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雾化吸入过程中采用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8-03-27陈蓉
陈 蓉
(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儿内科,广东 东莞 523900)
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明显的治疗效果。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雾化装置将液体药物分散为细小雾滴,以雾状喷出,药物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经患儿鼻或者口吸入呼吸道内[1-2]。通过呼吸道吸入的药物一方面对呼吸道局部产生药物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肺部组织的吸收在全身起效[3]。但是雾化吸入给药的疗效与接受雾化方式、患儿的体位、依从性以及家长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而国内关于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较少。本研究探讨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110例患儿来自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雾化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1.51±1.13)岁,其中肺炎24例,哮喘4例,咽喉炎12例,毛细支气管炎1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1.48±1.08)岁,其中肺炎23例,哮喘3例,咽喉炎15例,毛细支气管炎1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匹配(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雾化治疗方法 选用简易喷雾器,遵医嘱使用雾化药物,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异丙托溴铵溶液等,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确定给药剂量,应用氧气雾化,时间为10~15 min,疗程为4~7 d。
1.2.2干预方法 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向患儿家长解释雾化吸入的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其配合方法和雾化器的使用以及清洗保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儿及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认知不足、患儿以及家长心理情绪等对雾化治疗进行干预。(1)雾化治疗前:营造舒适的环境,把病房电视调试一些有关雾化的宣传片,供患儿及家长观看和学习;也可以让患儿把雾化器当玩具,熟悉雾化器,或者把雾化器会喷雾当做一种游戏,消除恐惧与陌生感。(2)雾化治疗过程中:①分散注意力方法,可以通过播放音乐,使用玩具,播放动画片等方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对于恐惧情绪较为严重的患儿可以在其睡眠过程中进行雾化;②模仿指导,对于3岁以上的患儿,可以安排专职护士模拟演示雾化吸入的过程,并指导家长进行辅助示范,帮助患儿完成雾化面罩的佩戴,嘱患儿作深呼吸,直到雾化完毕;③表扬激励法,对于治疗过程中配合好,表现优秀的患儿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给予表扬性的语言,或者可在额头贴小红花或五角星,帮助患儿建立愉悦的心情;④体位保持,患儿尽量采用半坐位,或斜坡位,保持头部处于高位,有利于患儿膈肌下移,增大气体交换以及呼吸深度,有利于药物的弥散和吸收。(3)雾化治疗后:①指导患儿家长清洁患儿面部,对于年长患儿可漱口,较小患儿给予温水口服,目的是冲洗干净口腔内药物,防止感染的发生;②协助排痰:3个月以内用机械振动排痰机捶背,时间5 min,3个月以上用气压治疗,时间5 min。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雾化治疗3 d后呼吸、心率以及SpO2。比较两组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①依从性好:治疗过程中无哭闹,能够按时完成治疗;②依从性差:治疗过程中哭闹不停,雾化治疗不能按时完成,常常中断。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通过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对比,若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呼吸、心率以及Sp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2.2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2.73%和70.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00,P=0.003),详细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对治疗的依从率比较[n(%)]
3 讨 论
雾化吸入是儿科一种较为常用的给药方式,具有无创伤、无疼痛、使用便捷、药物效果作用明显等优点,对于儿童患者更加具有优势。雾化吸入给药能够保证局部的药物浓度,效果显著优于口服给药和静脉给药,是呼吸系统局部给药的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4],以往使用雾化吸入装置给药时,仅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简单的宣传教育,但是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往往较差,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5]。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患儿对医院环境的陌生,对雾化吸入的陌生,造成其心理上产生恐惧,难以接受;②雾化吸入过程中,患儿多需要保持一定的体位,对于年龄较小,自制力不强的患儿难以保持长时间的相同体位[6];③家长对雾化吸入装置不了解,在给药过程中以及给药后的相应辅助措施不到位,对给药后的疗效也具有一定影响[7-8]。针对以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应对措施,采用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并与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呼吸、心率以及Sp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2.73%和70.91%,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针对每名患儿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年龄范围,给予针对性的全程护理干预,主要在雾化给药前对病房环境进行整理,帮助患儿缓解恐惧心理,以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治疗,在雾化吸入过程中通过音乐、视频等转移患儿注意力,保证给药过程不会因患儿的依从性问题而中断,在雾化给药之后,对不同年龄患儿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口腔及面部进行清洁,保证雾化给药之后的清洁状态。
综上所述,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儿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项蕾蕾,吴志娟,茆丽丽,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120-123.
[2] 杨志彦,宋春丽.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6,22(7):1179-1182.
[3] 钱朝翠,张妍蓓.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5):453-455.
[4] 于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22-124.
[5] 董敏,李丹,李乃侠,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746-748.
[6] 赵丽宏.全程系统化护理用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4):1580-1582.
[7] 钟月英.全程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儿童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23-125.
[8] 吴建华,刘燕,徐素琴,等.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运用于婴幼儿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4):2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