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礼·士冠礼》郑玄注释例

2018-03-27高旭日罗毅峰

文教资料 2018年34期
关键词:仪礼

高旭日 罗毅峰

摘    要: 通过对《仪礼·士冠礼》郑玄注释条例的汇总分析,可以将其注释内容分为文义注释、礼法注释、文字校勘、引证、阙疑五类,同时对郑玄注经多用直训、随文而释、善于发凡等特点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仪礼    士冠礼    郑玄注

《仪礼》,原名《礼》。因其是《礼》的本经,所以又称《礼经》。汉代人因其所讲的是士阶级的礼仪制度,故称之为《士礼》;汉人还时常把它称作《礼记》。晋人认为《仪礼》所讲是礼仪中的具体过程、仪式,故称之为《仪礼》,但一直未成通称。直到唐文宗开成年间石刻九经之后,《仪礼》的名字才成为通称,并沿用至今。

東汉经学大师郑玄是最早为《仪礼》全书作注的人。郑玄曾经进入太学习经,之后跟随张恭祖学习《古文尚书》《周礼》《左传》,跟随马融学习古文经。后来他因党锢被禁,遂闭门治学、整理图书,以其治经的广博、精深被尊为大师,其学问自成一学——“郑学”,世人以郑玄注三礼而后有“三礼”之称。

一、关于《仪礼》郑玄注释的研究

对于《仪礼》郑玄注释的文献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勘学和训诂学方面。校勘学方面,张舜徽先生在《郑学丛著》中的《郑氏校雠学发微》部分,总结出郑玄校勘学的十五个原则,并配以郑玄《三礼注》的注文举例说明。杨天宇是《仪礼》郑注研究中比较突出的学者,他在《郑玄校〈仪礼〉兼采今古文的三原则》[1]、《郑玄校〈仪礼〉兼采今古文的二原则》[2]这两篇文章中,对郑玄《仪礼注》取舍今古文的原则作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并将其归纳为“合理、符合规范、存古字、字义贴切、习用易晓”等五条原则。此外,还有不少学者对郑玄的校勘思想、成就及影响等进行研究和总结。

训诂学方面,邓声国先生在《郑玄〈仪礼注〉训诂术语释义例刍议》[3]一文中,把《仪礼》郑玄注所用的训诂学方面的术语整理归类,并加以分析,总结出郑玄运用训诂术语的“简明扼要”的方法。还有学者比较关注郑玄注释的声训现象,张能甫在《关于郑玄注释中“读为”“读如”的再思考》[4]中集合了郑玄注释中用“读为”“读如”的例子,阐述它们的功用,明确他们的分别,并且阐释了这两个术语的变体。此外,北京语言大学硕士李志娜在《〈仪礼〉郑注考》一文中从校勘学和训诂学角度对《仪礼》郑玄注释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二、《仪礼·士冠礼》郑玄注的内容

1.释字义

郑玄注释字义有“某,某”“某(者),某也”“某,犹某也”“某,谓某(也)”等几种形式。例如:

加皮弁,如初仪。再醮,摄酒。郑玄注曰:摄犹整也。[5]((956)

《说文解字注》:“摄,引持也。谓引进而持之也。凡云摄者皆整饬之意。”

《说文解字·攴部》:“整,齐也。”[6](62)

在此上下文语境中,“摄”的意思就如同“整”,即第二次行醮礼时要把酒整新之意。郑玄以“整”来比况“摄”。而“犹”的意思大致就相当于今天的“就像”“如同”。与此相似的还有“某不敏,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句,郑玄注曰:病犹辱也。在此语境下“病”要表达的意思与“辱”接近,所以用“辱”比况“病”。

“某,谓某(也)”则更为灵活,类似今天我们所用的“意思是”“指的是”。

例如:

若庶子,则冠于房外。郑玄注曰:房外,谓尊东也。[5](956)

庶子在房户外举行加冠仪式,意思是以嫡子为尊,“谓”在这里是表示解释说明的。同样,在“古者生无爵,死无谥”句,郑玄所注“古,谓殷”是说明这里的“古”指的就是“殷”。

当一字不能尽其意的时候,郑玄还用“某,某也,某也”的形式进行训释,乃至以“某,某也,某也,某也”充分说明字义。

2.释礼法

郑玄注《仪礼》不仅局限于注文义,更注重解释名物的本源、仪式的内在涵义等,使得读者不仅理解字面含义,也能更好地理解礼法制度。例如:

