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探究
2018-03-26李志雄
李志雄
[摘要]高中生普遍对全国卷中的历史开放性试题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应更好地认识高考开放性试题尤其是观点论证型试题的特点,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进行归类总结,找出其共性,形成答题策略,以为以后的历史教学和复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国高考历史;观点论证型试题;开放性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8502
广东省历史高考从2016年开始采用全国卷,学生对全国卷感到陌生和惧怕,尤其是对开放性试题(一般在文综卷上为41题)无从下手。广东考生在2016年和2017年高考历史中,该题的得分都不是很高就印证了这一点,虽然2017年比201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尚未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笔者近几年来对新课标I卷中的开放性试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逐渐提炼出观点论证型试题的命题思路和发展脉络,并针对开放性试题的答题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和指导。
一、开放性试题的考查目标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在考试大纲上明确提出历史学科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该能力目标具体包括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和独立提出观点三个子目标,这比2016年的考试大纲增加了“发现历史问题”这一能力目标要求。而高考对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这一能力目标主要通过开放性试题来进行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要多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靠考前临时抱佛脚是不能奏效的,在高一、高二就要着手这方面的训练。
二、开放性试题的归类
从2011年开始,新课标全国卷采用开放性试题已经有7个年头,全国3种类型试卷共计21题。笔者主要以全国I卷为例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探讨,下面简单概述一下2011年以来的全国I卷开放性试题。
1.试题回顾
2011年:评论“西方崛起”观点题。阅读材料(材料略),设问:评价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2年:评析“冲击—反应”模式。阅读材料(材料略),回答问题。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年:地图信息题。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地图略)。设问: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4年:修改教科书编目题。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目(内容略)。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5年:公式论证题。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略)。设问: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6年:自拟论题,论证制度构想与实践的关系。根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年: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略)。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新课标全国Ⅰ卷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1)题目的设置千变万化,没有固定模式与规律
开放性:设问的开放、答案的开放、知识运用选择的开放。
多元化:材料的多元性、设问方式的多元化。
在答案设置上注重素养立意。
从近五年的开放性试题评分细则看,这类考题没有固定答案,或答案不是唯一的。其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2)命题思路上注重运用通史视野与史学研究新成果
如2011年“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年“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4年“教科书目录修改说明”、2015年“公式探讨”等都是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3)考查的核心能力一直没有变,主要考查“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雖然题目的设置千变万化,但能力考查始终是围绕“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3.对近几年开放性试题的归类
(1)观点论证题:包含已有观点则自己选择一个观点,没有观点则需要自己提炼观点。如2016年和2017年的高考题,围绕某主题自己提炼一个观点,2017年要求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2)提取信息+分析说明题:提取信息一定要是同类的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的知识予以分析。如2013年的唐朝与汉朝的历史地图比较,然后要求考生予以说明。
(3)修改目录题:一般从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历史事件的完整性等方面分析。如2014年的修改教科书编目题,然后要求回答修改的原因。原因一般要从时代背景、史学研究观、编书人的主观目的等角度来分析。
(4)其他类型:如2015年的公式论证题其实就是观点论证题和提取信息分析说明题的混合体。考生需根据这两种基本类型的特点来变化作答。
三、观点论证型开放性试题的发展趋势及考试应对策略
从2011年到2017年的新课标全国Ⅰ卷所涉及的题型来看,最重要的就是观点论证型试题,这类题目可以说涵括了高考及平时模拟考的大部分试题,也最能体现高考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这类型的题目大概经历了如下发展趋势。
1.材料中已经存在几个观点,需要考生从中选择一个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的具体史实加以论述。如2011年的开放性试题评论“西方崛起”观点题。阅读材料,评价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应对策略:这类型的题目只需要考生选择观点,对于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要求不高,考生只要认真解读材料,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寻找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即可。这种题型是观点论证型试题的初级阶段。
2.命题者提供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在某个具体方面提出观点(对观点有比较明确的要求),然后要求考生从所学的相关知识中寻找史实加以论证。如2016年根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应对策略:这类型的题目首先要读懂材料的主要意图,然后一定要在题目限定的范围内提出观点,不能随意发挥,观点和材料要紧密贴合。这对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分析论证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3.命题者提供材料,然后要求学生提出观点,对观点不加以限制,然后找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这种类型的开放性试题的开放力度已经很大,在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和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中就已经开始出现。该类试题就已经加大了对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
应对策略:首先全面解读材料信息,然后提炼出跟材料相关的观点,这种观点最好能在所学知识中有很好的对接的史实和内容,这样才能既联系材料又结合所学知识,做到有的放矢。
4.未来可能出现能力要求更高的题型:命题者提供几组主题各异的材料,要求学生提炼观点,然后只能运用课本相关史实来论证。这种题型首先要求学生能将材料分类,然后再提炼出相关的观点,所运用的史实不能是材料中出现的,只能是学过的知识,自己提出观点,自己寻找材料,自己加以论证。这才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和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
四、对平时教学和复习的建议
1.关注史学前沿研究成果,捕捉历史研究热点
新课标全国卷开放性试题往往和最新的史学研究和历史热点相关,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多关注大学教授尤其是命题专家的研究动向,并善于把这些史学热点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接。
2.着重能力培养,把课堂变成历史研究和探讨课
开放性试题不论形式怎么变,其基本考查的目标仍然是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我们可以多进行历史研究和探讨,尤其是在高一和高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研讨和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实现历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论证能力。
3.选用更符合高考风格的模拟题加以演练
要在新课标全国卷开放性试题中拿高分就离不开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选取的训练题一定要符合高考风格,可选取符合近几年高考特点的相关试题进行训练。高三教师还可以尝试自己命制具有前瞻意义的高考模拟题,使自己的思维做到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这项工作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历史教师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进行试题研究,还要紧跟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
总之,要在新课标全国卷开放性试题上取得好成绩,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研究,在继承已有学习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试题命制方面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陈倩,陈德运.高考历史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2]孙晔.提高复习课的艺术性和实效性——高中历史多层次复习方法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17(2).
[3]李林川.对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命题的若干认识与建议[J].中学历史教学,2015(7).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