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机械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初探

2018-03-23郭俊旺李书环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机械专业人文教育课堂教学

郭俊旺 李书环

【摘要】高等教育必须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如何将人文教育融入到机械专业的教学中,做到在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机械专业 人文教育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must be the unity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 Based on the work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integrate humanistic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specialty, so as to improve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students while completing the task of teaching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skills.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Mechanical specialty,Humanistic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23-02

高等教育必须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通过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间的融合,达到沟通、整合的目的,使大学生的理性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得到和谐发展。目前,在各高等院校中,人文学科的教育以各种形式得到迅速开展,但无论是人文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不应停留在单独的知识的讲授,而应着力于人文与科学的沟通与结合[1],因此,对于工程专业的学生,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意识教育,更是一个人文教育的有力的补充。

科学教育的人文内涵往往被其科学性和逻辑性所掩盖。因此,若要在工程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最根本的就是透过科学性和逻辑性,把工程教育里的若干内容进行人文意义上的“提炼”,或把工程教育的某一具体内容进行设计、分解,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和情感色彩,使之具备人文精神方面的特质,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不仅能轻松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人文教育,进而匡正、限制自己的思想意识、学习心态,学会做人、学习、思维和创新。以下结合本人在机械学科方面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在机械教学中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教育是提高民众素质最重要的手段,而人文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人做人,使学会感恩、懂得奉献,引导、启发学生做一个有感恩心、有奉献精神的人。目前,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有些人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的辛苦视而不见;有些人加入一个团体,或者参加了工作,往往因为不适应严格的纪律约束而甩手不干。针对此,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将具备此类意义的一些教学内容做了设计,并且与学生共享。比如,齿轮传动一章讲到,为保持齿轮传动的连续性,当前一对轮齿即将退出啮合时,后一对轮齿必须已经进入啮合;当轮齿在节点附近啮合时,其前一对轮齿早已经退出啮合,后一对轮齿也远未进入啮合,也就是说只有一对轮齿承担全部的动力传递,正因为此,疲劳点蚀就发生在齿轮节点附近。这时候可以把在节点附近啮合的轮齿比作中年人,是学生的父母辈,他们上有老已没有工作能力,下有小还未能自立,比较辛苦。更为糟糕的是,如果学生不努力,当父母不能工作的时候,学生便进入不到状态,那么,这家庭的“齿轮”就不能正常运转了。又比如,在机构自由度一节讲到,构件在不与其它构件连接时,其自由度为3,连接后,它的自由度将减少,这就像我们人,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自由的,但是,一旦加入某个团体或者组织,就要受到纪律以及规章制度的约束,就像构件组成的机构能够完成一定功能一样,组织也有它的目标,如果人们不遵守组织的纪律,以规章约束自己,这个目标就不可能达到。

2.在机械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释放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大学生,这个社会里的特殊群体,他们身上承载了家长的希望、社会的希望和自己的期望,要面对的就业、学业和经济压力使得他们退学的、自杀的、堕落的比比皆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释放压力是教育工作者务必关注的课题[2]。

在带传动一节中,讲到带传动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缓冲、吸振,过载时会产生打滑,对机器自动实施保护,因此,带传动放在传动系统的高速级;相比较而言,齿轮传动时,遇冲击或过载,轮齿可能会宁折不弯,出现轮齿折断,造成危险。这时,可以提醒学生,面对压力,不要逼自己太紧,往往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讲装配方法时,讲到选配法是一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但通过选择配件,也可以形成精度很高的配合,这时就可以提醒学生,我们不可能个个优秀,但是,通过努力,我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做出出色的成绩。

一个人的心态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就不会被困难所打倒,也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总能发现阳光,是心态变得平和、积极的良方。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借题发挥,和同学开些玩笑,一是轻松气氛,二是希望给同学一些启发[3]。比如,在螺纹一章讲螺纹一般是右旋的,于是便提到跑道,讲人们习惯于右旋,也就是逆时针跑步,为什么呢?伸出右手,四指一握,大拇指一竖说,因为阳光,同学就都笑了。

3.在机械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应用广泛的技术基础课,其处理问题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因此,我们很注意在教学中挖掘和寻找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进行适当地组织、有机地结合以展现给学生。比如,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首先是要推导出由于弯矩引起的弯曲应力计算公式,而后考虑压应力、剪切应力以及应力集中的影响再对公式进行修正;由此我们会告诉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若矛盾很多,应忽略次要矛盾,待找到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时,再考虑次要矛盾对其予以修正。又比如,直齿轮强度、斜齿轮强度、周转轮系传动比很难直接计算,但把它们分别转化为摩擦輪传动、直齿轮传动和定轴轮系来计算,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也就是说,改变视角,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就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在讲到机器设计的等强度原则时,我们又告诉学生,在组织完成任何一项事务时,并不需要人和物都是精华,而是要按职能选择,使参与其中的每个人与物,物尽其力,人尽其能,以减少浪费,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4.在机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与形成的主渠道,课堂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引导可以说是学生创新意识觉醒与形成的关键。在创新中,有一种创新障碍需要我们打破,那就是思维定式。在我讲课的过程中,有一次让学生做题,结果很多学生做错了。在分析原因时,我发挥说,我出题时陷在一种思维定式中了,理所当然地我认为齿数是大于17的,可你们不受这种思维的禁锢,算出了齿数小于17。但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只有更多地掌握知识,才能活跃思维,有所创造。在讲解机构及其自由度时,我给他们看各种各样的机构运动动画,给他们介绍一个自由度的机械机器人和多自由度智能机器人,以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

5.挖掘教学中的审美因素,让学生感受和谐之美

只有感受到美,才有可能创造美。美的教育,能够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创造力。对于大学生来说,美学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进行美的教育中,课堂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教学中,挖掘所授课程的内容,和谐之美无处不在。比如,讲到运动副有高副和低副,低副限制两个自由度保留一个自由度,高副限制一个自由度保留两个自由度时,我对学生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的自由和解放,这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默契与和谐难道不是很美妙吗?另外,产品的工艺性设计显示了设计与加工、装配、使用之间的和谐,零件的结构与功能和谐,机构中各构件之间确定的相对运动是和谐,制定的标准与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和谐等等。

总之,人文素质教育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就机械教学而言,处处是人文教育的素材,只要挖掘得当,就会在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各个方面发挥效力,使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方面受到积极影响,并在感悟到机械学科给自己带来的智慧和启迪的同时,使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建平.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路径开掘[J].高教探索,2007年第2期:20-23

[2]陈娟.大学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5期:115-116

[3]赵富春.构建主义视角下的高校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10年第1期:88-90

作者簡介:

郭俊旺(1977-),男,讲师,研究领域:农业工程。

猜你喜欢

机械专业人文教育课堂教学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专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