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立场,搭建教师多元成长平台

2018-03-27朱立群

教育界·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儿童立场园本课程

【摘要】在新旧课程理念交织碰撞的转型期,幼儿园发展面临着困惑与挑战。总的来说,可以通过从“教师眼光”走向“儿童立场”丰富园本课程的内涵、从“工具性”走向“人文性”转换园本教研价值取向、从“阶梯式发展”走向“交错式发展”调整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来推动幼儿园课程的革新,提升课程游戏化品质,搭建教师多元成长平台。

【关键词】园本课程;儿童立场;幼儿园课程能力;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坚持提高幼儿园课程质量,使幼儿园的课程合理规范、有特色、高品质地可持续发展是我园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议题。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多种元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多元系统,每一个元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和谐发展。我们尝试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园本教研、师资队伍建设等多元途径,与幼儿这一课程主体对话合作来推动幼儿园课程的革新。

一、从“教师眼光”走向“儿童立场”——艺术化园本课程研究的转轨

“为爱忙碌,用艺术浸润童心!”经过十多年的坚持与努力,爱尔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园所文化,全体爱尔人一心一意专注于课程,打造一个叫作“爱尔”的艺术教育品牌。

1.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整体规划课程体系

我们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尝试把一首名曲、一幅名画和一个优秀文学作品作为艺术主题的切入口,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用儿童的方式来诠释和演绎,走出自己的园本课程开发之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边实践一边反思:突出成人,忽略孩子。究其原因,这是用一种成人的艺术眼光来建构课程,而忽略了儿童在课程中的地位;只强调成人的审美观,而忽略了孩子的审美感动,只强调了成人活动组织的形式丰富,而忽略了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审美创造。痛定思痛,我们重新出发,将课程实施的回归到幼儿,回归到幼儿生活,回归到基于幼儿生活视野的经典艺术作品教学实践的研究,坚信 “儿童都是艺术家”,扎实开展艺术课程游戏化,将艺术化园本课程真正的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在深入贯彻《指南》及课程游戏化的引领下,我们进一步梳理园本课程,我们醒悟:我园艺术课程的开发困境和教师艺术化园本研修的瓶颈,是由于对幼儿的行为缺乏观察与评价的意识与能力,对幼儿的发展规律和行为特点的分析和解读不够,对与幼儿的对话不积极、不充分。为此,我园的艺术教育要向纵深发展,必须要坚定儿童立场,更多地关注幼儿,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在游戏、生活等各种活动中渗透各领域的目标和内容,使幼儿在自然化、生活化、游戏化、艺术化的教育环境中获得有益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表现的观察与评价能力是实施课程的关键,我们也将围绕这一关键性的能力和素养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和前行。

2.核心要素进一步分解,丰富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能力来源于园所内个人能力(含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能力等)与内、外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政策、外部资源以及园所文化等)的相互作用。因此,幼儿园课程能力不是园所内个人能力的简单叠加,是各因素相互作用后的一种能效状态。在此基础上,设想将幼儿园课程能力从理念与行动层面进行分解,理念层面着重强调课程理解能力、课程文化自觉能力;行动层面强调依据课程建设的程序和流程,强调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管理以及创新能力。综上所述,将幼儿园课程能力做以下核心要素分解。

3.多角度出发,探索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路径

路径1:课程诊断——明晰幼儿园课程观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要求课程实施者有清晰的思路和目标,在《指南》背景下的课程建设首先需要课程实施者将《指南》的理念贯穿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始终,同时还要求教师对课程的理念、方向、目标、内容等形成个性化的解读,把握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过程,转变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角色等。

路径2:理念传动——再造幼儿园课程制度

幼儿园课程建设不是一个阶段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较长时间内不断发展的过程,其覆盖面广、牵涉人员多,这些都需要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优化资源,发挥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幼儿园课程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园长、教师、家长等力量组成课程建设团队。除此之外, 我们更需要在深入学习、深度理解《指南》精神的基础上实现幼儿园課程制度的再造,构建相对稳定的课程研讨机制、课程审议机制、资源评估机制等,既能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带动课程主体反思性研究、反思性实践,促进课程能力的主动提升。

路径3:主体转变——重构幼儿园课程主体

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获得家长的广泛认可,家园共同推进,才能形成有力的教育合力。我们以“十三五”省重点课题申报“《指南》视阈中幼儿艺术行为观察与评价研究”为载体,以无锡市名教师、名校长朱立群为能量核,吸收家长资源,与家长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开发家园共育的路径与策略,使家长、老师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合伙人”。自此过程中,家长不仅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更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趋于成熟、完善的积极因素,教师也在这过程中全面地了解孩子、家长和自己。从对“为爱忙碌、用艺术浸润童心”的园所文化的认识入手,构筑共同愿景,变革幼儿园管理制度,凸显儿童文化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引领家园共同体合力发展艺术化园本课程,增添教育智慧。

