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感想

2018-03-27沙坪坝区青木关镇中学陈伟东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文/沙坪坝区青木关镇中学 陈伟东

李代文老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学术交流,让我们在学习中提升了文化素养,拓宽了文化视野。

李老师首先指出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了详实的阐述。他说文化是人类经验、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终极追求。“文化”是“文明之教化”。以文化人,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有着恒久的生命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是灵魂,文化是我们的价值观,文化是我们的思想,是一种精神。所以我们要追求有品味,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我们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同时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并且打上深深烙印终身难忘的事业。在世界不同地区过去产生的各种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以其数千年的持续发展而独立于世。其他很多种文化都由于内部矛盾、敌对力量入侵、火山和地震等自然条件剧变而消亡。

在李老师的讲座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这让我为中华文化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和传承的一切文化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自己事业的需求,是现实的需要,是教师的渴求,是国家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覆盖各个教育学段的固本工程,融汇到教材体系中的铸魂工程和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打底色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应该摒弃它,尤其是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加需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我感到爱学习传统文化是一种快乐,想学习传统文化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传统文化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我想这样做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明确总思路,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知行合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地生根。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增加学校语文古诗文篇目,多阅读文言文,学写文言文,经常写对联,多看诗词大赛和传统文化节目,多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出现并且开花结果。在人际关系中的“鞠躬”之礼,并非在于形式,而关乎行礼之人的内心是否恭谦,鞠躬之礼就是要告诉自己应该谦卑,要学会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有礼之人,礼可以成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无礼的人,则是阻力。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有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才后悔。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内涵极其丰富,蕴含了丰富的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人的人生智慧总结,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于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