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稻米产销困境与出路
——基于种粮大户的调查

2018-03-23余艳锋彭柳林刘晓斌

新疆农垦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户种粮稻米

余艳锋 彭柳林 刘晓斌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2江西省农业厅,江西 南昌 330046)

江西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不断加强,助力种粮大户的快速增长,农村耕地逐步向种粮大户集中,截至2016年全省种粮大户2.83万户,已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江西水稻产业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调查种粮大户在产销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是加快推动江西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也是提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一、江西水稻产销形势

水稻是江西的第一大传统农作物,以约占全国2.3%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 9.8%的稻谷,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在江西农业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种植品种、结构得到优化

自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支农、惠农的有关政策之后,2004年开始,江西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就得到稳步增长,从2004年的4643.85万亩、1711.9 万吨,分别上升到 2015 年的 5013.6 万亩、2027.2万吨。到2016年受气候以及供给侧结构调整等影响,江西水稻种植面积4974.6万亩、总产401.18亿斤,较2015年均有所减少,其中早稻播种面积2047.7万亩,较2015年减少39.6万亩,总产 157.2 亿斤,较 2015 年减少 5.2 亿斤;中稻(一季稻)播种面积599.8万亩,较2015年减少8 万亩,总产 55.8 亿斤,较 2015 年增加 1.3 亿斤;双季晚稻播种面积2326.5万亩,较2015年增加1万亩,总产187.2亿斤,较2015年增加0.7亿斤;中晚稻总产增多,优质稻比例上升,总体上江西稻谷仍保持稳产丰产态势。

(二)早中晚稻收益增减趋势不同

采用江西省农业厅市场与涉外处2016年对全省16个成本调查县1201户农户入户调查数据(见表1、表2),将水稻与江西其他传统农作物横向比较,2016年江西水稻成本纯收益率高于油菜籽和棉花,但仍低于花生和柑橘经济作物。纵向比较,2016年江西水稻相比2015年成本收益状况呈现不同态势,早、中稻“产值略减,成本略增,纯收益减少”,晚稻“产值增加,成本略增,纯收益增长”,未来随着国家水稻托市政策取消,完全市场化收购,优质优价导向将更为明显。

表1 2016年江西7大农作物成本收益对比 单位:元/亩

表2 2016/2015江西7大农作物亩均成本收益指标变化率情况 单位:%

(三)非国有粮企成为稻谷收购主渠道

近年来,国家托市政策下江西粮食连年丰收,江西省仓容紧缺问题凸显,个体粮贩或加工企业成为稻谷收购主渠道。2016年江西省确定了414个委托收储库点,比2015年减少346个;并据江西省粮食局公布,2016年国有粮企收购60亿斤,同比减少8亿斤,其他企业收购170亿斤,同比增加26亿斤。非国有粮企收购积极,收购价偏低,但其价格仍体现出优质优价。江西省农业厅市场与涉外处开展的稻谷价格监测数据显示,国有粮企收购价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保持平衡,而个体粮商的早稻、中晚稻收购均价低于最低收购价,但早稻收购价与最低收购价差距较大,中晚稻收购价的差额较小。

二、江西稻米产销面临的困境

江西稻米在稳定国计民生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产业不断发展,稻米产业遇到了不少困境,产销不畅,价格低靡,大部分粮农效益欠佳。为此,从江西省农业厅固定观察点粮农和农业部水稻全产业链分析预警产业信息员中选取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且位于“三区一片水稻生产基地”(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粮食主产区和赣西粮食高产片)共50户种粮大户展开调查,从生产、销售两条线找出江西稻米产业发展的困境。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查的种粮大户分成个体型和企业型两大类。这两大类主体在生产销售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存在差异性。

(一)生产困境

1.生产前期缺乏主动调研,部分凭经验或周边示范确定。企业型种粮大户因经营规模较大,在从事水稻生产前,会专门咨询水稻专家或当地农口部门,对田块区位(优劣)、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先行调研,根据专家建议种植;但如所咨询的专家不够专业,且企业带头人缺乏科学种田意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则会造成水稻质量和产量不高。

个体型种粮大户大多沿袭传统种植方式和种植品种;或模仿周围村民收成较好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对高效绿色生态种植模式鲜少涉猎,水稻种植基本凭经验,缺乏主动调研(没能力、没精力),很少会去咨询农业专家或当地农业部门。

2.对绿色高效生产虽有认知,但实践中存在违规操作。企业型种粮大户的种植模式已朝着绿色无公害,甚至有机转变,部分正开展共生共养高效模式,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实践中一旦物理防治病虫害效果不理想时,通常会局部施药,降低稻米品质,无法通过无公害有机认证。

