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2018-03-25李深磊贾淞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共建实训基地

李深磊 贾淞

摘 要:民办高校建立实训基地,发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需求。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在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与社会实习培训机构合作的方式共建实训基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政府应完善法规,规范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

关键词:实训基地;共建;完善法规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逐渐被重视。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它的建设是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直都是我国高校建设过程中特别关注的问题。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与支持,多年来得到国家的鼓励而不断发展,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民办高校发展、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学生多数基础薄弱,在社会竞争中更多的依靠自己的实践能力。所以,这类学校更应该注重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培养基地,让学生能够完成技术实践,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当前民办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

民办高校按照自身条件在校内建设各类实习、实训基地,是适应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民办高校建设起步较晚,底蕴不足,本身的资金来源单一,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同时又缺少政府机构在资金和政策上的相关支持,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往往力度不足。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师资投入上都不充足,导致实训基地本身的职能无法发挥出来。部分民办高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使用过程中只是为学生提供实验与练习的场所,职能单一,相应的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二)校外实训基地

民办高校教育的目标特别重视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如只借助学校教育是无法完成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能让学生学到应有的职业能力。但是当前民办高校缺乏社会认同,与企业合作的机会较少。政府主持学校、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由于缺少监管,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部分民办高校虽然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是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主体地位、责任与义务不明确。学生在企业中往往是从事简单劳动或走过场,没有等到相应的职业技能培养。

二、民办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在民办高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只要能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需求,实训基地的存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一)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目前,国内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在学生培养上依然偏重理论和通才培养。民办高校自身在资金、师资、实践培养模式上积累不足,培养的学生在工作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针对这种情况,民办高校要主动联系各专业的相关企业,主动与企业进行交流,多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人才的优势共同建立一些专业实训基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当地政府也应起到纽带作用,促成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开展,并监督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有序进行。

校企共建模式中实训基地需要双方共同投入。实训基地建在校内,由高校提供场地、师资、管理,负责理论教学与管理工作。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原材料和相关设备,负责生产和实训。例如,工科专业建立的实训基地旨在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工业环境,即不同于普通的实验室,也不同于进行单一工业技能训练的实习场所,这种工业环境无论在设备配置、布置,管理方式的运作,选择典型产品的生产,执行的工业技术标准和安全法规等方面都基本接近实际的工厂环境。在训练前,实训基地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和科技发展态势,精心设计一系列基本训练课程。实际的工程实训一般包括基本训练和项目训练:基本训练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设备和工艺方法有所感知,初步建立起生产设备、工艺方法和生产效率以及加工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这种训练又可分为基本技术训练和高新技术训练,其中后者被视为侧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项目训练是一项综合应用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有的工程知识和前一阶段基础训练所获得的经验,通过群体工作来完成一个真实的工业项目或工程项目课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领导才能等。这种实训基地不是满足某一门课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更可以进行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训练,它着眼于学生培养的整体性,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设备的操作和许多加工技术,主要是培养学生寻求、接受新科技的能力,具备创新的思维。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除了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也可将实训基地建在企业。这种情况下高校负责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提供师资,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企业负责管理、生产、实训,提供充分的职业训练,使學生成为在某一领域中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专业人才。在企业的实训基地中,企业占有主导地位,并主导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一般学生在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后要被专门安排在与今后学生职业紧密相关的企业或管理部门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实习期间,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拓宽技能和能力,对职业获得一定了解,进行初步职业尝试。所有实习的考核评价主要由企业负责。

(二)校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在民办高校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除了自身出资建设和校企合作外,还应注意利用公办高校的优势资源。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公办高校由于自身的资源和底蕴优势,其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民办高校可以与实训基地建设较完善的高校达成实训基地使用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民办高校交付实习费用,由对方负责实习、实训安排。也可以参与到其他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地方政府和各高校可以在已有的实训基地基础上统筹区域的优势资源,集中力量,针对不同专业建立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实训基地,统一管理,开放使用。这样对政府和高校而言可以节约资金,避免各高校重复建设,避免由于力量不足导致实训基地职能不健全,而且统一使用还可以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降低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本。

(三)利用实习培训机构建立实训基地

近年来,由于高校实践教学发展需要,除了学校与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外,也有一些企业和机构瞄准实习实训的市场,在一些工业较发达的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培训机构联系当地各个企业,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建立小规模的实训基地,再统筹各企业的实训基地结合实习培训机构自建的实训基地形成规模,组成了完整的实训基地体系。这样的实训基地也是民办高校可以合作和依托的。

(四)规范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民办高校实训基地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为了规范实训基地的管理,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使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及与实习培训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各方应制定相应的合作方案,政府应积极地给予立法上的支持,通过建立各种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规章、法规,甚至建立相应的基本法等规定企业、学校、个人在协同完成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和义务,使合作制度化,为实训基地的正常使用和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三、總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用人单位和企业对各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注重实践教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底蕴不足,缺乏社会认可,在实践教学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存在很多不足。本文提出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与社会实习培训机构合作的方式,结合企业、公办高校、实习培训机构在资金、师资、场地、设配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健全自身针对不同专业的实训基地体系,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建青.民办高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管理.2015,7(321).

[2]历佐葵.高职机械类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0(234).

[3]张玉兰,赵圣祥.民办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师.2015,10.

[4]商越.29所高校建省级实训培训基地[N].辽宁日报.2017,4(002).

[5]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董良峰,殷如恒,吴璟.高校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模式的创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7,8.

猜你喜欢

共建实训基地
试述边疆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农村文化建设共建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