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教学助力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构建
2018-03-26李冬明
李冬明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以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标的学科,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课逐渐转变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材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便是一种创新手段,对于思想品德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时政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62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引入时政教学,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形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社会热点等重大时事。时政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时事政治、政策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指教师围绕着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新闻等开展教学。时事政治一词范围较广,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教育、科技等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和事件,具有时代性、现代性、广泛性等特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引入时政教学,是教学模式上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教学理念的一次重大发展。本文中,我将结合教学经历与案例分析,浅要论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引入时政教学的措施。
一、巧用多媒体,引入时政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借助智能多媒体技术,人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辅助语言教学。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新闻,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在上课之前,我会搜索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热点事件,并按照国内政治、国际政治、社会热点、民生事件的分类将其整理好,然后在晚自习时间展示。在展示新闻图片的时候,结合文字解说,让学生能够在观赏图片的同时,了解到图片所涉及的初中思想品德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尽可能选择播放近期才发生的、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引起热烈讨论的热点事件视频。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我会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自由发言。
例如,在教学《法律初探》时,我选择近期发生的“江歌案件”,通过几家媒体关于此案的新闻视频,以及《局面》栏目专访江歌案的视频,让学生对这起案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先是陷入了一阵沉默。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就案件中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展开讨论,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生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这一问题上,有学生认为:此案中的刘鑫虽然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必须承担道德制裁。当法律无法实施制裁功能时,只有依靠道德谴责,所以网络暴力是实现道德制裁的最
好方式。有学生认为:网络暴力只会滋生更多暴力,打着正义的旗号去谴责一个人,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非正义。最后,教师在该案件的基础上,引入《法律初探》一课的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法律的性质、特征,并说明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法律的认识,并了解了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设新闻播报,鼓励活动教学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意味着要转变传统模式中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开展时政教学的时候,可以增设一些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去。比如说,在课堂上增加新闻播报活动,让学生模仿新闻播报的方式,对近期的一则新闻进行简单报道。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搜寻相关资料,了解新闻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整理,然后形成一篇新闻稿。新闻内容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体育、娱乐、民生、科技、农业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则新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培养了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又培养了动手搜索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按照学号顺序轮流进行新闻报道,除了复述新闻内容,还要简单地对该则新闻进行评论。当学生完成报道后,教师再对其表现给予一个简短的点评,并针对新闻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
例如,一名学生选取了最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红黄蓝”事件,他摘选了《人民日报》上的一则新闻,并结合其他新闻评论,将这则新闻报道出来。结束后,我对该名学生的新闻报道做了一个简要的点评。在点评中,我首先带领全体学生回顾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并对该学生报道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其次,我结合思想品德知识,告诉学生要把坏事变为普法的好事,类似于“红黄蓝”的社会案件,具有一定的普法价值。这启示我们,应采取“谁执法、谁普法”制度,责任落到具体执法单位,谁做出裁判、做出决定,谁就有普法的责任。而我们为了维护权益而采取措施时,一定要遵法、守法,通过合法的途径来实现自我权益的保护,不能做出违法的事情。
通过新闻播报,首先,提高了学生搜索信息、整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其次,通过教师的点评和说明,培养了学生客观认识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在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三、办时政报纸,进行实践教学
创办时政报纸这一措施与增设新闻报道活动是相互关联的,是将课堂上的新闻活动延伸到课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创办时政报纸,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报纸制作的活动中。首先,每期的时政小报要选取一个与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相关的主题。如主题选择了教材中《关注弱势群体》一课,那么学生在设计报纸的时候,就要围绕弱势群体这一主题进行材料整理。时政报纸可以分为几个版块,第一个版块是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新闻播报,将其整理为稿子。第二个版块则是通过自由投稿,让学生选取一则民生新闻,内容是与表现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的扶持帮助相关的,然后对此进行评论分析。投稿的内容重在评论,学生要注重联系教材知识,表达个人意见,充分拓展思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以评论性、客观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关于时政报纸的编排、设计、剪辑等工作,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组成编辑小组,通过交流和讨论确定分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创报工作中。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学生对时事政治的评论分析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让他们在分工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四、建时政论坛,开展讨论教学
建立时政论坛,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的表现方式之一。很多时候,仅靠教材知识和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基于这个认识,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時政论坛。
如有一次时政论坛以《劳动创造世界》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主题,教师就事先准备1~2个有关劳动群体的新闻,让学生结合教材、围绕新闻展开小组讨论,就新闻中涉及的热点与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究与分析。在讨论结束后,让各小组以对抗的方式进行辩论和交流。首先,由小组代表发言,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展示出来。其次,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他学生若有不同意见,可当场进行反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和辩论,既发散了思维,又增长了见识,还提高了辩论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学校环境的限制,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闭塞,认识范围也相对狭窄,时政教学的引入打破了这一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参考上述四个方面的措施,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适当引入时政教学。
[参考文献]
[1]戴莹.论初中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教学结合的意义与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
[2]翁剑钊.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广东科技,2014(8).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