受国家执行多年的粮食托市政策影响,个体型种粮大户以确保高产作为生产首位目标,对后续高端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开发没有超前意识,施药现象普遍,早稻生长过程往往施打1~2次农药,晚稻多达4~5次。

3.全程机械化推广困难,自办大米加工厂不多。企业型种粮大户种植规模偏大,为节约劳力,生产的主要环节采用机械化操作,部分企业兼有烘干、加工功能。但加工厂建设需获得地方建设用地批准,且限额补贴对烘干规模有限定,因此多数企业型种粮大户仅承接自产大米加工,加工能力有限。尤其是目前江西全省大米加工行业不景气,加工盈利微弱,部分企业型种粮大户选择委托加工。个体型种粮大户全程机械化操作难度较高,有部分购买或租赁插秧机和收割机,但多数没有购买烘干机。其原因一是资金有限,没有能力购买中大型烘干机;二是仓储能力有限,住房以居家为主,农机具堆放空间有限。

4.对政府公布的各类惠农政策内容、流程不清楚,处于被动等待中。2016年国家全面推行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良种补贴、种粮直接补贴以及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但调查中发现,多数种粮大户认为自己没有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一是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补贴给土地承包地者,承接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没有领到;二是其他农业防灾减灾政策、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支持政策、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农业结构调整补贴政策,种粮大户尤其是个体型种粮大户对政策内容、执行流程基本不太清楚,在可申请的情况下,如受灾时,只能被动干等地方政府派人下来统计。

(二)销售困境

1.销售渠道基本通畅,但需前期市场推广、后期客户维护及信息技术设备投入。绿色无公害有机大米迎合了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企业型种粮大户逐步向私人订制的订单农业销售模式转变。尽管高端大米售价高出普通大米5~10倍,但销路基本顺畅。但该模式持久的基础在于,消费者对稻谷品质、企业经营理念的认可,能实时监控到稻谷生产过程,而这些需要企业的前期投入,如开发APP实时监控软件、田间地头安装各种监控设备,宣传企业理念及市场开发等,以及后期客户关系的维护。个体型种粮大户以直销稻谷为主,在不考虑收购价偏低情况下,个体粮贩或加工企业直接收购湿谷,粮农省时省力,不用考虑后续晾晒、烘干、销售问题,稻谷快收快销,基本不存在“卖粮难”问题。

2.销售价格不尽人意,虽惜售,但受限条件多,仍会外销。个体粮贩和加工企业在国有粮库未开仓收购,且国内外粮食市场下压风向下,趁机压价、赊账,有些等到年终才将粮钱结清,影响种粮大户资金周转。而个体型种粮大户普遍缺乏烘干和仓储等产后配套设施,若早稻收割期间遭遇持续强降雨,为避免稻谷发芽粮农仍会低价出售。而在晚稻收获时,若遇收购价偏低,粮农会将稻谷短暂留存自有仓容,但受限仓容、后期气候、配套设施缺乏等因素,短暂留存后仍会加快外销,且多数仍卖给个体粮贩,少部分直接卖给加工厂。

3.线下线上未能同步,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网络宣传和销售力度不够。企业型种粮大户电子商务销售理念比较深入,投入到田块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电子硬件设施较完善。且多数企业型种粮大户纷纷入驻地方电商园、创业园。但调研中发现多数企业线下实体店销售困难,主因在于大众消费者认为大米定价高,且对大米是否为无公害有机存在质疑。

个体型种粮大户受限自身素质水平,对“互联网+农业”发展认识程度不够,普遍认为电子商务和实时监控、精初加工所需投入的成本比较高,且习惯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和交易习惯,不愿意积极主动地采用新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自主、自发进行电商经营的不多。

4.对建设、扩大大米加工厂缺乏信心。企业型种粮大户在满足自产稻谷加工能力基础上,不会特意扩大加工规模。这与全省稻米加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有关。个体型种粮大户则不考虑自建加工厂,因其需面临的风险更大。调研中有一个体型种粮大户原本从事大米加工,因经营不景气改为专业从事水稻种植,直销稻谷,不再从事大米加工。

5.对发展休闲农业有想法,但未与周边抱团实施。调研中发现,企业型种粮大户为推介自身大米,通常会融合稻作文化和农业休闲旅游,吸引中高端消费群体到稻田基地实地查看、体验大米种植加工过程,感受田园风光。但如果仅仅由某一企业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开展休闲农业,没有和周边形成一个整体,则很难吸引更多的隐性消费者前去体验。而个体型种粮大户基本不考虑开展休闲农业,以一产为主。

