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等效”视角下外交新词的英译研究
——以《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 ”篇》为例

2018-03-28姜嘉慧关熔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政治性新词倡议

姜嘉慧, 关熔珍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 南宁 530004)

随着中国经济稳中有序地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外交活动也日趋活跃,外交新词不断涌现,向世界传递中国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政策,以中国之声助力塑造国之形象。本文所提的外交新词,是指“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在外交场合或外交工作中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术语,具体反映国家的外交政策、治国理念和执政纲领,是一种广义上的外交新词”[1]。中国的外交新词具有鲜明的特点,包括强烈的政治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外交译员需要快速准确地把握其政治以及政策内涵,将中国新的思想与主张向世界传播。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外交语言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并掌握外交新词的鲜明特点,将外交新词蕴含的政治理念准确地传达给世界,从而使中国的思想在不同语言间无障碍交流,这些都对外交译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使更多研究者认识到外交新词英译研究的重要性。

一、“政治等效”翻译原则

“政治等效”翻译原则是由南京大学翻译学博士杨明星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杨明星教授基于美国翻译家奈达的 “等效”翻译理论,提出了一项对于外交语言翻译具有指导性的翻译原则——“政治等效”原则。他认为:“要实现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必须坚持以下两大原则:第一,透彻理解说话者的政治语境,准确传递外交源语的时代内涵。第二,要用接受方喜闻乐见的语言来传递说话者的政治立场,使译文传达的信息效果与原文相同。”[2]即外交译员应准确、忠实地表达说话者的政治内涵,同时使接受者了解等值的政策信息,实现信息交流的目的,从而实现“政治等效”。

“政治等效”翻译原则有三大突出的特点:政治性、动态性、平衡性。“要实现‘政治等效’,首先必须保持翻译的政治性,政治性是‘政治等效’最显著的特点,是外交话语翻译的灵魂。”[3]政治性是针对外交新词所具有的政治敏感性和准确性特征而提出的,由于外交新词与国家利益、国家立场和对外关系密切相关,所以译者应将政治性作为选择用词的首要标准,避免产生政策内涵的歧义与理解上的差异。动态性“既与准确理解原文有关,又涉及译入语的遣词造句,必须时刻贴近说话者、受众的语境和政治背景”[2]。不断发展的中国国情与瞬息万变的国际关系都对外交新词的翻译提出了巨大挑战,译者必须密切关注动态的发展和变化才能在处理译文时应对自如。平衡性是指“译者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说话者和受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和谐的关系,不偏向一方”[2]。面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微妙的国家关系,译者处理外交新词的翻译须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中庸”等思想贴近,若译文带有强烈的本国政治立场,则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压迫感,有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与猜忌。

外交新词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政策的话筒,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窗口,其翻译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打造中国形象、构建中国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政治等效”翻译原则的三大特点为外交新词的翻译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与要求。

二、《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先后提出了相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该项倡议顺应地区和全球发展的潮流,符合相关国家建设的共同利益,得到了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掀开了新时代建设与发展的新篇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逐步推进,新的政策与思想涌现,大批外交新词进入人们的视野,国际国内也有关于这些外交新词的多种译本。一方面关于外交新词的多种译本体现了国内外对于中国政策的重视,是中国思想广泛传播的体现;另一方面,没有官方发布的规范化译文,这些不统一的译本有可能造成其他国家对于中国外交新词的理解偏差,甚至可能会引发误会,产生误解、冲突。同时,如果国内各媒体对于同一外交新词有多种版本的译文,也会造成外国媒体在报道时的困惑,不利于政策信息的对外传播与中国话语权的构建。因此,规范的外交新词翻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多种译本引起的信息接收不对等的问题,避免因政策传达不到位而产生国与国之间的误会。此外,规范统一的外交新词能使外交译员的翻译工作有理有据、有章可循。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的出版为外交新词的规范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编撰与编译,选编自“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传播平台”项目成果。该书帮助读者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以图书的形式,向国外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该书“通过对‘一带一路’基本情况、建设目标、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进行系统的梳理,为做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译介提供了重要参考。该书向国际社会准确描绘了‘一带一路’的全景,牢牢把握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定义权和解释权”[4]。

