保存本书库的图书时候,需要始终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该图书一定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且时效性相对较长且使用率相对较高,属于质量较好的图书。对于那些已经不具有参考价值,并且用于消遣或者是本身利用率极低的书籍,应该进行必要的剔除。

(二)定期对图书馆内的滞留图书进行剔除

一般而言,大多数图书馆在进行藏书的时候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段,那就是新书数量不断增加,对已经入藏许久的图书以及一些不具有参考价值的老旧文献进行剔除。所以,针对安徽省图书馆保存本书库管理情况来看,需要明确对藏书进行必要的复选和筛除。尤其需要对不具有参考价值以及使用价值的滞留图书进行清理,这样才能缓和书库饱和所具有的危机与风险,同时还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图书馆本身的藏书活力,对于藏书建设的平衡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和作用。

(三)建立以及保存本藏用相互结合的制度与方法

图书馆应该建立保存本藏用相结合的制度和方法,这是因为现阶段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文献收藏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数量多少,以及品种是否丰富都不再是对图书馆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同时,对于文献资料本身对学术价值以及利用率分析,才是衡量一所图书馆价值以及服务质量的关键性指标。所以,只有注重图书收藏工作,才能切实发挥图书馆藏书的作用。

首先,针对该工作的宣传应该起到应有的效果,通过搞好相应的宣传以及咨询工作,可以使得更多的读者明白该图书馆保存本书库的具体收藏情况以及相应的借阅制度。同时也能够使得更多读者明确这一工作开展的积极作用与实际意义。

其次,则需要针对图书馆本书库实行科学管理。保存本图书具有保存以及利用两个层面的意义和任务目标。只有严格科学管理,才能使得本书库保存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科学有序的运转状态。此外,还需要严格做好对图书的安全防护工作以及对有价值图书的修补工作,尽可能延长图书本身的使用寿命,为图书馆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论

综上,现阶段安徽省图书馆在本书库保存管理过程中已经逐步意识到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对保存本书库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收藏以及利用之间的矛盾关系。同时,在确保图书资料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图书所具有的潜在价值,以图书馆形式造福于人类,为更多人提供宝贵的知识财富。

猜你喜欢

书库藏书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人梯书库”丛书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珍惜每一本藏书
探析图书馆书库管理的新模式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