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3-22曾娉
曾娉
摘要:小学是掌握语言、培养能力的基础性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锻炼语言能力、提高表达力的关键,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出一系列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课程;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培养,同时不局限于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受到精神和心灵上的陶冶。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尤其是針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年纪普遍较小,学习的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很难保持45分钟的专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从兴趣入手,在强烈的兴趣促使下,学生才能开始进行自主地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之从前都会有所提高,学习的效率必然也会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讲解中增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多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讲解,使得学生从心里上增加对语文课的期待,达到吸引学生的兴趣的目的,学生在自身好奇心的促使下,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去阅读。
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天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充分的关注,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同时要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添加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以此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生在长期兴趣的引导下,会养成阅读的行为习惯,渐渐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坚定阅读的兴趣,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改进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更无法适应新时代对学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但是就是这样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区、很多学校依然沿用着。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学生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学生只是被动听课、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一切,这种原始的讲授方法缺失最基本的沟通,师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有效的交流,试问教师都不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进行讲解的,课堂氛围更是不用多说,死气沉沉。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一种日复一日的机械性的活动,教学真正成了为了完成任务而学的活动,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仅如此这种单一式的阅读教学所取得教学效率十分的不乐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将阅读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例如可以边阅读边将文中的关键词和优美的语句进行标注,可以将其中有哲理有内涵的句子列为自己的座右铭,不仅能够激励学生进步而且还能够深入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精神主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主人翁的精神,促使学生阅读兴趣的升华。将知识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于情于理才能触动人心,触发学生的天性,进而投入精力到阅读中,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与学习效率的目的[1]。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教育技术手段的进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是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教育工作变得更加的丰富、更加的立体,而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率。具体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视频、音频等播放形式,增加课文的趣味性,使课文变得丰富生动,引入电影或是动画片段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师在教材的选择时可以倾向一些图文分布合理的教材,生动的排版构图,图文并茂再加上音频的朗诵,声色具备,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也能够保证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的记忆深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抓住学生心理,增加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但是传统的提问方式,让学生群体出现明显的两极状态,即学习好的学生非常积极努力答题,而学习稍微差的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的紧张,因为不会,生怕老师叫到,而变得胆怯,甚至不敢抬起头。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对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改革,要巧妙、委婉的提问,既不打击好学生的回答积极性也能够提高基础薄弱学生回答时的自信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而选择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答题,并且无论答案对错教师都要对其答案进行讲解并理解学生答错的想法和思路,以便对其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舞,这样以来不仅可以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而且更能够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2]。
五、立足教材,合理运用课外阅读
阅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不能说是一蹴而就,也不能浅尝辄止,而是一个多多益善的自我充电过程。丰富的阅读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而且也能够使学生将这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下去,最终成为终身的兴趣爱好。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文的教授上,要积极地引入科学的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课外读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推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六、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多样阅读的情境
优质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建造一个合理舒适的阅读环境。在校园里开设阅览室与图书一角,选择合适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和书籍,不能局限在书本上,也要增加一些文学报纸的订阅等。为了鼓励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开展集体阅读的活动,建设一个全体读书的和谐气氛。并且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可以通过演讲与海报展览的方式来进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增加对阅读的热情。
七、重视写作练习,提炼学生的思想精华
阅读不仅能够开拓视野,增加语文知识储备,还能够学习到阅读材料中所宣扬的思想精神,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一种自我的行为,是知识学习的过程,而写作则是知识展示和运用的过程,也就是学生阅读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这两个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统一,通过给学生设置合理的写作训练来达到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同时也能够从学生的思想入手,更加的了解学生的个性,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便于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在实际的教学互动,作为老师,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在长期的随笔练习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阅读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透过学生的文字明显看出学生的心里有了很大的成长,基本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塑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收获丰富的语文知识,也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保证了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3]。
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仅是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也增加了学生的人生体验,并且也促成了良好人格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是符合当下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标准的,也是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里程碑式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孟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0):199
[2]陈素心.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0):76
[3]陈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0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