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语感培养策略研究

2018-03-23缪冬蕊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中职学生策略

缪冬蕊

【摘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要素。良好的语感有助于与他人达成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深度,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语感的培养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乃至终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根据语感形成的特点,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阅读领域里习得与积累语言,内化语感。通过“古诗新唱”、“影视作品与原创文本对比鉴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文本的核心,品味与领悟语言,深化语感。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写语感随笔”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与运用,强化语感。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感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63-02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力,正确的理解力” 。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积累与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感悟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1]

语感的发展对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乃至终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临就业的挑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能与他人达成良好的沟通。同时,语感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提升专业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深度,有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然而中职学生的语感现状不容乐观。中职学生普遍语文基础较差,语言文字功底薄弱,遣词造句中常出现语病,甚至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因此,培养良好的语感,对中职学生来说显得尤为迫切。

一、广泛阅读,习得语言,内化语感

要培养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首先对语言文字本身的解读要达到一定的熟稔程度。语言文字的语法、结构分析是归纳性、理论性的,而只有把语言文字放到具体的文章中,在一定的语境中,语言文字才具有了生命力,才是鲜活、生动的。因此,要真正掌握语言文字的用法,首先需要接触大量的言语材料。在感性、丰富的言语材料中,领悟语言的内涵,积累、内化语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语言的习得与积累的重要性。

(一)尊重个性化阅读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上课最认真的学生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而有些整天捧着课外读物,沉浸其中、手不释卷的学生反而经常在语文考试中脱颖而出。这些学生往往在整个卷面中的语言表达流畅、思路清晰,作文也写得比其他学生更加有文采、有特色。我们不能否认,阅读尤其是广泛的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感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在广泛的阅读中,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言语材料的刺激,这是对语言的吸收与积累的过程,也是语感形成的必经之路。相对于只局限于课内阅读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视野更宽广,兴趣更广泛,积累的言语材料更丰富。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极其活跃的年龄,有自己的思考和喜好。有的学生喜欢看漫画书,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喜欢看娱乐新闻。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发现”。教师最好的做法就是因势利导,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讓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重视经典阅读

经典的力量我们永远不能忽视。经典名篇语言凝练、意味隽永,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各方面的经典作品,让学生在构建的个性化阅读世界里更加深入。比如向喜欢小说的学生推荐国内外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向喜欢诗歌并有一定文学功底的学生推荐阅读泰戈尔、叶芝的诗等。

二、亲近文本,品悟语言,深化语感

如果说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感性的过程,语言的品味与领悟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进步。在学生还没读透,还没形成初步的感知就去分析作品中的字词甚至篇章结构,那是填鸭式的教学,是不尊重语感形成的规律的表现。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获得的将只是知识,而不是语感。但如果只是一味放任的让学生自己去读,而不鼓励学生去揣摩、领悟,并加以正确的指导与引领,那么学生形成的语感将只是浅层次的、不成熟甚至不确定的。因此,语言的领悟与品味是深化语感的必经之路。

(一)切身体验,亲近文本

1.古诗新唱

诗歌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讲究意境的营造、意象的锤炼,情感内涵丰富,语言凝练,注重节奏,是训练语感的最佳材料。“诗”与“歌”本是一家,古代的诗歌就是可以合乐而唱的。“古诗新唱”就是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诗歌唱出来。

诵读吟咏是中国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也是语感形成的基础。“唱”则是在诵读吟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使诗歌教学得到深化。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通过对声音与节奏、情感的不断调整与把握,学生不断贴近作品的本真,实现由感知文本到贴近文本到走进文本的过程。

2.校园剧创作

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但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等局限,同时由于缺乏对作品时代背景的深刻体验,学生很难在作品中找到共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校园剧的创作使学生能切身体验文本角色,产生全新的阅读体验。因为戏剧的语言首先凸显为动作性,语言要表现人物的欲望、意志和内心冲突,将人物的内心状态转化为外部动作。要表演好戏剧,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反复研读,对语言进行反复体会,而品味与领悟语言正是语感形成的重要方式。

如让学生以改编话剧《雷雨》的形式创作校园剧。《雷雨》中,鲁侍萍听到周朴园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鲁侍萍说:“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学生在初读剧本时很难领悟潜台词的含义。但在校园剧的练习中,学生经过反复的表演、体悟,能很好的把鲁侍萍话语中的嘲讽、满怀悲愤与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

(二)比较思考,开拓思维

要培养良好的语感,还要将阅读与思维活动相结合。展开联想,综合各种言语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揣摩语言的内涵,把握语言的神韵。例如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同一作品不同题材进行比较分析与揣摩。如同样写月,李白这样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而苏轼则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毋庸置疑,影视剧作比文本更吸引学生的视听,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子,同时也是进一步理解文本的辅助材料。比如《鸿门宴》一课的学习,将影片与文本相对照,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人物性格特征,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语言描写的精彩之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电视剧对经典名著的改编热潮盛极一时,如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改编。且不论改编成效如何,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个语感培养的契机。让学生找到文学原著进行阅读,从文学原著的视角出发,批判性地审视改编现象,将作品与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本,开拓思维,深化语感。

三、说写结合,运用语言,强化语感

叶圣陶认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真正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语感。”[2] 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言语素材,具备了一定的赏析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多说、多写,厚积而薄发,在语言的运用实践中强化语感。

(一)口语交际训练

语言是人与人交际的基本工具。要成功地与人交流沟通,必须要有良好的语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形式,比如辩论赛、应聘面试场景模拟等。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语言的表达技巧,注意语言的得体运用,充分领会对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对语言的反复斟酌与锤炼中,学生的语感得以强化。

(二)写作训练

1.句子仿写

相对于作文而言,句子仿写为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上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难度较小,容易激发学生在模仿中进行再创作的兴趣。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寫作水平有待提高,句子仿写是他们练笔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仿写训练中,让学生综合自己的知识资源,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捕捉自己的思维火花,从写好每一个句子开始,咬文嚼字,反复推敲,锤炼语感。近年来,“仿写”题型在中职学生的配套练习和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也充分说明了职教工作者们对“仿写”练笔的充分重视。

2.写语感随笔

语感随笔是记叙语言学习心得体会或语言现象分析的一种随笔形式。很多中职学生对写作文有畏难心理,但他们对自己所喜欢的网络作品、影视剧作、歌曲、新闻时事等常常津津乐道。让学生把津津乐道的内容搬到课堂上,对其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讨论、分析,然后把讨论的内容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一篇不错的语感随笔。这样的写作内容既不让学生感到枯燥,又使学生的语感在对语言现象的不断关注与品味中得到提升与强化。

“让学生直接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说、读、写对学生的言语器官进行反复的语言刺激,在学生大脑皮层的脑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达到熟练化,自动化,就形成了语感。”[3]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只有当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达到一定的程度,个人的语感才会渐趋成熟。

中职学生语言应用的迫切性与语文基础不扎实的矛盾使得中职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中职语文语感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J].语文学习,1985(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徐云知.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中职学生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