两甒,有禁。郑玄注曰:禁,承尊之器也。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5](956)

此处郑玄不单解释何为“禁”,还注“因为酒戒也”来说明此器为何称作“禁”。

入见姑姊,如见母。郑玄注曰:如见母者,亦北面......不见妹,妹卑。[5](953)

郑玄注意到经文只提到“姑姊”却忽略了“妹”,所以特在此处解释妹年幼位卑,于礼法不用拜见。

玄酒在西。郑玄注曰:玄酒,新水也。虽今不用,犹设之,不忘古也。[5](956)

“玄酒,新水也”后接“不忘古也”进一步解释设玄酒的礼义。可见郑注不单疏通文义,更注重礼法制度的阐释,使后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文字校勘

两汉经学有今古文之争,最初是由文字形体不同而起。对于注经来说,不先校正文字则无以展开工作,所以郑玄注《仪礼》也先对经文作了细致的校勘工作,文字异同必录于注中。

在《士冠礼》郑玄注中,对异文的校勘主要有“古文某作(为)某”“古文某皆作某”“今文某作(为)某”等形式。若从古文,则在注释中标出今文,若从今文,则在注中标出古文。例如:

赞者盥于洗西,升。郑玄注曰:古文盥皆作浣。[5](952)

《说文解字·皿部》:“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春秋传》曰:‘奉匜沃盥。古玩切。”[6](99)

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注曰:今文纁皆作熏。[5](950)

《说文解字·糸部》:“纁,浅绛也。从糸熏声。许云切。”[6](274)

《说文解字·屮部》:“熏,火烟上出也。从屮从黑……许云切。”[6](9)

此处介绍士冠礼所用到的服装——爵弁服包括纁裳、纯衣、缁带、韎韐。纁裳指浅绛色的裳。可知此处用本义为“浅绛色”的“纁”更为恰当,所以郑玄从古文不从今文。

对于文字是非的辨别,主要有“某当为(作)某”“字之误也”等形式。例如:

加俎哜之,皆如初,哜肺。郑玄注曰:加俎哜之,哜当为祭,字之误也。[5](957)

郑玄在此处根据礼制判断“哜之”的“哜”应为“祭”,是字错了。因为据礼制惯例,行醮礼的豚俎要先祭再尝,而且上下文均先祭再尝,此处说“皆如初”所以应与上文一致,“哜”为字误。

请醴宾,宾礼辞,许。郑玄注曰:此醴当作礼,礼宾者,谢其自勤劳也。[5](953)

若不醴,则醮用酒。郑玄注曰:醴亦当为礼。[5](956)

对于“醴当为礼”,学界观点不一。有的学者认为“醴”“礼”互通,且《仪礼》中多见“醴子”“醴婦”“醴宾”也是如此,不必改。但杨天宇先生则认为,郑玄破“醴”从“礼”是据事理判定的字误。此处描述是答谢宾客的“礼宾”仪式,“醴”是用来行“礼宾”之事的酒,重点在于“礼宾”。

笔者以为,既然“醴子”“醴妇”在《仪礼》中颇为常见,“醴”“礼”互通又十分常用,则学问深厚如郑玄不会视而不见,那么为何有的地方他破“醴”用“礼”,有的地方却不然?所以此处与他处一定是有区别的。将这些地方加以对比会发现,“醴妇”“醴子”此种用法是指向妇(子)敬酒,敬酒本身是一种敬酒礼,与“以醴礼宾”是不同的。可以看出,郑玄的校勘能够结合具体语境而对异文有合理的取舍。

4.引证

郑玄注解《仪礼》常常通过引书来论证。所引之书有本书篇章的内容,也有他书的内容,一般采用“某某(书名或篇名)曰”的形式。《士冠礼》一篇郑玄共引书证13条,其中引本书例证3条,引他书例证9条。

郑玄引本书其他篇章的字句为证,可以看出郑玄对《仪礼》一书统一性的重视,也启发读者阅读《仪礼》要对礼仪、礼义的普遍规律加以思考,更好地理解《仪礼》。

例如:

前期三日,筮宾,如求日之仪。郑玄注曰:《冠义》曰:“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5](957)

“筮宾”就是通过占卜来确定一位给将冠者行冠礼的人,就如同之前占卜冠礼日期。郑玄此处引用《士冠礼》篇末的“记”——《冠义》来阐释“筮宾”的意义。无论“筮日”还是“筮宾”都是表达对冠礼乃至其他礼仪的尊敬,以礼治国。

