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感想
2018-03-27沙坪坝区青木关镇中学陈伟东
□文/沙坪坝区青木关镇中学 陈伟东
李代文老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学术交流,让我们在学习中提升了文化素养,拓宽了文化视野。
李老师首先指出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了详实的阐述。他说文化是人类经验、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终极追求。“文化”是“文明之教化”。以文化人,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有着恒久的生命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是灵魂,文化是我们的价值观,文化是我们的思想,是一种精神。所以我们要追求有品味,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我们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同时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并且打上深深烙印终身难忘的事业。在世界不同地区过去产生的各种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以其数千年的持续发展而独立于世。其他很多种文化都由于内部矛盾、敌对力量入侵、火山和地震等自然条件剧变而消亡。
在李老师的讲座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这让我为中华文化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和传承的一切文化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自己事业的需求,是现实的需要,是教师的渴求,是国家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覆盖各个教育学段的固本工程,融汇到教材体系中的铸魂工程和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打底色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应该摒弃它,尤其是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加需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我感到爱学习传统文化是一种快乐,想学习传统文化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传统文化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我想这样做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明确总思路,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知行合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地生根。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增加学校语文古诗文篇目,多阅读文言文,学写文言文,经常写对联,多看诗词大赛和传统文化节目,多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出现并且开花结果。在人际关系中的“鞠躬”之礼,并非在于形式,而关乎行礼之人的内心是否恭谦,鞠躬之礼就是要告诉自己应该谦卑,要学会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有礼之人,礼可以成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无礼的人,则是阻力。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有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才后悔。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涵极其丰富,蕴含了丰富的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人的人生智慧总结,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