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引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3-24邓声东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前导让学引思因数

邓声东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严谨的学科,如果学生只掌握基本的数学理念,而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不好数学的。而如果学生只是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拓展不了知识。学生必须要有学习的能力和独特的思维,才能保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笔者对“让学引思”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作了一番探究。

一、把课前导入任务交给学生

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要运用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概念时要利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两者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很多教师只将此当作一个过场,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前导入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做好课前导入其实并不难,只要利用与课程知识点有关的导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程上来即可,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把该环节交给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相近,更容易引起共鸣,课前引导就更有效。课前引导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掌握新课内容,以保证在课前引导时有更好的发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树立信心,让第一个上台讲课的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这就是“让学引思”教学的基本体现。

如“因数和倍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没有计算难度,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这一节内容,笔者选取了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课前导入的讲授。这名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预习完教材后,学生找到笔者,向笔者阐述了他所遇到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解决了这名学生的疑惑,并且让这名学生利用笔者的教师用书作了新课的导入。一个经典的题型就是找出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在课前导入的时候,这名学生给其他学生出了一道课堂习题:“写出36的所有因数。”这名学生的导入很成功,使其他学生也掌握了“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的概念。

二、留出教學空白,让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每天都会给学生传授很多新知识,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学生刚接触这些知识,并不能很快消化,教师要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才能让学生及时处理接收到的新知识,转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笔者先给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因素和概念,检验学生是否能跟上笔者的讲课速度。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我刚才讲解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你们都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没有异议。但有一名学生说:“老师,我们经常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么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吗?我认为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对应正方体的棱长,只不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这名学生直接说出了两者之间的奥秘,由此可见其思考方向的独特性和准确性。

三、设置问题陷阱,考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保证自身讲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因为教师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但只有正确的示范还不够,学生只有了解了关于题目的正确解法,才能在出现问题时,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来发现教师的错误。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更加立体化。

如在学习运算律时,学生都知道正确的交换律、结合律应该如何表达,但在做题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改正,考试就会丢分。以a+b×c+a=a×(b+c)算式为例,很多学生并没有看出其中的问题,还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乘法的结合律,但只要仔细分析,就能看出来这是错误的用法。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才能继续深入“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

“让学引思”不是一个口号,教师应利用这个理念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内良九年制学校)

猜你喜欢

前导让学引思因数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因数与倍数问题常见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