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实践力引领下的人文地理教学探究

2018-03-27谢元丽

文教资料 2018年34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吴江素养

谢元丽

摘    要: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地理常规课堂教学方面落实起来却很难,特别是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更难。作者以“产业转移”课堂教学进行尝试,试图找出人文地理教学中提高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尝试,发现以“生活中的地理”事物现象为基础,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以致用能有效提高学生在人文地理学习中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

关键词: 地理实践力    人文地理    教学方法

一、地理实践力与人文地理教学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研究性学习、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地理(模拟)实验等地理活动中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实践力包括三方面内容: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品质)。基本实践能力是指完成某一专业性活动或具体活动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指独立办事和分析解决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等问题的能力,属于解决综合问题的高层次能力,具有综合性、独立性与主动性、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及个性和指向性等。实践智慧(品质)即明智选择意义上的理智,一种智力德性。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实践智慧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

人文地理学探讨是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特点,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在高中地理常规教学中,常以读读记记做做的方法进行教学,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该如何把地理实践力落实在当下的常规教学中呢?笔者在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中进行了尝试,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导,从课标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评价这五个方面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笔者发现以“生活中的地理”事物现象为基础,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以致用在高中地理教学有限的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在人文地理学习中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

二、地理实践力引领下的教学设计的特征和要求

1.课标要求及解读

本节课标要求了解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运用案例分析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乡土情感。在实践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最好的方式是实地调查研究,但现实是一方面学生学习时间紧,很难开展实地调查。另一方面是能参观的企业少,即使能参观,只能了解一个企业,案例太少,不利于学生建构。这就要求教师“纸上谈兵”,查找大量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样本参考,促进学生归纳、总结、建构上升到理性认识。

2.学情校情分析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事物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认知,笔者学校的学情正好可以充分挖掘其价值。因为笔者所在学校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吴江经济的发展是东亚产业转移的典型产物,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在吴江区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影响渗透到学生的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学生有广泛的生活体验,对理解产业转移奠定了感性的基础,有利于通过学习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我校所在的苏州湾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我学故我用,学生如果能对学到的产业转移知识提出合理建议,就能把地理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3.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根,地理实践力为茎,本节教学设计为叶。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上讲台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在互动中发挥自身优势;其次,在案例讨论中分组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合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现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能以批判视角理解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最后,“我为苏州湾的发展献计献策”,边学边用现学现用,对吴江区新的开发区建设中,学生能提出合理化建议,把地理实践力落到实处,扎根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4.教学过程设计

[三维活动一:产业转移的意义]

[三维活动二:产业转移的知识建构]

[三维活动三:我为苏州湾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地理实践力引领下的教学设计的教学反思

反思实践活动效果。以学生身边耳熟能详的企业为案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热情,提高参与度;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能感悟并理解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应注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能把吴江经济开发区的经验得失合理有机地运用到“我为苏州湾的发展献计献策”中。学生能边学边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真实复杂劣构的情境下,讨论本校所在苏州湾的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是学生在本节实践中获取潜隐知识和背景信息、定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反思实践活动内容。实践活动案例的选择仅用教材是不够的,应该以教材体现出的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导,选择易于操作的实践内容,尽可能提供多个案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方面,教师创设真实复杂劣构的情境,在“我为苏州湾的发展献计献策”中,为建设“美丽吴江”“生态吴江”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能把总结的规律(地理实践力的“实”)结合人地协调、区域认识运用到实际(地理实践力中的“践”)中,学以致用,践行到生活中,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建设美丽家园、热爱美丽家乡的感情油然而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地理实践力扎扎实实地落地生根了。

反思实践活动组织。地理实践力引领下的人文地理教学探究在当下课堂教学中,最好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以致用(最好是上讲台汇报)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善于组织的就当组长,善于语言表达的就汇报,善于文字工作的就记录等,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实践力,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发现及时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实践。

反思再次实践的改进。通过这次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尝试探究,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必须在二次实践中不断改进。如本节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有点困难,最好分为两节开展。留给学生讨论汇报的时间不够充分,“为苏州湾的发展献计献策”设计APP的教学环节,就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和当堂汇报。在小组合作方面,四个人一组讨论,讨论的内容多,分工不明确、不细致,导致开始气氛很热烈后来有点冷场,虎头蛇尾。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真实劣构的地理事物“我为苏州湾的发展献计献策”还可以更深入更透彻,这些都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义龙.基于體验式教学背景下的“产业转移”教学设计与反思[J].地理教学,2018(1):24-26.

[2]郭芳英.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地理教学,2015(23).

[3]杜家伟.谈地理实践力的课堂教学落实路径[J].地理教学,2017(13).

[4]傅禄建.也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上海教育,2015(6).

[5]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04).

[6]汤国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吴江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
Robust Non-fragile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the Stroke Regulation of Metering Pumps*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