《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对“一带一路”倡议中涉及的外交新词进行了规范与详细解释,在向世界传达准确政策内涵的同时,也为外交译员提供了参照的范本。本文对照“政治等效”翻译原则的三大特点,以《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一书为研究文本,通过与其他译本从字面含义、时代背景、政治内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外交新词翻译的选词原因与注意事项,为规范外交新词的英译、提高翻译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案例分析

“政治等效”翻译原则中的政治性强调由于外交词语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官方色彩,译者在翻译时应站在政治的高度,揣摩、分析、领会说话人的政治意图以及外交新词的政治内涵,所采用的词语需具有严肃性、准确性的特点。外交新词往往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所以译者在选择时应牢记政治性的指导作用,选择精确的词语,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外交词语背后的政治内涵、政治立场以及政治理念。动态性强调的是译者要考虑说话人所处的政治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与目的语国家的国家关系等因素,这些因素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译者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密切关注政策与时代变化,了解不同国家的外交情况,保证译文的动态性。平衡性强调外交新词的翻译应符合“中庸”之道,追求和谐、平等、平衡的效果,避免明显的政治立场倾向造成的误会和猜疑。那么《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中的外交新词的翻译是否符合这三大特点呢?又是怎样体现这三大特点的呢?我们根据以下几个例子的分析来进行研究。

例1汉语:“一带一路”

译文:Belt and Road Initiative[5]

“一带一路”建设最初提出时,国内外有很多译文版本。例如,中国的ChinaDaily以及英国的BBC曾经用过“One Belt, One Road”这一译本;2015年,BBC引用过“Belt and Road Strategy”的报道。而在2016年,国内对于“一带一路”的规范用语也转变为“一带一路”倡议,现在的规范译文为“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从政治性的角度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西方国家“中国威胁论”的相关言论也甚嚣尘上,中国一向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并且追求和谐的外交关系,因此外交新词的翻译需准确,避免使西方国家的读者看到译文后产生“中国威胁论”联想。《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关于“strategy”的第三条释义是“the skill of planning the movements of armies in a battle or war”[4]。因此,如果选用“strategy”一词,有可能会误导西方读者,使其以为“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了发动战争而实施的计划,同时,中国与其他相关国家的合作也有可能会被认为是“拉帮结派”、孤立其他国家的行为。这样的翻译非但不利于其他国家接受我们的提议,反而会使我们的工作计划推进受到阻碍,甚至有可能导致“中国威胁论”的言论再次泛滥,造成国家关系紧张的局面。“initiative”在字典中的第一条释义为“a new plan for dealing with a particular problem or for achieve a particular purpose ”[6],第二条为“the ability to decide and act on your own without waiting for somebody to tell you what to do”[6]。该词则不会引发西方国家产生“中国要发动战争”、“中国的该项计划有侵略性”等不好的联想。相反,该词的运用可以表明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决心与主动性,传达出中国作为大国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与其他国家相互促进、追求互利共赢的政策思想。因此,考虑到外交新词与选词的字面含义以及想要传达的政治立场,此处外交新词的英译符合政治性的特点,有助于我国的政策方针积极、正面地对外传播。

从动态性的角度分析,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重大,且在提出伊始,该倡议对于西方世界来说较为陌生,为了加强该项倡议的对外宣传,加快加深西方社会对其的了解,最初国家对外宣传的翻译范本采用了直译的策略,译为“One Belt, One Road”。这样的译文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当时国家想要大力向世界宣传、推广的时代背景。而随着该项倡议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了解、支持并且想要加入该项倡议活动,此时对外宣传的目的不再停留于向世界各国介绍,而是致力于向世界证明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想要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与义务,想要与其他相关国家共商共建、打造利益共同体的决心。因此,“One Belt, One Road”这一译文不再符合当前的国际背景以及国内的政策走向,因此被更具有时代性的“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代替。

从平衡性分析,依据政治性的角度,“strategy” 具有浓厚的战争色彩,而“initiative”一词更具有中立性,后者的运用在准确传达政策内涵的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的政治立场,杜绝误会、误解的产生。因此,根据“政治等效”翻译原则的三大特点,对《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与其他媒体翻译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一带一路”这一外交新词的翻译满足了外交词语准确性、严肃性的特征,符合当今时代背景与国际形势,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满足了国内外读者的阅读期待。

例2汉语:利益共同体

译文:community of shared interest[5]

