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创建及历史作用

2018-03-27李松吉

长白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满洲东北地区团组织

李松吉

(吉林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时期,为了强化对于东北地区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1926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团员代表大会,成立了共青团满洲省委临时委员会,1927年改为共青团满洲省委。共青团满洲省委的成立,整合了东北地区共青团以及革命青年的力量,强化了对东北地区青年运动的统一领导。1930年末,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力量得到发展壮大,下设东满、南满以及北满三个特委,吉林、台安等21个县、市委和9个特支,共发展团员1500余人[1](P15)。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要求,党中央决定将共青团进行改造,1936年6月,共青团满洲省委完成历史任务,宣告结束。共青团满洲省委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积极开展动员和组织青年、创建抗日武装、思想宣传、组织建设等活动,对于东北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共青团满洲省委主要活动

共青团满洲省委建立及发展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地区的侵略逐步深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共青团满洲省委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领导东北地区进步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伪满傀儡政权,围绕这一任务共青团满洲省委开展了多种活动。

(一)组织和领导青年运动

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抗日斗争是共青团成立初期的核心任务,共青团满洲省委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之后,及时发声,做好组织和动员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中共满洲省委立即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全东北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爱国志士和士兵立即武装起来,加入抗日救国的行列。共青团满洲省委要求“各地团组织、广大共青团员和爱国青年迅速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各地学生以停课、罢课、示威游行反抗侵略者”[2](P72)。在北满地区,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和店员走上街头,发放传单,演讲集会,号召民众抗日。同年11月,共青团满洲省委下发了《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与团的工作》的紧急决议,要求东北地区的各级团组织,广泛发动青年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日斗争。之后制定了《团满洲省委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力占领满洲的补充决议》,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同时要求各级团组织制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进步青年参加抗日斗争。

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动员和组织工作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包括对青年学生、工人、店员的工作,而且逐渐扩展到对各行各业青年的工作。1930年11月《团满洲省委北满通讯第九号》指出了共青团在哈尔滨地区的中心工作,“北满特委必须把中东路、海员、电业、市政工人、造船厂、老巴夺认为最重要最中心的工作,特别是中东路青工工作必须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2](P400),北满特委的工作充分说明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工作重点在组织和动员青年方面,工作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另外,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以及工作经验的丰富,共青团满洲省委逐渐将士兵工作纳入工作范围,要求在士兵中建立共青团小组,特委及各地团部派人参加当地党的军委会,强化对士兵的宣传工作,在兵营或兵营周围散发传单、贴标语、写标语、贴画报等,以达到动员士兵抗日的目的。1930年12月共青团满洲省委在对台安地区共青团的工作进行巡视之后,指出台安共青团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广大青年工农劳苦群众的日常的经济的政治的斗争(如抗租、抗债、抗税、开会分粮等);组织广大青年群众积极参加有游击战争及地方暴动,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进攻红军及苏维埃区域;发展广大工农群众拥护苏维埃运动”[3](P432)。

(二)创建抗日武装

“团员军事化”是以军事化的方式组织和管理共青团员,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原则,是充实抗日武装的一个重要方法。1933年5月,共青团满洲省委讨论了《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同志信》,通过决议认为,“满洲团目前的根本任务,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团结千百万工农被压迫青年群众到团的周围,动员广大青年群众参加民族革命战争,创造人民革命军,建立民众政府,争取民族革命战争中的领导权”[4](P216)。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地区的侵略逐步深入、扩大,党中央认为在东北地区应采取结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共青团员、革命青年逐渐成为中国抗日武装的重要力量。在东北游击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磐石游击队,全县的108名团员,大部分加入了游击队;延吉抗日游击队建队初期,党团员在游击队中占80%以上[5](P239),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33年5月30日,共青团满洲省委发布了《满洲青年义勇军组织纲领》,号召各地党团组织建立青年义勇军,规定“青年义勇军的年龄为16—26岁,凡属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皆可入队;入队誓言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满洲国’,团结反日群众,实现民族解放,保护青年利益,建立民众政府”[1](P72)。各地区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纷纷组织青年义勇军。据统计,到1934年12月,南满地区有青年义勇军六七百名;珠河青年义勇军有四个大队,1000多人;通化、临江建立六七十名青年组成的青年义勇军大队;在东满,汪清、珲春、延吉、和龙等县共有青年义勇军500余人。青年义勇军是半军事性的地方不脱产青年武装,其发展壮大对于根据地建设以及武装斗争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扩大青年抗日武装力量,在组织青年义勇军的同时,组建“少年营”,1933年7月26日共青团满洲省委发布了《关于响应中央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号召给各级团部及全体同志的信》,在信中提出“召集各地少年先锋队、童子团大会,报告‘少共国际师’的创立情况;把青年义勇军的基本组织真正形成起来,用武装的青年工作,响应‘少共国际师’”[6](P278),保证了“少共国际师”的建立和开展工作。