三、促进江西稻米产业升级发展的对策

从对全省种粮大户抽样调查来看,目前江西稻米产业面临诸多困境。要适应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以产业振兴提振乡村发展,需推动种粮大户自觉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环节上朝着绿色优质方向转变,销售环节上实现三产融合,推动稻米产业升级发展。

(一)生产环节

1.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推进社会化服务。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建后管护。地方政府要加快推进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优先安排种粮大户集中连片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工程监管和建后管护,为种粮大户水稻种植打好基础。二是加大仓储、烘干等配套设备建设,推进和示范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藏粮于民”。目前种粮大户种植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烘干机械化比较薄弱。因此建议,在国有粮库配备稻谷烘干设备,大户收割稻谷后直接送到粮企烘干,达标后直接交售粮库。支持开展粮食烘干、农机、仓储物流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幅增加烘干设备购置补贴额度,以专项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储粮设施建设,降低粮农烘干成本,实现“藏粮于民”。三是大力推进联种联收、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以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可借鉴江西“绿能模式”,将土地托管给企业,农户支付较低的服务成本费,由企业负责产前、产中、产后的耕、种、收、管、售等系列服务,种粮大户则可返聘参与种植,赚取工资和获得农作物收成。

2.调结构,优布局,示范推广高效种植新模式,加强全程监管。一是调结构,优布局,实施比较优势战略。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坚持以“突出骨干主栽品种,科学合理搭配品种,大力推广优质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的原则,抓好水稻种植结构调整,压籼扩粳,提高优质稻种植比例。扩大赣中北水稻适度规模种植范围,调减赣南等非优势区水稻种植,部分区域可试点“休耕轮耕”,增强土壤肥力。在种植单季稻温光有余的稻区和劳力不足的双季稻区,种粮大户可适当种植部分再生稻调配生产季节。二是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推广水稻种植新模式,推行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防控农药化肥的超标超量使用。依托现代农业(水稻)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优质水稻建设工程等科研项目,鼓励水稻专家深入到各县市建立试点示范基地,积极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型水稻种植模式,便于当地种粮大户(尤其是个体型种粮大户)模仿周边高产高效的先进种植模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水稻收购、仓储、物流、加工、供应、质量监测监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绿色有机大米溯源,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带动生产、服务、经营方式变革。

(二)销售环节

1.完善订单农业,鼓励发展股份合作等新兴利益联结模式,注重电商平台营销。一是完善稻米订单农业,购销主体间签订合约,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同时,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建立股权化分红激励机制[1],探索以定制服务、众筹农业、社区支持等新业态的新型利益联结模式,发展多类型的产业融合,提高稻农收入水平。。二是巩固推进实体农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种粮大户借用电商平台,采用订单销售、观光体验、网上销售、微信营销、自营直营等创新销售形式,从园地环境改造、标准化生产管理、稻作文化宣传、品质安全透明、农耕体验等方面进行认真设计,在线直播绿色生产模式,向消费者展现无公害大米生产全过程,以优质和品牌吸引更多消费者。

2.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注重多功能开发,营造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一是适应多元化需求,开发多品种。加快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给消费者信心保证。紧紧抓住江西着力打造的鄱阳湖优质大米、抚吉优质大米、富硒功能大米、赣西有机大米四个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时机,结合休闲农业,突出某一功能,大力推动水稻初、精深和主食加工发展,加快富硒功能大米、有机大米、功能稻(保健稻)特色品种研发,做优江西“赣米”品牌建设。二是努力营造新业态,延长产业链。发展与稻米相关的休闲农业、观赏休闲旅游业、电商业、商贸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绿色餐饮业等,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稻米生产与休闲文化产业相交叉的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新型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由“卖原粮”到“卖绿色深加工稻米产品、卖文化、卖品味”等的转变,提升稻米产业附加值、竞争力和影响力,真正实现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3.惠农补贴让农民应知尽知,实现对政策执行的精准、监督。目前,我国惠农补贴政策涉及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补贴范围广、资金大,颇受农民欢迎。但必须让农民真正了解各项惠农政策的要点和流程[2],形成以县或乡镇为单位,将涉及国家、省市县的惠农补贴政策汇编成册,逐户发放到位。宣传册上明确惠农政策项目、每项补贴资金额度、申请流程、申请标准和要求、受理部门。通过宣传册,使农户随时掌握政策适用范围和流程等,也可对相关部门形成监督。

[1]彭超,高强,朱思柱.江苏稻米领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J].农村工作通讯,2015,(20)::56-58

[2]秦风明.惠农补贴要让农民应知尽知[N].人民政协报,2017-6-12(6).

猜你喜欢

大户种粮稻米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