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应用技术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研究

2018-03-28胡议丹

关键词:产教融合环境专业

胡议丹

(长春工程学院,长春 130021)

一、环境设计专业定位

我院环境设计专业是在设计与装饰专业(专科)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立专业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在2011年更改为环境设计专业。为何要由原来的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改为“环境设计”?教育部出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有对“环境设计”专业(130503)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等的描述,是国家层面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官方定义。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全球再次聚焦于“绿色发展”问题,并成为世界全面向低碳时代转型的历史转折点。融人文关怀与环境修复于一体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更是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职责,亦成为2011年该专业名称由“环境艺术设计”改为“环境设计”的主要推手。近三十年的时间,从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专业名称字眼的表述发生了变化,其实质,则是专业的研究领域与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主要是范围的扩大,从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的设计,延展至建筑物的外部空间,乃至城市公共空间。针对这一变化,环境设计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势在必行。

产教融合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目前,我校的定位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因此,环境设计专业也应以产业为依据,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应用型教材,培养应用技术型环境设计人才。

二、我国部分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虽然高等院校在教学目标的文件中都会提到,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理论、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学生。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模式的影响,加上学校相关设施水平的限制,很多教师依然没有正确权衡这三者间的关系。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依然把教学管理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很多政策制度也只是空口白话,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学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

为了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每所学校都应该有一定的监督评价管理机制。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监督机制还不完善,部分监督人员并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问题应引起教育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高校的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对学生的素质评价仅仅侧重理论知识方面,而对于社会实践方面的考察并没有引起重视。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学校往往重视学生、教师单方面的评价,缺乏企业等第三方的监督和评价。

(三)企业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有许多学校与企业都在进行长期合作,有的院校还开办了学校企业联合的相关单位或培训基地,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有效的实习单位,从而使他们更加适应毕业后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单位在此机构中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企业在校企合作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同时,企业在合作关系中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优惠政策,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不是很高。这些现象都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和反思。

三、我院环境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全面落实产教融合模式教学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模式的影响,再加上院校相关设施水平的限制,很多教师依然把教学管理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该全面落实并加强产教融合模式的教育教学,制定具体完整、操作性强的政策管理措施。同时应该为专业配备一定的实践设备,为广大学生的产教融合模式教学提供充分的设备基础。但是,就目前的投入来看,我们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基本是和其他专业共用,在上课期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很难为本专业的学生服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联合企业一起共建“校企工作室”,在企业的资助下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实战的硬件条件,学生自己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解决了投入不够的限制。同时,我们积极地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一切的可能性,让学生参与到大型的设计中,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提升实践经验。我们大一设立宽基础平台,大二开始进入专业课,优秀的学生可以进入到工作室中进行学习。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指导工作。

(二)全面完善学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针对教学模式监督机制并不完善的问题,健全教学模式监督机制,加强教学模式管理。专业设立了学科评价组,评价组的成员有本专业的教师也有本领域的企业专家,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成果评估。既是对学生的成果评价,也是对教师指导能力的评价,评价之后进行专业能力的成果展。在评价学生素质方面,应全面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师,应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注重学生评价的同时,也应该欢迎相关企业的监督与评价。

(三)全面提高企业参与度

产教融合模式教学需要各大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校企合作的相关运行机制,树立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并以此达成共识。学校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利益,并给予企业足够的自理权,应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并与之建立尽可能多的合作机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双方可以共同建立适合该行业发展的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政府应鼓励企业为在校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机会和资源,学校的相关研究学者也应为企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方向性建议。应鼓励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使两者成为有机整体,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我们现在与“北京七展数字设计公司”建立了产学研教学基地,企业的董事长是本专业的毕业生,毕业14年小有成就,也想回馈母校全方位与母校对接。从企业用人方面,参与了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建议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突破传统设计的束缚,扩大学生的设计思维的广度和想象力。为此,我们在课程建设上,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都与企业沟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四)整合资源、共享共建,实现基地衔接

环境设计专业先后与长春市亿方视觉艺术公司、北京七展国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达成建立全面产学研合作教学平台。建立了环境设计专业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校企双主体实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模式提供了基础。每学期或每学年都能接受固定专业的一定数量的学生或教师进行实习,并不断拓展合作方式,公司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针对专业特色对学生给予定向培养并提供就业机会。现在已经连续三年为本专业学生安排就业20人次。