(三)宣传革命思想

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各级团组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办抗日青年报刊,共青团满洲省委创办了《东北列宁青年》和《东北青年》,共青团磐石团委创办了《反日青年报》和《反日青年》,共青团满洲特委创办了《东边道青年先锋》,哈尔滨团组织创办了《反日青年》。在发行报刊的同时,共青团满洲省委对于日常宣传工作非常重视。在宣传方式方面,坚持口头宣传和文字宣传并重,通过标语、壁画、画报、传单、小册子等进行宣传,通过公开演讲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在宣传过程中注意语言的通俗和浅显明了,注重宣传工作的青年化,适合青年的心理和情绪;不断扩大宣传场所,组织宣传队,到乡间在农民聚谈的地方,和农民演讲和谈话,到工厂去,在生产车间和工人交流;在宣传组织方面,以宣传干事为核心,将每一个人组织起来,建立标语队、口号队、传单队等;在宣传的原则方面,将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来做,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只抓热点问题的形式主义。共青团满洲省委利用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进行宣传,通过发表纪念文章、宣言、决议、口号以及布置纪念活动等,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达到宣传的目的。例如,1933年9月为了纪念国际青年日和九一八事变两周年,共青团满洲省委发布了《团满洲省委为纪念“九一八”两周年关于满洲青年状况与团的任务的指示》等文件。

在国外,一家名为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创新性地提供了“学生预警中心”,根据教师提前设置的数据分析阈值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向课程教师实时预警,以方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2]。在国内,运用大数据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潜能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目前只有少数机构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学[3-4]。

(四)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

“‘党团’是指中共在一切党外组织与群众组织中进行组织活动的秘密机关,围绕它而衍生出一整套渗透、整合、领导群众组织乃至群众运动的组织机制和行为规则,是为‘党团’机制”[7],共青团组织作为“党团”机制下的重要运行因素,促进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及发展是共青团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促进基层团建的发展,加强各地区团组织的联系,对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成为共青团满洲省委的一项日常工作。共青团满洲省委对于基层团建工作非常重视,例如督促各基层团组织建立、健全支部,并完善支部生活。1931年共青团满洲省委通过巡视对于基层的团组织状况进行了整改,吉林临时县委改为正式县委,制定了工作计划,派人赴农村视察,建立与各地的关系,完善了支部生活,开始组织群众运动。1933年12月《满洲党团省委关于组织问题给东满特委信》中,针对东满党团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选党团组织,健全支部生活,大胆提拔新干部,有计划地开办短期流动培训班,教育党团员一律参加生产,党必须加强对团的领导等工作任务。

二、共青团满洲省委活动原则及特点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共青团满洲省委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发表看法、提出意见。例如针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宣传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看法,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在巡视制度运行过程中,针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例如对于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不能“常态化”的问题提出建议,对于宣传鼓动工作中没有计划没有组织,依靠“纪念式”的方式进行批判,针对基层团组织薄弱的问题,提出强化基层团组织的具体建议。针对共青团满洲省委内存在的“左”倾和右倾危险,例如取消团组织、关门主义、空谈以及惧怕群众等观念进行集中批判,坚决反对,保证共青团的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对于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工作方式坚决取缔。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形势、政治形势以及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基于此,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顺应全国革命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决定将共青团这一先进的共产主义组织改造为各阶层广大青年群众的抗日救亡组织,这一转变是共青团满洲省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集中体现。

(二)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团协作的原则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群团组织,党团协作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共青团满洲省委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党团关系的发展。共青团满洲省委与中共满洲省委最初存在一定的隔阂,经过调整党团关系不断密切,双方互派代表参加会议,使团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从而可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具体的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满洲党委和团委针对一些重大的事件联合发表宣言、决议等,这样的工作模式使团组织能够及时、准确地领会、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共满洲省委对团省委的领导表现为满洲省委对团的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帮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青团满洲省委在政治上完全接受党的领导,但是在工作上具有独立性,具有自己的团组织和团支部,独立领导青年工作。由于错误路线的影响,满洲地区的党团关系出现过一定的问题,例如团县委成为党的技术机关,党组织对团组织的干部随便借用,党组织对团组织的工作指导不够,团组织不能及时全面地向党组织汇报工作等。针对这些问题团组织与党组织共同讨论改善党团关系中一切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强化了党对团的领导,纠正了对团的取消主义倾向,密切了党团合作,建立了党对团更充分、更实际的领导与帮助。

