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以《矛盾论》为例

2018-03-28黄有璋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核心思想矛盾论经典著作

黄有璋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哲学部,贵州 贵阳 5500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1]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是向学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高校、党校和干部学院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的内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领袖人物的代表性著作,内容十分丰富而深刻。尽管这些经典著作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释重大的现实问题;用现实社会的感性材料分析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前者属于理论指导实践环节,后者则属于对理论本身的分析和解读环节,这两个环节对于讲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十分重要。但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现实很好地联系起来,也并非易事,下面以《矛盾论》为例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要突出经典著作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核心思想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由于不同的经典著作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同,因此,它们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也存在差别。任何一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具有核心思想和非核心思想之分,这就需要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要突出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原理,而不能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讲授非核心思想和非主要原理。

《矛盾论》是我们十分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它以矛盾为核心范畴,对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系统深刻阐述,其中所阐述的许多重要原理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需要我们进行全面理解和把握。但是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指出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2]320。”因此,在讲授《矛盾论》时,要重点讲授《矛盾论》中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在联系实际时,要突出这一核心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也要运用现实社会中的感性材料分析和解读这一核心思想。否则,如果把大量的精力用于解读和讲授其他非主要原理,那就是本末倒置,学员对这篇著作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过程中,除了重点讲授和把握其核心思想之外,还要全面把握其他方面的主要原理,仅仅讲授核心思想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主要原理也是不全面的。而且还有一种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尽管我们选择讲授的经典著作大多是与当今社会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著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著作中的核心思想与今天的社会现实也未必完全相吻合。经典作家们在其著作中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未必就一定是今天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我们在重点把握其核心思想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经典著作中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的基本观点。因此,在讲授经典著作中要从两个方面把握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一是从经典著作自身的理论架构中把握其核心思想以及主要原理;二是把经典著作与现实结合起来,关注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的思想、原理和观点。对那些在经典著中非核心思想和非核心原理需要有意识地加以突出。也就是说,要从原著本身以及原著与现实社会的联系程度两个方面把握其核心思想和主要原理。在《矛盾论》中,除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之外,诸如内因与外因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对抗性与非对抗性原理等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原著的逻辑顺序逐一进行讲解,不能遗漏。

二、理论联系实际要以现实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

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主要是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他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要具有问题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才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不仅仅在于解释和解决了重大的历史性问题,更在于能够解释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运用不仅要立足于历史的维度,更要立足于现实的维度。只有从现实社会的问题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

从《矛盾论》的写作动机和写作背景看,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中出现的问题实质上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写作《矛盾论》就是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从而为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提供理论基础。在当时,主观主义有两种形式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教条主义又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们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应当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2]299所谓的教条主义,当时主要是指片面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本以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的思想路线。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突显了当时的问题意识。而在当前,从思想领域或从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看,主要表现为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主张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另一种是主张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从哲学层面讲,这两种错误认识的根源,也是在于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因此,在讲授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时,必须正视当今中国社会的这些重大现实问题,用经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当今中国社会一些人存在的错误认识为什么是错误的。首先要澄清第一个方面的错误认识,就是为什么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就是用《矛盾论》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间的共性个性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3]这些基本原则就是“共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具有这些“共性”之外,理所当然地还具有很多“个性”特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不能把所谓的社会主义具体模式照搬照抄到今天。其次,还要澄清第二个方面的错误认识,就是为什么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就是用《矛盾论》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之间的共性个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遵从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引领时代潮流,无论搞什么主义,也无论多么有特色,都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世界大势”,即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就是共性,中国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但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国情千差万别,因此,各国的发展模式也应该多样化,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要遵从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而另一方面又要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出发,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不能把国外的某些发达国家的具体模式照搬照抄到中国。从当今中国社会的问题意识出发,需要从理论上对这两种错误认识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只有这样才能突出经典著作的科学性和时代魅力。

《矛盾论》中所阐述的辩证法原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宏观层面讲,在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和指导实践时,都需要围绕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展开。例如,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来分析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用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来分析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等等。总之,理论联系实际必须突出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从微观层面讲,所谓的问题意识也包括领导干部普遍关心的与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领导干部如何处理好工作与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工作中的重点和全面的关系问题等等。只有从问题意识出发,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读理论,也才能更好地用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也才能够增强学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联系实际要注意运用案例的典型性和恰当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和从事各项活动的方法论指南。无论是用现实社会中的案例来分析和解读经典著作的基本原理,还是用经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都要注意运用案例的典型性和恰当性。这种典型性和恰当性之中包含了这样的要求,即实际案例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和论证经典著作,而不能似是而非或者不能充分地对相关原理进行说明和论证。运用实际案例说明和论证原理不能仅仅流于表面现象,一定要经得起推敲和追问。例如,在说明和论证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列举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案例来说明和论证。表面上看,这一案例似乎很有说服力,但事实上如果进一步推敲和追问,这一案例是不太恰当的,或者说解释得不够彻底。无论是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也好,还是被评为“最伟大的哲学家”也好,只能证明马克思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不能充分证明他的理论具有真理性。因为“千年思想家”中的爱因斯坦也好,以及“最伟大的哲学家”中的休谟也好,他们的理论已经被证明在某些方面是有缺陷的,甚至是严重的缺陷。既然他们的理论都不是真理,那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和“最伟大的哲学家”的事实,就一定能够证明其理论的真理性吗?显然经不起推敲和追问。可见,我们在证明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时候,仅仅列举这一案例而没有一些前提性的说明,就难以真正说服人。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只能在某个方面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但是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如果要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还要联系当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制度性缺陷进行实践上进一步论证。

以“矛盾问题的精髓”为例,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要把普遍性的规律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还要把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把美国发展模式与中国发展模式相比较,然后得出结论不能走美国式的发展道路。列举这样的案例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美国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但是把美国发展模式与中国发展模式进行比较,从理论上讲只能是个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而非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方法在于,首先需要对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然后再阐述世界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亦即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概况而言,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就是不断实现现代化,包括在经济上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在政治上走向民主化和法治化;在文化上走向文明化;在社会和生态上走向和谐化等等。中国的发展一方面必然要坚持这些共性,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又要具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才是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再如,《矛盾论》深刻阐述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理论联系实际时,一般都会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和论证全面深化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和论证它们之间关系的时候,如果仅仅强调经济基础的作用,而没有辩证地强调上层建筑的作用,是不恰当的;同样,如果仅仅强调上层建筑的作用,而没有辩证地强调经济基础的作用,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矛盾论》中讲得很清楚,一般而言,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上层建筑也会起到主要作用。联系到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从总体上突出经济基础的作用,但是当经济改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当上层建筑已经不能够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上层建筑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在列举案例的时候必须要符合经典著作的原意,而不能背离原意。

猜你喜欢

核心思想矛盾论经典著作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深入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评介
西江月·庆祝国庆69周年
国庆抒怀
基于政府统计视角下的大数据核心思想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