乃醴宾以壹献之礼。郑玄注曰:壹献者,主人献宾而已,即燕无亚献者。献、酢、酬,宾主人各两爵而礼成。《特牲》《少牢馈食之礼》献尸,此其类也。[5](953)

“壹献之礼”即主人先向敬宾敬酒一次,这叫做“献”;宾回敬主人一次,这叫做“酢”;主人自饮并劝宾又饮,这叫做“酬”。完成一次“献、酢、酬”的礼节便是“壹献”。“壹献”是士饮酒的礼节。郑玄将“壹献”之礼的流程解释清楚后,又以本书的《特牲馈食礼》和《少牢馈食礼》篇为例,指出“此其类也”。这两篇中“献尸”便是用“三献”之礼,分为初献、亚献、终献三个环节,较为隆重。经过对比,读者便可以准确理解“壹献”的意思。

郑玄注《士冠礼》引他书9条,其中7条来自《礼记》,2条来自《易》,1条来自《周礼》。可见郑玄注《仪礼》视野宏大,融会贯通。

例如:

宰自右少退,赞命。郑玄注曰:命,告也。佐主人告所以筮也。《礼记·少仪》曰:“赞币自左,诏辞自右”。[5](946)

郑玄解释“赞命”为协助主人传达命令。他引用《少仪》的记载,说明帮助主人拿币的人站在主人左侧,负责传达主人辞命的人站在主人右侧,不但印证了郑玄对于“赞命”的解释,也使后学明白了“诏辞自右”的规范。

又如,解释“玄裳、黄裳、杂裳”的区别时,郑玄注曰: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杂裳者前玄后黄。接下来便引《易》里的语句“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天玄而地黄”进一步说明裳用玄、黄之色的含义。

5.阙疑

在注解《仪礼》过程中,如遇疑问郑玄会直接记录在注里供后人参考。《士冠礼》一篇中郑玄注释阙疑之例共4条。

如“冠者立于西阶东,南面,宾字之,冠者对”一句,此处所记载的是宾为冠者取表字的仪式,郑玄在末尾注道:其辞未闻。宾为冠者取表字的辞令记载于篇末,而冠者的应答之辞却没有提及,郑玄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搜寻无果,故将此问题记录以待后人参考。另外三例与此相似,对于送宾归俎的仪式,郑玄注道:“牲体未闻”;对于“莅”字郑玄记录道:“今文无对”;对于“周弁”“殷冔”“夏收”的区别,郑玄也诚实记录道:“其制之异未闻。”将所疑留待后来者参考。

三、《仪礼·士冠礼》郑玄注释的特色

1.多用直训

郑玄注经喜综合,注《仪礼·士冠礼》博采今古众说,兼顾名物训释、礼法解读,却能做到要而不繁。这其中“直训”的运用功不可没。直训是训诂学术语,指直接用他词解释本词。一般来说,训释词的含义在某些方面与被训释词的含义相近,有时是本义相近,有时是通假义或引申义相近。郑玄选择训释词的标准,一方面是准确,另一方面就是简洁。训释单字能用一字释便不用二字,训释双字也尽量以一字尽意,若不能尽意才会选双字解释。

用一字训释就说“某(者),某也”,一字不能完全训释便曰:“某,某也,某也”,若仍不可尽其意,则用“某,某也,某也,某也”。例如:

主人戒宾,宾礼辞,许。郑玄注曰:戒,警也,告也。[5](947)

《说文解字·● 部》:“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6](53)

《说文解字·言部》:“警,戒也。”[6](47)

《尔雅·释言》曰:“告,请也。”由此可知,“警”就是“戒”,“戒”就是“警”,就是“通知,告知”之意,进一步引申为“邀请”之意,更适合此处主人请宾为子行冠礼的文义。

若没有合适字眼就以他字比况,用“某犹某也”,或用某字解释说明,用“某谓某也”等。参考上文“文义注释”的释例。

2.随文而释

此处的随文而释有两个含义:一是郑玄顺着经文的顺序来作注,形式不拘;二是参考旧诂但不拘于旧诂,灵活变通。

注经与作字书不同,重在疏通经义。所以郑玄在注经时,虽然宗主经传旧诂,多处沿用《尔雅》等的释义,但绝不墨守成规,时而另辟新解。例如对于“纯”的训释:

