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资源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合研究

2018-03-28张云秀陈保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融合

张云秀,陈保荣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加强与职业院校的融合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点,也是职业院校提升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职业教育的多元资源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校企合作的新方向,双方互利双赢。

一、概念界定

(一)资源

关于资源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地、动物、森林、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1]”由此可见,一切可以被人类利用和开发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都可以称之为资源。对教育而言,凡可以为教育所用并对教育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的物质、技术、政策、人力等都可称之为教育资源。

(二)职业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资源是集全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领域,用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所有政策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企业资源等的总和。它是一个组成、维持、参与并服务于职业教育的资源系统。[2]”在这些资源中,政策资源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活动的策略,也是国家为鼓励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合所颁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且能够被组织所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3]”技术资源是指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的软件方面的知识和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而使用的设备、工具等硬件方面的知识的总和。企业资源在此是指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院校能够得到的企业合作与帮助,包括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服务、市场、实习机会等要素。

(三)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4]”对企业而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的有力保证,是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找准企业定位、选择合作伴侣、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能力……让企业通过创新迅速发展是每一个企业的愿望,因此加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是中小企业最合理的选择。

二、职业院校资源优势

(一)政策优势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尤其是国家策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转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如现行《职业教育法》中第六、二十、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七条都对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做出了规定,涉及到行业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时要承担的义务。较早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1993)提出,“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并且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有关利益提成也做了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独立研究开发或者与其他单位合作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单位应当连续三至五年从实施该科技成果新增留利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5]”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除了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外,还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10年7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职成司两次发文,要求“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教职成〔2011〕6号);“围绕现代农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教育部、财政部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职成〔2011〕11号)[6]”。2014年 5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要求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7]”教育部等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指出“推动企业将职业院校纳入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协同创新,促进劳动者素质与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同步提高”。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颁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要求“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促进支持政策、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8]”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9]”

除了中央层面的政策,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符合本地情况的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政策,这些政策除了传统的指导性和倡议性之外,也增加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条款。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培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职业教育的合作和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技术优势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近年来科研投入呈明显增长趋势,科研成果也有所增加。职业院校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其同时也成为科研的重要发源地。由于体制的优势,职业院校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很容易地将教育、科研以及技术创新等融为一体,而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一般具有专业背景,在理论和科研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完全有能力为企业生产和技术研发做些事情,这些优势为两者之间相互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主要涉及资源、知识和行为三个方面的整合,其中主要包括知识的分享与整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行为的同步优化[10]。这是一个优势互补的过程。职业院校可以发挥其在人才、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企业发挥其在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商品与服务融合并最终形成产业化。在这一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技术力量得以施展,综合实力得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提升,经济效益有了保障,从而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

三、中小企业、职业院校各自的需要

(一)中小企业的需要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竞争,要想在经济竞争中获得持续动力,就要不断实现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并在这个基础上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重新的整合,开发新产品与服务[11]。这一举措可以使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拥有更大的附加值,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甚至开拓新市场,企业获利丰厚可以继续加大创新投入,这种良性循环会推动企业的自身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占据优势地位。

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结构简单,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员工人数也比较少,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的复杂性和技术更新的快速性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面对如此境遇,中小企业迫切希望能增强研发能力,改变当前处境。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结构简单、经营方式的灵活使得其与其他组织结构的合作变得简单易行,很容易能调整到最佳合作状态。

(二)职业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技能型人才,其在国家经济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与生产一线紧密相关,因此其专业设置和建设、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专兼职教师培养都不能脱离企业而存在。

此外,职业院校作为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发源地之一,兼具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是我国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其自身有科研创新的需求。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缺少研发资金,科研成果与市场脱节,科研成果市场转化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职业院校科技创新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迫切需要寻求某些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四、职业院校、中小企业技术结合创新目标定位进行产教融合

