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个案研究

2018-03-26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斯水沟演奏者

孙 波

排箫是秘鲁(Perú)民间音乐中的代表性乐器,在秘鲁的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当地的人们演奏排箫音乐。在秘鲁安第斯(Andes)高原的阿亚库乔(Ayacucho),排箫主要散布在北部地区,这里地势险峻,很多的高山大川直插云霄,山形变化各异,多陡峭山崖,人们穿行其间偶尔可以听见远处飘来的民歌小曲。这里现在的居民主要为克丘亚人(Quechua)、琼乔人(Chuncho)、梅斯蒂索人(Mestizo)和少部分克里奥约人(Criollo),而克丘亚人是索科斯(Socos)区域的主要居民。笔者于2012年、2016年在秘鲁安第斯采风期间曾经多次深入到阿亚库乔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寻觅中发现排箫在北部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当地的一些风俗性民间习俗活动中对演奏排箫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本文即是以索科斯地域的排箫音乐文化为考察对象的个案研究[注]文系笔者依据亲身实地采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完成,故参考文献较少,特此说明。。

一、索科斯排箫的乐器形制探究

排箫在阿亚库乔索科斯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安塔拉(Antara)。依据笔者的实地采风考察,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为单排形式的形制结构,制作用材主要选用禾本科植物的竹茎类材料。排箫乐器在整体形态方面为平面直角梯级斜边状的样式。

在乐器构成的细部结构方面,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的主要构成部件为音管,固定横板或固定扎条和捆扎线绳等。音管的主体结构为几根不等长的竹管,从长到短编排组合在一起,音管开口端部分按水平位置并置,音管底部从长到短依次并置的部分为闭口端,密封的闭口端设置均以竹茎的自然结节制作。固定横板为一小竹片条,主要是用来作为对并列音管起稳固作用的夹板。捆扎线绳是穿绕在不等长音管和固定横板中的棉质绳索,主要是将成形的排箫乐器起捆绑握紧的作用。固定扎条的作用和捆扎线绳的作用相同,只是对于排箫乐器而言,一般来说有固定扎条就不必再使用固定横板。劳尔和马尔戈利特·德·阿尔库特(Raoul y Marguerite D,harcourt)关于秘鲁的重要典籍《印卡音乐及其遗存》(LamusicadelosIncasysussupervivencias)中有关排箫的论断指出:“我们记录的排箫,在一般情况下是由很多不同长度和直径的管子并列构成的;这些管子的下方末端闭管,相对的另一端开口并且安放在同一高度;为的是使演奏者在吹奏时能够方便的水平横向移动。每根管子发出一种不同的音高,当人们对着管口吹气时便能产生这种声音。”[1]从中不难发现,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的结构具有秘鲁民间排箫的一般共性特征。

但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中固定横板的装置变化有其个性特色,主要表现为排箫乐器在单排结构的前提下,多根音管在编排成形后采用固定扎条夹紧,进行编扎时多习惯使用固定横板装置,这种多采用固定横板作为对排箫音管的紧固作用构成了本地排箫细部结构中的特色属性。

从笔者在阿亚库乔索科斯色德罗(Cedro)社区采风中测量的排箫安塔拉来看,这里的排箫乐器形态比较轻巧。以图1中的排箫安塔拉为例,图中排箫的8根音管中最长的为34.2厘米,最短的为11.5厘米,排箫整体宽度为13.7厘米(见表1)。

表1 图1中排箫安塔拉测量数据

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安塔拉属于中音声区的乐器,图中的排箫安塔拉音域中最低音为小字组的b,最高音为小字二组的#f2。8根音管从低到高分别是b、e1、g1、#g1、b1、#c2、e2、#f2的音位结构排列。

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是一种个体演奏形式的独奏用排箫。据当地的排箫乐手介绍,演奏排箫安塔拉是他们从祖上先辈那里流传下来的传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排箫是他们从山上找来竹子并亲手制作的传统乐器。

从乐器的整体形式上看,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安塔拉在形态上采用8根音管组成的编排形式,在音管底部以自然的竹节为闭口端,乐器在排列结构上为单排形制的结构布局,起夹紧作用的固定横板置于接近排箫吹口端附近并与吹口端音管平行,编扎线绳多采用黑颜色的棉线。

在演奏方式上,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因其形态样式大小合适,演奏者在吹奏时可以很方便地单手或双手握持乐器进行吹奏。由于该乐器的音域位于中声部位置,故在音色方面声音饱满温和不燥,非常适宜在节日或聚会中用来演奏音乐以表达人们的美好思想情感。

