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历史教学中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18-03-27贵州省思南中学张观娟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历史教育

□文/贵州省思南中学 张观娟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他同时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高技术的人才,更要培养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的人才。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它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怎么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多年思考的问题,我也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运用课堂导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关键的一步。巧妙的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刚上课时,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好的导入语,能够点燃学生们的激情,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我在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你们知道每年九月十八日警钟长鸣是为了哪一历史事件吗?俗话说,忘记等于背叛,人不能忘记历史,作为一个国人,更不能忘记国家的历史,尤其是国家屈辱的历史!因为那是我们祖国母亲的屈辱,是民族的苦难!”随后,我播放了《松花江上》,低沉哀婉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演唱给了学生心灵以强烈的震动,很多学生眼中噙着泪花,民族的苦难让每一个学生心中充满了悲愤,全班同学自发的跟着轻声的吟唱,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精力也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播放结束后我将教学部分的内容分为几个点:时间、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学生的学习十分投入,不到十五分钟,多数学生都能够脱离课本完整回答所学内容。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学生们纷纷踊跃回答。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既记住了历史,又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

二、充分运用媒体教学烘托爱国主义氛围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距离我们较为遥远,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仅凭文字的叙述,学生感知历史较为困难。如何将历史生动的再现,这要借助于多媒体,由于多媒体技术能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教师想要营造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带动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能通过多媒体将一些影像,图片等资料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他们贴近历史,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去感知历史,其效果会大不一样。我在上《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时,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为学生们播放歌曲《共青团团歌》,在学生课间休息时给他们增加一点“调料”,同时又为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进行铺垫。钟声一响,我再次走入教室,切入主题,组织教学:“我们青年有一个自己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学生们回答“五四青年节”,“那么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学生们满怀期待地看着我。我话锋一转:“让我们共同观看一段视频吧。”接着我又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我的1919》,同学们满怀好奇看完视频,此时,全班同学已神情凝聚,学生的满腔爱国热情已被点燃了。学生们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解决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经过,结果及意义。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些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像图片资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因此明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后来,我又适时拓展,围绕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及今天的现实,让学生彻底的明白: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的脊梁,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而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感。历史教学课堂,正确的运用媒体手段能够有效地烘托课堂气氛,把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出来,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运用历史人物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喜欢听一些历史典故,历史故事。这就需要老师课前充分准备,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的需要,将一些相关联的历史故事穿插于教材中,以增强历史课堂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比如,我在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这一课时,就紧紧围绕同学们所熟知的端午节为线索,又以许多人所不甚熟知的在课本上没有记载的有关屈原的其他故事作为突破口,联系教材,进而丰满屈原的形象,再以屈原为“引子”,进一步阐释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这样,既通过屈原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田渗透了爱国主义情感,又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现在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涉猎的范围很广,课本外与之有关的知识常常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令他们耳目一新,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忘掉。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围绕教材,适时抓住契机,辅之以课外内容,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准确运用历史事件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在历史长河中是一个很大的事件。我在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重点抓住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林则徐的上书——林则徐的禁烟措施——虎门销烟,这几个历史过程循序渐进,逐步升华,深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首先,我让学生探索鸦片输入对中国有哪些危害,战争给中国带来了那些灾难,对中国有哪些影响。学生通过探究,有了忧国忧民的意识,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然后,我让一个学生阅读林则徐的上书,其言辞恳切、大义凛然,先国家后个人,将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在学生阅读中流淌了出来,我观察学生,他们脸上满是对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接着,我又联系虎门销烟的事件,拓展到今天“毒品”对社会的侵害,围绕“防毒、拒毒、反毒”在学生中展开了讨论,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不忘历史”更关系着未来的兴衰。爱国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对国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和途径,将学校打造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沃土。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优先发展教育,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需要我们历史教师认真思考:怎样合理充分地利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陶冶爱国情操、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否则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废材。学生没有爱国主义信念,就没有自己的灵魂,就没有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只有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精神基础。◇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