(三)具有明显的战时性特征

共青团满洲省委的活动既有党团活动的一般性特征,例如强化组织活动和基层团建等,同时由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和东北地区的历史地理特征,决定共青团满洲省委的活动主要是满足战争的需要,体现了明显的战时性特征。共青团满洲省委1927年成立,东北地区军阀势力强大,日本殖民者不断深化对于中国的侵略,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决定共青团满洲省委的主要活动在于动员、组织、领导东北地区的进步青年争取东北地区的独立与民主,所以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工作重心在于满足战争的需要,例如坚持团员军事化,领导和创建抗日武装力量等措施。在宣传工作方面,坚持以反日宣传为核心内容,对国民党的宣传与欺骗行为进行揭露,这些措施满足了战争的需要。另外,共青团满洲省委在领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维护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这是战时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三、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历史作用

(一)发挥了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作用

共青团满洲省委利用宣传舆论阵地扩大抗日宣传,引导东北地区青年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创办的报刊杂志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纲领广泛地在工人、农民、士兵、义勇军中进行宣传鼓动,介绍东北青年在抗日斗争中的英雄事迹,介绍共青团和青年的活动,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和教育的作用。1935年共青团磐石县委在《反日青年》上发表文章“少年营和磐石青年义勇军欢迎共军北上抗日”,表达了共青团满洲省委对于红军北上抗日的拥护态度。共青团满洲省委在领导创办报刊的同时,为了将报刊发行到东北各地,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动员各地团部负责发行及通讯,1930年共青团满洲省委提出,在北满、东满、南满、大连、抚顺、营口、长春各设立通讯员一名,建立发行网,要求各地在建立自己的刊物的同时翻印团省委机关报和《东北列宁青年》。另外要求在奉天的兵工厂、皇姑屯、纱厂、烟厂,抚顺的煤矿,哈尔滨的东铁、老巴夺、电车、平民工厂,营口的北宁铁路建立工厂小报,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报刊的发行数量,而且保证了报刊的质量。1935年共青团吉东特委在给各地团部的信中阐述了共青团宣传工作的要求,“1.帮助党部、政治部在其义勇军、抗日山林队中宣传煽动东北人民政治纲领;2.帮助党部、政治部,在居民中宣传煽动抗日反‘满’建立抗日救国的东北人民政府;3.把青年工、农、兵、学生和一切的抗日爱国分子吸收到青年义勇军中来”[8](P431),以上内容充分说明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宣传活动在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充实了抗日武装的力量

共青团满洲省委不仅组织团员和东北地区进步青年参加抗日武装,而且拥护人民革命军工作,例如进行募捐活动,建立青年义勇军,给予人民革命军援助。共青团满洲省委虽然地处东北地区,但是对于全国的抗战形势密切关注,对于中央苏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表示了关切,多次提出支持工农苏维埃的斗争。1933年颁布《团满洲省委关于满洲团在反对五次“围剿”中的任务的决议》,确定了共青团满洲省委在反对五次“围剿”中的任务,提出“组织和领导工农青年日常斗争,并与反对国民党五次‘围剿’以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联系起来”[9](P190)的方针。为了实现对东北地区进步青年更广泛地的组织和动员,共青团满洲省委组织建立青年爱国团体,汤原地区成立了青年反日同盟会,在哈尔滨建立了反日会,反日总会组织发展成为全东北各阶层人民的抗日爱国团体。另外还有少先队、童子团、革命青年会、革命学生会、农民协会、反帝会、哈尔滨文艺研究社等组织,其中童子团在哈尔滨发展70人,吉林发展30人,磐石200人,其他地区170人左右,东满800人。部分地区组织了游击队和抗日武装,1932年团海龙中心县委副书记李敏焕在柳河三源浦地区发动群众,建立起一支30多人的农民自卫队。[10](P293)东北地区青年爱国团体的建立及发展不仅显示了共青团满洲省委的领导能力,同时对于促进东北地区抗日活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了基层团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1931年共青团南满特委提出要求“扩大团员数量、加紧整理与发展各地团组织、注意训练事项、各级机关要常开支部会、各级团支部开设训练班、上级机关和下级机关定时联络”[11](P297),这些内容对于基层团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共青团满洲省委积极扩大与巩固团的组织,在工人、农民、学生、士兵中建立团组织,并对其作出工作指示,“充分的准备制定出特支与每个支部及同志的计划,彻底的动员每个团员去执行工作;发动每个同志的积极性,用革命比赛的方法,实行竞赛;分期地严格检查工作;对于工作积极完成计划的同志,特支应该鼓励,对于工作落后、不积极的同志,经常的说服他帮助他,使每个同志能完成自己所规定的任务”[12](P161)。以上内容说明共青团满洲省委在基层团建工作中关注每一名团员的成长与发展。至1934年11月统计,共青团满洲省委团员发展到3800人[13](P4),1935年共青团满洲省委要求奉天(今沈阳)市在工厂和兵营中建立支部,用革命竞赛的方式推动发展团员,并规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在本溪、抚顺用更大的力量打入矿工中去,建立支部,要求清原特支扩大团组织到农村中去。