二、从“工具性”走向“人文性”——园本教研价值取向的转换

我们着眼于多年来一以贯之积淀形成的艺术化园本特色,以基于生活、基于游戏的艺术化园本课程为抓手,实实在在进行行动研究。针对具体的案例或事件,组织教师还原场景、集体诊断、现场练兵、梳理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现场即研究”的意识与能力。让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走入儿童学习的现场,通过回放与定格等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园本教研管理“以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实施者,当然这种主体地位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行政支持、制度保障的,是一件真正要费心费力去认真踏实干才会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园本教研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想做、敢做、愿意做的教研氛围,要树立教学研究的意识并养成习惯,变教授、高控为观察、合作和支持,建立“对流式”的发展关系,创设“多角度”的发展空间,开发“多元化”的发展途径,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让每一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位置。园部要研究如何做好“加减法”,减去教师疲于应付艺术“精致”“完美”等成人角度带来的精力与时间的浪费,增加更多观察、思考的时间,有时间审视自己的经验,大胆迫切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获得同伴、园长、专家的认同等。在这样的教研“小天地”里,观察与记录、探讨与交流、反思与调整就是教师的日常状态。

2.园本教研重视“自我涉入”

就像学生的学习一样,外界的强制知识灌输是被动的、效果不强的。同样,教师作为园本教研的主体不是外界、领导、考评等因素给予的动力,而是教师自我成长、专业成熟的一种自我追求、自我涉入,这种研究是自发的,是一种内需,其着眼点和归属点都是自身的实践与创造,是真正有助于自我经验的反思、生成和表达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学会自主学习。即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相关的理论,自主地进行阅读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其次要将观察和评价作为一种日常的工作状态。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首先作为教研活动的“听众”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收集相关理论和资料,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教育实践消化涉入、外化于行。三是要主动承担教研任务。教师们尤其是新教师要敢于承担教研活动,从被动的“听众”转型成为“主持人”,将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与大家一起研讨交流,生成新的观点和经验,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自此确立形成。

3.园本教研建立评价体系

积极有效的园本教研评价体系必定激励着积极、主动、热情、钻研的园本教研之路向前迈进,同时园本教研的评价体系也必须是多元的,能给予每一位教师展现自己、表达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使其获得满足、快乐和成就感。首先,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允许多元的表达形式,如研究日记、观察记录、教学笔记、学习故事等都是多元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其次,注重过程的评价胜于结果的评价。我们要从重视每学期上交的文本评价转向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即时的评价,打破常规,注重过程和持续性。三是注重研究成果的实效。对形式不再追求唯美、创新,而是关注长效的成果,通过园本教研研讨展示会,开辟园刊的园本教研栏目,激发教师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园本教研的队列中,真正体验教研给自己专业成长带来的满足和快乐。

三、从“阶梯式发展”走向“交错式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的转向

我园共有76名教师,教师大专学历达100%,本科以上学历达75%。公办教师18名,非公办教师 58名,区级以上学术荣誉教师 11 名,其中无锡市名教师1名,无锡市学科带头人1名,一级以上教师 26名,有一位安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男教师。近年来,随着办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的年轻化和高学历非专业化对教师发展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根据教师发展的需求改变教师队伍阶梯式发展的现状,以实施艺术化园本课程为载体,发挥园本研修、课题研究的作用,切实有效地推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1.培育点亮型教师,寻找儿童生长的核心路径

点亮是指思想、理念与个体相遇发生化学作用时瞬间产生的绚丽夺目的光彩。点亮型教师需要有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有正确的儿童观和课程观,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耐心等待幼儿的“长大”,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观察、评价,并给予儿童积极的支持,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使其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升。接受幼儿的“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理解幼儿的“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能”,尊重幼儿在性格、兴趣爱好、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满足儿童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是成为点亮型教师的核心要素。

2.建立实践共同体,探讨“交错式”发展路径

建立实践共同体,交流分享、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是最终的目标,其活动形式可以包括特色工作室、青蓝结对、学习小组等。根據群体特质、不同爱好,我们组建了爱尔教师同质工作坊,如由擅长音乐的非专业音乐院校本科毕业教师领衔的新教师弹唱艺术工作室,帮助非专业的新教师进行弹唱技能的提升;又如四季童话美术创意工作坊,邀请年轻的美术培训机构家长资源每周定期来园指导儿童美术理论与实践;还有自由组合的舞蹈乐坊、男教师(男实习老师)足球俱乐部等。这放大优势的“错位发展”,调动了教师的专业热情,带着青春活力,不断提升专业情谊,激活教师发展的机制,获得良性循环。

除了继续保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传统项目”,我们设想探索形成一个“四方促进体”,通过四种体系的运作和相关促进,共同交织出我园教师“交错式发展”机制。

总之,教师发展必须要努力打造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园本教研、师资队伍建设等多元途径搭建锻炼发展的平台,不断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图景[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

[2]程晋宽.课程领导:学校改进的核心技能与软实力[J]. 中小学管理,2013(9):22.

[3]许卓娅.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4]程英.从生命的视角观照教师的和谐成长——园本教研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5 (11).

[5]迟佳鸣. 园本教研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儿童立场园本课程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