二、索科斯排箫的音乐形态析解

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为个人独立的个体演奏表演形式。这和阿亚库乔其他地方的排箫演奏有所不同,它不仅显示出了当地排箫演奏的形式风格,而且由此彰显出了排箫音乐形态的地方特色。

(一)排箫演奏形式中的乐器声部

根据笔者的采风调查可知,在阿亚库乔索科斯的排箫音乐演奏进行中,排箫演奏的乐器声部为单声部进行的音乐线条结构形式。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排箫演奏者手中同时还拎有当地的传统迪亚鼓(Tinya)乐器并以小鼓锤随排箫音乐的进行而击鼓出声。这种在配合排箫演奏过程中加入迪亚鼓节奏的两个乐器声部组合构成了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音乐的地方组织形式。

这里有必要对迪亚鼓作一个简要的补充说明。迪亚鼓是秘鲁民间音乐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在形制上显得略小的双面鼓传统乐器。鼓面直径约为20厘米,鼓皮主要采用山羊皮质为制作材料,支撑两鼓面的鼓腰身为木质材料结构,高度约为6.6厘米,鼓面边沿有细绳穿过鼓皮和鼓边以保证鼓皮表面铺展平整适合演奏。

(二)排箫演奏中的音乐形式

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音乐在音响上形式独特,其音乐形式呈现出排箫加鼓声的气韵色彩。音乐始终伴随着表演者的舞蹈起伏,曲调温和美妙,节奏既有一些自由的散拍,又不失规整的节律呈现,表现出了民间音乐风格中错落有致的平衡。以下以笔者在阿亚库乔索科斯色德罗社区考察时采集的音乐样本《排箫曲(十八)》为例进行音乐形态解读(见谱例1)。

谱例1:《排箫曲(十八)》

这首排箫乐曲的音乐在旋律音高上主要使用了E、B、G等三个不同的音名,整首音乐主要围绕这三个音名发展一气呵成。其他使用地较少的音名主要有#C和#G两个音。从整首乐曲的音阶构成因素来看,该排箫乐曲由E、G、#G、B、#C等五个音名构成了其五声性音阶的音乐风格。

在这首排箫乐曲中,其音乐形态特征的重要意义主要还表现在:尽管随乐而行的鼓声节奏相对规整,但排箫音乐的旋律部分却很灵活。乐曲进行中不乏自由的乐音流动,也有切分的音乐律动进行。音乐旋律进行当中最主要的是三度进行,其次是四度。另外,长音延续也是音乐旋律进行的常用手法。乐曲中乐句结构不等长,但乐句之间常有音乐语汇的重复现象。音乐以小字二组的e2开始,以小字一组的e1作结束,乐曲前后首尾呼应给人以美好的完满情趣意境。

阿亚库乔索科斯克丘亚人的排箫音乐优美动听,在排箫音乐的音型节奏方面,连续的四分音符节奏组合进行方式显示出了音乐进行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种音型节奏表现出了与鼓声相吻合的二声部同步进行的音乐意义。在《排箫曲(十八)》的乐谱中可以多处见到这种音型,为了说明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音型节奏,以下再以排箫音乐《排箫曲(十九)》为例进行佐证(见谱例2)。

谱例2:《排箫曲(十九)》

在谱例2中,《排箫曲(十九)》的第45至46小节、第49至50小节、第61至62小节、第65至66小节和第74至75小节等多处展示出了这种音型节奏组合。 显然,通过乐谱例证可以看到,连续的四分音符节奏组合在阿亚库乔索科斯的克丘亚人排箫音乐中是一种基本的节奏形态运动方式,它是音乐向前发展的一种常用节奏组合手法。

三、索科斯排箫的民间文化语境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文化,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的生存环境深刻体现了民族音乐学关于音乐与文化关联的思想。索科斯在行政上属于阿亚库乔城的一个主要以印第安克丘亚人为主的下属县级区划行政单位,位于阿亚库乔城西南方向不远的安第斯群山环抱之中。县行政所在地是一个在半山腰斜坡面地带略大一点的居民区。该地的房屋都依山势而建,房屋的样子即是一般的安第斯简易民居的普通结构。其下属的一些社区分散位于几座不同但连绵曲折的大山深处。各社区的村社之间由贯穿山间高低不平的山乡公路蜿蜒连接,并和通往阿亚库乔城的主要公路连成一体,一般的小型巴士和民用小三轮车是这里最普通的交通工具。一些社区面积不大,往往是十几或二三十户人家就构成了一个普通山间村社。山间许多地方常常一户人家单独散落山间,有的两三户相依在半山腰或接近山顶处居住。这里主要出产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家庭畜养业主要有小羊驼等。山民们主要依靠山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过着安定的生活。阿亚库乔索科斯年度中的民间音乐活动种类很多,演奏排箫安塔拉就是其中之一。

