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师范生培养目标下的《基础和声》课程改革

2018-03-28马骁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师范声部师范生

马骁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和声学是研究多声部音乐写作技法与创作原则的作曲技术理论学科,是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当下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大都仍旧使用“苏联模式”,和声学课程的教学与专业音乐院校并无明显区别,仍以四部和声的写作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和声理论知识的经验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对于培养师范生能力的要求和体现有所缺乏。随着我国师范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下音乐师范生的培养要求,亟待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与高校音乐师范生的培养目标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说明音乐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此相关的还有舞蹈、美术、影视、文学等学科,这些学科都彼此相互依存。因此,音乐类师范生的基本学科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同样要求师范生在音乐认知、鉴赏、表演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准并能够进行全面提升,真正做到学科综合。中小学需要的是不仅会教学、能够把技能转化成知识讲解、能够组织活动,同时弹得很好、唱得不错、舞台经验丰富的专业音乐人才。

(二)高校音乐师范生的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师范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范音乐教育的师范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多元化等诸多特点。

1.师范性。师范性是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也是与音乐专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最主要区别。高校教育要求培养出一专多长的通用型人才,要求师范生不仅能上舞台进行专业演出,也要能在讲台上教书育人,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教授出去。

2.专业性。体现在师范生必须具备专业的音乐素养,音乐教育是建立在基础的音乐知识技能上的审美教育,高校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音乐表演与教学能力,乐曲的欣赏分析和创作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育者。

3.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师范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不仅要注重师范生独立演奏演唱的能力,还要培养其自弹自唱、组织指挥合唱和乐队排练等实践中所必需的能力。

4.综合性。要求师范生不仅掌握本学科内的知识内容,还要进行学科综合,先进行音乐学科教学不同领域间的综合,再进行音乐艺术之外的不同学科间的综合。在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和了解世界上优秀的多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多元化的知识综合。

5.创新性。体现在当下社会在快速发展,而音乐类师范生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鼓励创新,学生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进行创新,不能因循守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

6.多元化。体现在当下社会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审美水平也迅速提升,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因此音乐类师范生不能再是单一的,必须是多元化的,这样学生才能增强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二、《基础和声》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基础和声》的学习一般会以《基本乐理》为基础,但由于高校招生不只局限于一个省,各省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乐理基础差的和声就较为吃力,乐理基础好的课上就会较为活跃,形成两级分化的局面,因此《基本乐理》的学习基础就成了学好《基础和声》课程的前提条件。《视唱练耳》和《钢琴》课程对《基础和声》的学习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一般来说,《视唱练耳》不好的学生对于基础和声写作和编创的学习也很难适应,因为他们无法产生实际的音响效果,对自己写作出的和声也难以把握。对于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四部和声的编创已经较为难以接受,他们会无法将基础和声和键盘和声结合起来,失去了音乐的可操作性,而走上“纯理论”的枯燥道路。

(二)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欠佳

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讲,《基础和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欠佳,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够专心听课。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基本乐理》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上课听不懂,跟不上课上老师的教学进度,索性就不听了;另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觉得老师讲课的内容比较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没有诱惑力,导致学生选择睡觉或玩手机。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基础和声课程的学习。一般情况下,教师通常会选用传统的使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讲授这两种教学方法。但是众所周知,和声若只是做题得不到运用便只能是纸上谈兵,而最直接运用到基础和声的方式就是即兴伴奏及编创和四声部合唱。在现实的基础和声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一味地做题,编写四部和声,但是没有人会去听自己写出的四部和声的实际音响效果,大家都停留在根据规则写在纸上的和声上。音乐是时间和声音的艺术,只有真切的听到才能判断是否合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键盘和声和四声部合唱,让学生在实际演奏和演唱中直观的感受和声写作。

(四)课后习题情况

基础和声课程的课后习题一般为四部和声写作、基本和声语汇分析以及和声的运用,作业形式一般为书面写作、分析及键盘演奏,作业量通常为一至两个单乐段的编配,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容乐观。由于当前的基础和声课程以理论大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无法完全顾及到每一位同学,这就导致许多同学滥竽充数,作业要么抄袭别的同学,要么干脆不交。也是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了基础和声课程的学习现状。