《尔雅·释诂》曰:纯,大也。而郑玄在对冠礼用鞋的规制“青絇繶纯,纯博寸”中“纯”字进行注释说:“纯,缘也。”意思是鞋的镶边。根据下文“缁絇繶纯”“黑絇繶纯”等可知此处讲的是鞋子的颜色应符合规制,而“絇”“繶”“纯”应是鞋子上的某些部分。又根据“纯博寸”,博即是“广、大”[7](280)之意。“纯”训为“大”不甚合适,联系上文也显然讲不通。

又如“质明行事”,郑玄注曰:“质,正也。”《尔雅·释诂》释曰:“质,成也。”在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早晨天正明之时开始举行冠礼,“成”之意不合。

3.善于发凡

《仪礼》涉及众多宗法制度、仪式礼节、礼器名物、礼法常识等,比如《士冠礼》一篇关于服饰冠冕等名词尤其繁复。若每次都一一解释,则不胜其烦,所以郑玄作注时往往在一处发凡起例,之后各处均依此例即可。

在解释“缁带”时郑玄起例:“凡染黑,五入为緅,七入为缁,玄则六入与。”[5](945)解释“纁裳”时起例:“凡染绛,一入谓之縓,再入谓之赪,三入谓之纁,朱则四入与。”[5](950)把红色的深浅一次交代清楚,避免了重复繁琐,也使读者对这几种颜色的区别有所认识。

注“冠者奠觯于荐东”句时,郑玄起例:“凡奠爵,将举者于右,不举者于左。”[5](956)冠者即将离席拜见母亲,所以把酒器放在荐的左边以表明自己不再举杯。郑玄将此奠爵的礼仪一并解释清楚。此外还有“凡牲,皆用左胖”“凡荐,皆在东”等。

礼仪涉及许多程式、制度、名物等,礼仪中往往有专门称谓、专用语辞、特定规则。郑玄注《仪礼》用发凡起例的方法以简驭繁,也便于与同类事物相比较,更能说明个中差异。通过郑玄的注解,礼仪可以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礼义礼法也随之通透。

四、结语

经过对《仪礼·士冠礼》郑玄注的条例分析,我们看到了郑玄注释的高超水平。寥寥几字,背后是细心的校勘、缜密的思考、嚴谨的论证和广博的考据。他的简洁、灵活、准确是后人所渴望达到的学术境界,他给后来的学者以重要启迪。更重要的是,郑玄敢于冲破今古文经的界限,以博大的心胸采纳各家学说的长处,可见其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与此同时,郑玄注也有其局限性,比如信谶纬之说、追求综合以致过于繁复等,对此我们应该学会辩证看待,分别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充分挖掘郑玄注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天宇.郑玄校《仪礼》兼采金古文的三原则——合理的原则、符合规范的原则和存古字的原则[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9).

[2]杨天宇.郑玄校《仪礼》兼采金古文的二原则——字义贴切的原则和习用易晓的原则[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

[3]邓声国.郑玄《仪礼注》训诂术语释义例刍议[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3).

[4]张能甫.关于郑玄注释中“读为”“读如”的再思考[J].古汉语研究,1998(3).

[5][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956.

[6][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62.

[7]宗福邦,主编.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80.

[8]张舜徽.郑学丛著[M].济南:齐鲁书社,1984.

[9]彭林.仪礼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0]杨天宇.郑玄三礼注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11]杨天宇.郑玄校《仪礼》从古文本字不从今文通假字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2]杨天宇.郑玄注三礼所用“当为”术语释例[C].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

[13]陈居渊.郑玄注《仪礼》今古文考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14]李志娜.《仪礼》郑注考[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8.

[15]雷铭.郑玄注《三礼》方法略探[J].黑龙江史志,2016(10).

[16]潘斌.近二十多年来郑玄《三礼注》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5).

猜你喜欢

仪礼
论武威汉简《仪礼》分节符号背后的经学内涵
杨复《仪礼图》明清版本考——兼论《仪礼图》的版本源流
论杨复《仪礼图》与张惠言《仪礼图》之关系
朱鼎煦与顾校《仪礼注疏》
论卢文弨之学术、生平及其他——《仪礼注疏详校(外三种)》点校前言
近二十年来《仪礼》研究综述
另类“行为艺术”
朝鲜后期一地方世族家门的书院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