(一)排箫与习俗节庆共融

索科斯排箫参与的习俗活动主要在本地的一些山乡村社中进行,在索科斯的色德罗村社,村民们大部分都分散居住在大山的半山腰或相对较低的山坳洼处。每年的8月1日是当地民俗节庆中的水沟节,本山村的排箫乐手在这一天演奏排箫。在演奏者的心目中,这一天演奏排箫,水沟里的水就会变得清澈干净并常年流淌。同样意义的节日在本地和其他的一些山村在不同的日期举行,如在索科斯的亚纳亚桂(Yana yacui)村社,用演奏排箫音乐祈求水沟中的水变得干净且长流的日期是8月18日。另外,本地还有一些地方是在10月份的某一天演奏排箫音乐。

笔者在阿亚库乔索科斯采风期间,当地的克丘亚排箫乐手马迪奥·塔科·基斯比(Matio Taco Quispi)告诉笔者,他每年不仅在本村社8月1日演奏排箫祈求当地水沟中的水源良好,而且还在其他的不同日期接受附近一些村社的邀请去他们那里演奏排箫,祈求他们那些地方水沟中的水源同样状况良好。除此之外,平时在一些亲人朋友的聚会当中他兴之所至也会演奏排箫音乐。

(二)习俗节庆中的排箫演奏场景

在索科斯,排箫音乐的传统表现形式为个体演奏方式。在一些山间村社的水沟节中,排箫演奏者在演奏时穿着华丽,头上戴着安第斯羊毛帽,上身以白色的宽松衬衫为底色,外套一件有垂丝边的浅绿蓝色短蓬乔,蓬乔上面绣有一些图案装饰,中间是一个圆形小镜子。裤子以红色为主体颜色,上面镶嵌三圈白色和浅黄色的流苏。小腿部系有很多的彩带以便舞蹈时易于摆动摇曳。腰间周围有几片较大的彩色装饰片,上面绘以同蓬乔主体颜色一致的花纹,并会有一些类似于水中动物的装饰。排箫演奏者马迪奥·塔科·基斯比告诉笔者,在腰间前面的三片装饰物中,中间的那片装饰在当地只有会演奏排箫的人才能够佩带,表明他是排箫演奏者的身份。节日或聚会当中排箫演奏者手中拿着排箫和迪亚鼓在舞蹈中进行演奏。根据节日或聚会庆祝中的排箫演奏场景,可分为水沟边地头的演奏和屋前院落中的演奏两种形式。

1.沟边地头的排箫演奏

演奏者手持排箫和迪亚鼓在水沟旁边地里演奏排箫的场景是索科斯水沟节庆典中最引人注目的环节。节日当天,演奏者打扮停当后,拿着排箫和迪亚鼓随着人们来到地头水沟边,在人们的期待盼望之下开始演奏排箫音乐,随着排箫乐声和迪亚鼓的节奏律动,演奏者一边吹着排箫,敲着相应的节奏,一边随乐而舞。音乐的情绪温和,但有叙述某种情感的意境。迪亚鼓的节奏平稳,增加了排箫音乐的亲和感。

2. 村舍聚会中的排箫演奏

排箫演奏者在亲人或朋友之间以日常某个时间约合在一起时也常会进行排箫演奏。在阿亚库乔索科斯,除了在水沟节中演奏排箫外,聚会中的排箫演奏是人们见到排箫演奏的另一种场景。聚会中的排箫演奏往往是在演奏者自家屋前的小院子中进行。演奏时排箫乐手吹奏排箫的形式以及演奏的排箫乐曲和水沟节庆典中演奏的音乐相类似,所不同的只是演奏的场景发生了变化,由山村的野外水沟地头变换成了居家场院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演奏的排箫音乐表达了对聚会者的美好情感。

结 语

长久以来,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在其民间土风习俗活动中孕育扎根,进而形成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活动形式,是当地风俗节庆中影响广泛的民间音乐文化重要载体,它突显了排箫在当地民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参加的习俗节庆中,其参与民俗活动的场景语境、组织形式、乐器构造、表演方式、音乐形式等体现了当地的排箫文化特色。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文化现象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其音乐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值得称道的是,索科斯排箫共融于当地的民间习俗节庆生活当中,不仅丰富了当地村社的风俗集体活动,而且其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表达了与众不同的内质意涵,呈现出了应有的文化价值。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阿亚库乔索科斯排箫作为本地区的地方音乐文化有其特别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科斯水沟演奏者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美国老爹”性侵案被推翻引众怒
掉进水沟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小蚂蚁过水沟
你能跨过那条水沟吗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中国决策者更应读懂科斯
水沟旁的蚂蚁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