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技术实施过程中按标准化护理程序和常规护理程序的效果对比
2018-03-27张红梅任卫红
张红梅 任卫红
(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东莞 523059)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属于一种呼吸循环支持技术,主要工作原理为通过导管把静脉血液引流到体外,然后通过血泵的应用,采用膜式氧合器,对静脉血进行氧合处理之后,回输入人体,起到了代替心肺的效果[1]。本项技术具有较为繁琐的操作流程,管理难度大,医疗花费高,是一种较为高端的治疗方法,其在实施过程中,工程较大较复杂,尤其是护理工作的配合,需要严格有序,这对抢救成功与否至关重要[2]。我院是较早引进ECMO的医院,国内外关于ECMO技术的研究也相对较多,但是关于护理工作的配合方面关注相对不足,鉴于此,本院制定标准化护理程序应用于ECMO技术中,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在我院实施ECMO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3.4±3.2)岁,重症肺炎5例,心肌梗死7例,暴发性心肌炎3例。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实施ECMO的1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4.8±3.9)岁,重症肺炎10例,心肌梗死3例,暴发性心肌炎4例。以上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匹配较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程序,根据具体医生的不同经验,经医生指挥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的展开。观察组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在ECMO实施过程中多点同时进行,各施其责又相互配合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首先组织具有丰富ECMO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总结,查询国内外最新文献报道,向有丰富ECMO经验的专家请教咨询,结合科室情况最终修订ECMO技术标准化护理程序,见表1。
表1 ECMO技术标准化护理程序表
续表
1.3评价方法 ①对两组抢救过程中相关指标进行比较;②团队满意度提升情况:每隔一个阶段对标准化流程护理工作进行评价,主要由参与手术的医生进行满意度评价,并针对评价不足进行改进,选择改进前15例手术和改进后17例手术,对满意度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组间比较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组间相关指标比较 在消耗时间方面,观察组人员到位时间、开始抢救时间、物品准备时间、管道预充时间以及置管完成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2.2团队满意度改善情况 标准化护理各项程序经改进后,护理满意度较改进前均有明显提升(χ2=28.304,P<0.001),具体见表3。
表3 改进前后护理满意度差异比较[n(%)]
3 讨 论
在ECMO抢救过程中,应用标准化护理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标准化护理流程使工作展开更加高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消耗时间方面,观察组人员到位时间、开始抢救时间、物品准备时间、管道预充时间以及置管完成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编排和分工,使每一名参与的护士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主动参与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分析处理,确保抢救工作有序进行,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大量宝贵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工作中由于忙乱而造成的低效和不必要差错[4];②标准化护理程序使抢救过程最优化:在整个抢救过程中,重点在于人员、材料、设备的备用状态,护理操作的熟练准确配合。一旦出现适应症患者,则立刻启动程序,最大程度降低人员到位、材料准备等步骤的时间,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也预防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本研究中,制定的程序每个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也不存在任何不合理的程序,导致时间的浪费[5];③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在ECMO抢救过程中,标准化护理程序要求小组内每一名护士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是按照护理操作顺序进行排列,而不是简单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实施标准化护理操作,能够使护士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可能的并发症提前预见,给予针对性的有效的主动护理[6]。此外本研究在运用标准化护理程序过程中,也在不断的评价和改进,结果显示,标准化护理各项程序经改进后,护理满意度较改进前均有明显提升(P<0.05),可见,不断的批判与改进可以明显提升护理的质量,提高满意度。ECMO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型抢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协作,形成一个完善的工作模式,其中护理方面也是一项重点内容,因此对于ECMO的最佳护理程序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总结和最优化改进。
综上所述,ECMO技术中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对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适合进行推广使用。
[1] 历志, 刘宇, 韩劲松,等. 低温胸部爆震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体外膜肺氧合救治策略[J]. 临床军医杂志, 2016, 44(8):774-776.
[2] 孙晓叶, 沈中阳, 康永振.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实体器官移植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6, 23(4):439-441.
[3] 闫钢风, 张晨美, 洪小杨,等. 体外膜肺在中国大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现状的多中心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9):653-657.
[4] 王淑芹, 刘均娥, 张春艳,等. ICU建立体外膜肺氧合护理流程的行动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12):848-850.
[5] 苏洁. 3例心肺衰竭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监护[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4):277-279.
[6] 李云, 张银英, 庞群英,等.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07, 22(1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