1930年11月和12月,共青团满洲省委分别发布了《关于对北满特委团的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对南满团特委的工作的意见及指示》,在分析北满和南满当前工作形势的基础之上,剖析了北满和南满特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进一步的指示,对于北满特委和南满特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团省委基层团组织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在于巡视制度,即派遣巡视员到各地区进行巡视。1931年《团满洲省委巡视南满工作报告》中,在历时三个月巡视的基础之上对南满地区政治经济状况、革命形势以及今后工作的意见、破解困局的办法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同年,《团满洲省委巡视北满的报告》对哈尔滨党团组织状况、满洲事变后共青团的工作以及反右派斗争进行了详细的报告,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具体办法。1934年3月,一个月内团省委派出巡视员对延吉、磐石、海龙、珠河以及吉东等地进行了巡视,巡视员在充分了解地方情况的基础之上,针对地区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对于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开展以及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纠正了错误的思想观念

共青团满洲省委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验的缺乏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左”倾和右倾的错误,具体表现为:不敢公开活动,惧怕斗争,对敌人力量估量过高,对团的取消观念,清谈主义,只顾秘密准备暴动以及游击战争、不领导群众进行日常斗争,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等。“团的取消观念”出现,提出取消共青团,否定共青团的领导。这是不能正确处理党与团的关系导致出现的错误观念,党与团在组织方面虽然已经划分清楚,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许多团的干部被调去党的组织工作,而且最终没有被调回。另外,在工作方式方面,团的一切工作方式和方法,都沿袭“第二党”的方式和方法,保留了狭隘的秘密路线,工作不青年化不适合青年群众,对青工干部的提拔不够重视,这些都是党团内对团“取消主义”的日益蔓延,甚至有人提出将团组织合并到农民协会中去。针对共青团满洲省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青团满洲省委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组织上努力挽救危机,严格矫正一切错误和缺点,坚决与一切不正确的倾向斗争,实现团的实际工作的转变。

首先,深刻剖析了共青团满洲省委工作过程中错误倾向的实质。1933年5月28日共青团满洲省委通过《团满洲省委关于接受中共中央一月二十六日来信的决议》,指出“‘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实际上仍是以‘左’的空谈掩盖着右倾机会主义实质,在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路线中,右倾机会主义依然是主要的危险”[14](P214),这对于共青团满洲省委在工作中纠正错误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对于共青团满洲省委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批评。例如磐石团组织跳过阶段提出“建立苏维埃红军游击队”工作中,不但不积极团结一切反日队伍,并与他们对立,破坏统一战线;珠河团组织在红枪会的反日武装群众中不进行任何工作,而提出“反对反革命的宗教”的脱离群众的口号。这些问题对其进行批评有利于共青团满洲省委组织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在批判错误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努力采取措施实现团的转变,通过实际行动避免团的“左”倾和右倾的危险。在工作方式方面,实现青年化、群众化和实际化,注意发动群众,在日常行动中进行斗争,例如抗粮、抗税、抗租、抗债与反对白色恐怖,使团组织深入到广大青年工农劳苦群众中去,发动并领导他们进行斗争。

1936年党中央发布《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提出“把团组织改造成为广大青年群众的抗日救国组织”[15](P13),根据工作需要共青团满洲省委结束。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建立以及工作的开展立足于东北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形势,实事求是,进行了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指导性的工作,虽然出现过一定的问题,存在“左”倾和右倾的危险,但是得到及时地调整和纠正,最终保证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开展。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工作对于动员和组织东北地区的进步青年参加抗日斗争、扩大抗日武装力量,稳定东北地区的形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共青团组织自身发展而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猜你喜欢

满洲东北地区团组织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夜幕下的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