三、《基础和声》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高校师范音乐教育的模式由于借鉴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模式,因此师范生的基础和声课程专业性太强。学生学习时会感到非常吃力,并且得不到教师的指导。并且基础和声课程的教学模式一直采用传统的口传心授和基本规则的教学,学生学习起来较难理解掌握。基础和声的写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各个学生的写作编创都会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是教师无法给予适应每个人的指导意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抑制了学生学习基础和声的兴趣,从而无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难理解

多声部音乐已经在欧洲发展了1000多年,而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单声部音乐的历史,欧洲的和声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才慢慢传入我国。虽然西方的和声学理论书籍我们可以翻译成中文让中国人看得懂,但是和声并不仅仅是文字,它代表了西方1000多年的多声部音乐文化,这个我们是搬不到中国的。所以这种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导致我们学习效果上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一个欧洲学生来说,随时都可以将他所熟悉的古典音乐的音响联系到和声学习中,并使学习更加从容趣味。而对中国学生来说,中国院校普遍使用的是脱离音响的“纯理论”教学,而且学生也无法找到相应的和声音响感觉,使得本就枯燥无味的和声书,变得如天书一般。

(三)和声课脱离实际音响

多年来在和声课上教师很少严格要求学生弹奏,学生很少去弹,最多只是弹弹习题,根本不会去弹专门的键盘和声练习。有些老师的和声课已经变成了和乐理课一样的教学模式,从不在钢琴上示范,对学生的作业也就是抓一些平行五八度这样规定上的错误,二从来不会对学生作业的实际音响效果进行修改。更有甚者要求学生将概念背诵下来,考试时多出现选择、填空、问答等形式的纯文字题,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和声课的教学目的,而且还将学生的时间浪费在好了应付考试之中,和提高自己的多声部音乐修养没有多发关系。学生虽然学了和声学,但是没有良好的和声音响感觉和多声部音乐的思维。这对学生理解古典音乐产生影响,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其他相关课程的进一步提高。

(四)和声学习缺乏民族性

高校培养的音乐类师范生毕业后通常作为基础教育者投入到教学中区,但基础和声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西方的音乐文化、和声原则等知识为主,没有融入地方音乐特色,缺少民族的五声性调式分析与写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四、《基础和声》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注重和声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当下高校音乐师范专业的《基础和声》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为四部和声写作技法,教材多以[俄]斯波索宾等人编著的《和声学教程》为主,内容主要是和声连接的具体法则,理论性较强,缺少应用性的内容,与师范生的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不够。高校师范专业《基础和声》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相适应,即作为一名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各种能力。所以在教授理论层面和声连接基本法则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并增加和声的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的内容,加强与其他实践类课程的融合,如简单的钢琴伴奏织体写作与弹奏、四部合唱作品的简单创编与演唱等内容,将和声理论转化为实际的音响与作品,使学生学有所用,进而促进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和声的音响属性。

(二)增加民族和声的教学内容

和声学理论本就是舶来品,是西方调性音乐创作的理论基础,这套理论体系相对于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来说却有些水土不服,不能直接拿来使用,当下高校师范专业的《基础和声》课程的教学中鲜见对中国民族和声内容的讲授,但对于将来要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范生来讲,民族音乐又是其必须要涉猎的教学内容之一,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的民族和声其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增加有益于音乐师范生将来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方面得心应手。

(三)加强学生的和声分析能力

和声是构成多声部音乐的基础,是体现音乐风格特征及其本质属性的重要材料之一,如若要想深入认识一部多声部音乐作品,和声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当下《基础和声》的教学对和声分析能力的要求不够全面和深入,大多仅以分析出调式和弦即可,而对和弦连接的逻辑关系和风格特征较少涉及,使得和声分析的结果不能联系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和声分析应结合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心理学、曲式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和声的作用和内涵,进而有助于师范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

猜你喜欢

师范声部师范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