《中国日报》与新华网分别在2015、2016年的报道中使用过“community of common interest”的翻译,在本书中采用的译文是“community of shared interest ”。从政治性的角度出发,对比两种译本,对它们的字面含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不同点在于对“共同”一词的翻译。字典中“Share”的释义为“to be equally involved in something or responsible for something”[6],而“Common”一词的解释为“shared by or belonging to two or more people or by the people in a group”[6]。“一带一路”建设旨在激发沿线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将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推动力,通过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深度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最终实现互利共赢[3],打造利益共同体。所以,此处的“共同”强调的是通过沿线国家齐心协力的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利益的共赢。结合“shared”和“common”的字面含义和“利益共同体”的政治内涵,不难看出此处选择“shared”一词更能贴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内涵,强调各国须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同时,该词能够更加准确地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与倡议,而“common”一词仅仅强调的是“共有”,因此书中的翻译满足了“政治等效”翻译原则的政治性。

从动态性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中国先后与30多个积极参与建设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展开了密切合作。随着各行业的合作推进,各国也清楚地意识到中方与各国的利益休戚与共,共承担、共收获这样的观念也渐渐深入人心,各方也对此达成了共识。因此,“shared”一词背后的含义更符合大时代背景下各国的发展理念,这样的译文能够使各方产生共鸣,更宜推广与传播。

从平衡性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有些国家误会中国有膨胀的心态,所以,在翻译时选择更加中性的词语,能体现中国诚恳认真、谦虚谨慎态度的词语,可以减轻其他国家读者潜意识里的紧张感。“shared”一词展现了中国有十足的诚意,愿与各方一起发挥长处、补足短板,推动各产业发展的进程。此处外交新词的译文有助于消除其他国家对于中国是否有用短期利益拉拢一些国家、是否有“抱团垄断”倾向诸如此类的疑虑,有助于宣扬中国积极正面的大国形象,促进更多的国家了解并且加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之中。

例3汉语:设施联通

译文:connectivity of infrastructure[5]

2015年正式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其中,“设施联通”指的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它既包括传统的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管道等的联通,也包括电力、电信、邮政、边防、海关和质检、规划等新领域的联通。大力推进“设施联通”,有助于深化各产业发展与合作,与各方携手共建利益共同体。

对于此外交新词,《中国日报》曾采用“facilities of connectivity”这样的翻译。“infrastructure”在字典中的释义为“the basic systems and servic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a country or an organizations to run smoothly, for example buildings, transport and water and power supplies”[6],而“facility”在字典中的释义为“buildings, services, equipment, etc, that are provid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6]。从字面含义来看,“设施联通”中的“设施”指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该外交新词的政治内涵,它包括交通、通信、建设等领域,而不可简单地归为日常所提到的为一定目的提供的建筑、服务、器材等设施。所以在翻译时,应从“政治等效”翻译原则的政治性出发,追求用词精确、准确完整地表达出对应的政治内涵,使外国能够清楚地了解中国提出的政策细节,牢牢把握对外政策的话语权。

从动态性角度分析 ,很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需要我国及其他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帮助,例如中国的高铁技术得到了其他很多国家的赞誉。中国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以及提出的“设施联通”的政策可以吸引很多有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国家。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准确的翻译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家关注并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一起实现互联互通,打造命运与利益共同体。

从平衡性的角度分析,“基础设施”一词在英语中有固定的单词对应,即“infrastructure”,这样的翻译更为直截了当,能够更好地贴近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以一种他们熟悉的表达形式直观、清楚地表明该项政策的内涵,有利于政策的推广,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外交新词的英译对于宣传中国政策、塑造中国形象、构建中国外交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政治等效”翻译原则对《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的外交新词翻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外交新词的英译要符合政治性、动态性、平衡性,要将字面含义、政策内涵、时代背景以及政治立场充分考虑在内,力求传达完整正确的政治信息,做到信息等值的“政治等效”。为有助于外交新词的翻译工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应加强自身的词汇积累,掌握准确的词汇内涵,做到用词精、准、切;二是要关心时事动态,多阅读新闻报道,跟上时代变化的潮流,及时了解国家政策与国际形势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明确自身的政治立场;三是翻译时要注意讲究“中庸”之道,要注意语言的中立性,力求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惯,完成政治信息的等效传播。翻译人员应明确外交新词英译的重要意义,根据“政治等效”翻译原则斟酌用词,选择合理有效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助力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猜你喜欢

政治性新词倡议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Research on Micro-blog New Word Recognition Based on SVM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出版物中与港澳台相关的政治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