(五)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型”专业课程设置

环境设计专业主要涉及风景园林、公共设施、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陈设设计等多个领域,设计出项目范围以及步行所及范围内的实体空间对象;注重人的感官体验,设计规划出人在环境设计场景中的感官享受以及审美体验。环境设计本质上是为了提高人的美好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来提供服务的,它不仅容纳人在环境中的各项活动,同时也承载着人的感官情绪在内。因此,环境设计主要是为人的各种活动创造以及优化的活动空间。环境设计要在理性设计思维的基础上,加之感性化与艺术化特征,以及纯熟的设计形式与视觉冲击力的应用,设计出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心理需求的美好空间环境。环境设计不仅要关注其设计的对象,更应关注相关的背景因素和场地环境。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整体环境意识和人文关怀思想,能够建立完整的思维构架,突出美化环境、场所以及功能设计的一体化,创造出和谐、可持续的美好活动环境。

1.主线清晰。“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设计人才”为主线,构建了由设计基础训练课程模块、景观设计课程模块、构造课程模块、室内设计课程模块组成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2.课程进程不断线。课程进程按照课程的接续性进行设置,分段集中授课。

每条主线都有自己的接续课程,设置在不同学期,增加课程的连续性。例如:景观设计课程体系进程:《参观实习》《场地设计》《园林绿地规划》《景观设1》《景观设计2》《方案快题设计》。

3.课程设置循序渐进。大一大二安排以专业设计基础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透视、手绘、电脑设计软件、形态构成、模型制作等基础设计能力,为大三进入专业设计课程打下基础。大三之后全面进入设计阶段,安排实践课程进行实战。

4.加大实践课程。参观实习增加为两次;增加了专业快题设计课程,在每学期设计课程结束之后安排快题设计。提高学生快速设计方案的能力,也是对本学期所学设计课程的深入实践。配合专业设计大赛题目命题设计;电脑软件课程变成实践课程,集中培训学生电脑绘图的技能。毕业设计在第6学期开始,提前了毕业设计的进程,为后期毕业设计展览提供充足的时间。

5.完善环境设计专业软硬件设备配备。回归到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环节,环境设计专业的设备需应时应物相匹配。应时,即在当时当下出现的大量全新的环境设计新方案,应当能够在第一时间推向课堂,老师可以引导启发同学进行案例分析,并且就相同的命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在国际范围上出现的大型环境设计比赛和作品,也能够尽快分析,从而把握具有时代性的特色设计作品;应物,即要有目的性地扩充环境设计专业的书籍和教学工具,在一般的校图书馆中,往往仅仅简单标注美术图册有多少存量,然而环境设计专业课本,却不作具体说明,因而图书馆中的专业质量是存疑的。除此之外,学校的硬件设备也应当得到提升,如家居设计车间、环境设计资料室、学生作品展览室等,可以帮助学生自我学习。

(六)“双师制”的教学新方案

现在的学校教学,以学校内专业老师为主,引入“双师制”,旨在引导学校引入社会上富有相关设计经验的专业从业人员,从事课堂教学活动。双师型教师可进行相关设计案例分析、行业分析、开发个人讲座,新鲜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利于打开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把握现代市场上环境设计的方向。更进一步的教学,也可以采取“师徒制”,通过手把手地带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将课堂内的理论转化为实践,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荣誉感。在中国古代,即有效果非常好的“师徒制”教学经验,老师通过将自己一生所学,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学生能够学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技艺和专业知识,还有相关从业人员的艺术操守和道德水准。从审美素养、专业能力、空间建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多方面共同培养,进而提高了环境设计教育的有效性,使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取得进步,培养出多层次、高质量、多元化的社会型专业人才。

四、企业参与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求较高。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很多应用型本科开始转型,加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特点,结合社会环境和企业需求进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上岗能力为教学内容,打造一种以企业参与实践教学为基础的新模式。我们专业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建设交流平台等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时代性

优秀的环境设计人才首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结合理论知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把企业引入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建设

一般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基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课。教学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能力,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加喜爱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发展自己。建立导师负责的工作室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导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频率,导师可以从专业课开始,一直带到毕业设计。

(三)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更新

和企业共同建立基于VR虚拟现实的建筑及室内设计“装饰构造”展示体验中心。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和体验装饰材料和构造方式,体验不同的施工方法。

(四)提供交流的途径,增强学习氛围

交流是学习的一个好方法,既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组织了企业和学生交流的平台,组织一些社团活动、讲座,让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交流的氛围。平时教师可以组建班级的微信群,方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微信群里讨论,共同解决。

总之,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是“产学研”模式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学生就业得到保证。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既促进了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又满足了人们重视生活环境的需求。学校教师要积极响应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号召,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董黎.当前建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建筑教育,2010(1):91-92.

[2]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环境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环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