(一)依据创新目标确定创新定位和推进产教融合

近几年,在产业升级的带动下,中小企业利用有限资金,集合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技术创新战略中,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其技术创新起步晚、能力弱,导致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后劲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才流动性较大,理论研究水平不足,企业技术人员常忙于繁杂的日常技术性工作,无法兼顾创新要求;二是企业创新奖励政策力度不够,员工缺乏创新驱动力,很难开展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工作;三是资金投入过少,由于规模小,生产经营活动本来就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再加上创新意识不强,因此很难持续对新技术研发投入大量资金。这些客观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根据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其创新战略目标应定位于借由各种渠道建立合作机制,通过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合作,获取相关资源与前沿技术,弥补企业自身短板并提高企业对技术发展的预见能力;除此之外,降低了研发成本,以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创新效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利用职业院校的设备场地进行物化资源融入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具有强烈的创新需求、完整的生产设备、相对充足的资金及场地,职业院校拥有先进的实验室、优秀的教研人才以及多种科技成果,两者之间如果能够相互融合,共享资源,将会获取更多利益。

目前职业院校普遍设置的工程实训中心,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可以依托实训中心,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将企业资源引入校内,形成一个融教学、研发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一方面为学校教学、学生实习提供便利,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助力企业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在企业内部一般也建有工程技术中心,职业院校教师可以走出去,到企业中参与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尤其对于创新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可以助其在产品研发时少走一些弯路。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可以借助企业平台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通过双方深度融合,提升各自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由政府出资,将职业院校、科研机构集中起来,创建产教园区,并进行招商引资,吸引中小企业入住,打造一批工程中心、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器等,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科技服务平台,也不失为一个物化资源相融的方式。在整个产教园内,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中介机构的信息传递,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实训基地等资源调用可以实现最优化。通过资源整合,参与协同创新的各方可以获取最大收益,同时也推动了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三)利用职业院校的科研实力进行技术开发融通

职业院校科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研究,一类是应用研究。出于科研影响力以及科研成果难易程度的考虑,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基础研究,而对于应用研究,由于与行业和企业的融入度有限,交流协作不足,因此研发成效不佳,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中小企业的研发主要是针对当前产品和技术所进行的应用研究,由于其独立研发能力较弱,一般通过技术转让、合作、购买专利等方式从外部获得新技术、新设备等,然后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联合之后,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在多个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企业则可以发挥自己行业嗅觉灵敏的特点,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对学校进行引导,两者联合可以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科技攻关项目或产业化项目的联合申报,提高科研的水平和效率。这种联合可以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广义上的协作,将力量放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在此过程中,应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技术开发,不能再搞重复建设,要搞“哑铃型”而不搞“橄榄型”的结构[12]。

(四)加强双方人力资源融合

人力资源是第一竞争力。在这个技术创新的年代,知识已成为时代的第一要素,拥有知识的人力成为了竞争优势的关键。

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的人才是有互补性的。职业院校的教师一般具有相当的学历,且在专业领域经过多年耕耘,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发能力。但由于多数职业教师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因而捕捉市场信息能力稍弱,科研工作容易不接地气;而中小企业有相当一批工程师和高级技术工人,他们广泛分布于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运输和售后等一线环节,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所欠缺的是高深的理论知识,因而科研能力稍弱。因此,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人才在知识层次与研发能力上是可以取长补短的。这些有利因素为两者之间人力资源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的融合,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应搭建一座桥梁,使得两者融为一个主体。如建立一个联盟,将职业院校的师生、企业的人员归于其中,通过对相互目标的整合,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联盟中,人事管理可以实行松散管理,各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合适的合作伙伴,在项目的驱动下,形成暂时的团队,互通有无,通力合作,更高效地实现协同创新。

此外,合作创新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或讲座的形式,为企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对企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和创新能力增强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为企业提供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鉴定服务,方便企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同时,作为企业一方,在与职业院校进行协同创新活动时,可以接纳一部分学生进入到合作课题中,这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都将一个非常大的提高。此外,企业也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环节,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一线经验和能力,为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提供平台,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

五、总结

职业教育资源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合,目的是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中小企业的各自优势,在协同创新模式下,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调动、优化各种资源并使其协调运行,从而产生具有战略性差异的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协同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对物化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明确,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合是建立在彼此一定同构性之上的现实选择[13]。同为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促进者,职业院校和中小企业的关注点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如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高技能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应用技术服务方面,两者的诉求点是高度对接的。此外,从人员素质、知识理论水平、资金设备等层面看,两者的研发实力和研发目标基本一致,容易达成长期合作。因此,双方通过创新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共赢。

综上所述,通过落实国家地方政策,针对校企双方需求的结合点,建立长效机制,跟踪职业院校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每一阶段,两者之间的创新融合必将推动双方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融合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