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中学写的巧方法

2018-03-25莫恒华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观察阅读新课标

莫恒华

摘 要: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与写作,吸收与表达,一个是进,一个是出,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观察

一、从课文中学习观察

通过一篇篇叙述和描写人、事、景、物课文的学习,学生就从中学到了观察方法:一要按顺序。由人到物或由物到人,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等等。二要抓住重点。如:观察景物要抓住特点、形状、变化,观察事物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及事情中的人物《一次科技活动》第二段;观察动物要抓住外形和生活习性《翠鸟》第一段;观察植物要抓住特点及生长过程《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三段,等等。通过学习和指导观察,学生就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规律,他们认识事物、社会和自然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会从中不断得到提高。

二、从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品词品句写作文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用“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

三、抓住课文中的特殊段、重点段

抓住特殊段、重点段进行分析、讲解、欣赏,指导学生进行对应的读写,有机地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课文《金色的鱼钩》第二自然段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炊事班长快40岁,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这是一段典型的人物外貌描写。学生通过细读分析,明白了老班长出身贫苦,饱经风霜,为革命而日夜操劳,他这外貌是艰苦的战争年代所鑄就的特殊形象。我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学生写,依照此段的写法,描写了一个快乐的人物外貌形象,学生的写作热情自然地被唤了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四、从课文中学习把一段话写具体

如:写活动场面的片段可采取点面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像以前我们教过的《课间十分钟》第二段,围绕“课间活动丰富多彩”这个意思,写了七项课间活动。其中写了打乒乓球、爬杆、丢沙包三项活动用了16句话,二写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四项活动只用了两句话。指导学生读懂这段课文,提示学生注意作者用“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活动场面的好处,学生就会从文中受到启示。

五、从课文中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表达感情

第一是通过细致描写表达感情。《春蚕》第二段“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忽然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等句,流露出“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第二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句等表达感情。《五彩池》最后一个自然段,“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赞扬可现实中的五彩池比神话中的瑶池更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三是运用联想或想象表达感情。《小足球赛》第二段:“守门员后边站着个腆着肚子的小男孩,他好像是后补的,一心想着让他快点上场,好显一显身手,扑住几个险球。”作者由那位小男孩的衣着、神态、站住及急不可待、跃跃欲试的神情引起的想象,突出了那位小队员的天真可爱、忠于职守的形象。

六、有了方法,还要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教学满足于文本内容的了解概括,忽略从写什么研究到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的探究。对课文的语言范式没有认真研究,不清楚它编在年级或单元中要凸现的语言范式是什么,这前后课文语言的区别是什么,笼笼统统安排写什么“xx我想对你说”,什么“夸夸xx”。这种盲目平移式的写,效果自然很难如愿。如第8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假如只安排学生写,“我想对伽里略说: ……”意义大吗?假如抓住文本中伽里略思考的句群中的“如果……就……但是,如果……就……”安排学生抒发在斜塔实验前观众或伽里略的思绪活动。可以写一句,可以写两句。这样的写既强化了伽里略追求真理,谨慎实验的精神,又运用了本课的语言特点训练了表达,这样学生的写作效果就得到了提高。

七、阅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选择恰当的写作练习时机

要提高写作效率,必须选择恰当的练习时机。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不但……还……甚至”的句式,很有练习的价值。假如只把它作为单纯的递进句式的表达练习,不注意练习时机的把握,常常会适得其反。试想,当学生刚体会到潜伏的危险,把心和邱少云贴近时,你急匆匆地安排写句子,让学生写出“猪全身是宝,不但猪肉可以吃,猪皮还可以做皮鞋皮箱,甚至连猪粪都是庄稼很好的肥料。”这样哪怕句式运用正确,表达具体,流畅。但让孩子们的思绪在养猪场和战场进进出出,还怎么拨动孩子们的心弦,领会英雄的精神?假如在阅读中先通过重排分句顺序和文本对比,让学生领会内容和句式的逻辑关系。然后在读到邱少云被烈火包围后,让孩子们用“不但……还(而且)……甚至”的句式写出战友目睹时心如刀绞的感受,写出邱少云舍生忘死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这句式练习就成为促进阅读感悟,顺畅宣泄真实情感的渠道,语言学习、情感态度和思维发展就会和谐发展。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读中学会写,必须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时机,激活儿童的情感记忆,这样学生才会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猜你喜欢

观察阅读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