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供给侧角度思考工会工作的有效供给

2018-03-22代婉婷

魅力中国 2018年40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如何保障职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了政府、企业和工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工会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从职工群众的需求出发,运用独特的群众性工作方式,为职工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尽可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会供给;职工诉求

引言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政府在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根据国情选择的创新调控方式。这场改革充分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从传统的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向供给与需求“两手抓”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所引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给劳动关系也带来重大挑战。职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工会工作突出群众性的基础。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职工利益带来的调整,工会组织要主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关系,及时回应职工诉求,化解劳动关系矛盾隐患,扭转工会工作供给和职工需求“供需错位”的失衡局面。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职工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会提供服务没有以职工需求为导向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既有生理的需求,也有自我实现的需求。现在职工的需求在升级,如果供给不跟着需求“走”,肯定就要出问题。职工的需求处于工会的支配地位,工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怎样提供服务以及什么时候提供服务都应该以职工的需求为导向。但现实中,很多工会开展工作不能从职工的需求出发,导致职工对工会组织“供给”的满足感不强。

(二)工会组织开展活动不均衡

有的企业或地方基本没有开展或很少开展工会活动,工会组织形同虚设,工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的企业或地方活动开展却过于频繁,有些活动甚至是重复性的,比如劳动竞赛活动,由于不同层级的工会组织多层面地组织开展,加上竞赛形式的单调和欠缺创新,职工对这项活动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导致不愿意参加。劳动竞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某些劳动竞赛的组織与开展已经背离了几十年来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

(三)工会组织提供“供给”服务形式单一

有些职工群体还没有或少有工会组织来为他们提供“供给”,即使有也形式单一。特别是一些企业工会在开展活动时,劳务派遣工基本不能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这说明工会工作确实存在着“盲区”。另外,工会组织为农民工开展活动内容、形式很单一,大多只是停留在“暑期送清凉”的状态。

(四)职工权益保障效果不明显且质量不高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制度化的建设,把职工的利益诉求纳入到制度轨道,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去和资方博弈去实现自己的法定权益和合理利益;通过制度化建设,从源头寻找国家、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对劳动关系监管、协调和管理的平衡点。职工非常看重的权益就是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文化权益,而工会组织对职工权益的保障的质量却明显不高。在经济权益问题上,职工们希望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加以解决,但是工资集体协商的效果总体上看还不那么明显;在政治权益问题上,职工们希望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予以改善,但是职代会制度在企业里的实际境遇并不一致;在文化权益问题上,职工们希望通过弘扬“劳动创造世界”及“劳模精神”来实现,但效果并不理想。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和服务职工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原因错综复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分析,工会应杜绝“自我设计、自我封闭、自我运作”的“供给”方式,探索“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推动服务供给与职工需求无缝对接。

二、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加工会工作的有效供给

(一)加强思想引领,引导职工正确认识、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自觉,才会有行动自觉。工会组织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征与要求、现状与趋势,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引导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大力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阐释好“怎么看”“怎么干”,引导职工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正确对待利益调整,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改革的促进者与中坚力量。

(二)开展心理辅导,引入专业化的队伍

企业的改革阵痛必然波及职工。部门员工因为收入下降、转岗、内退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难以适应,更多的员工因企业改革感到前途渺茫,忧心忡忡。职工心理问题已成为了一个普遍问题。工会可以及时地针对这些问题,引入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如心理咨询师团队和社会工作者团队等,开展员工心理援助(EAP)和相关的社会工作项目,疏导职工心理症结,化解劳资矛盾隐患,从而达到提高职工工作效率,稳定职工队伍的目的。

(三)做好就业安置,妥善解决部分职工转岗分流问题,提升职工适应力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过程中,在眼下产能过剩的企业里,一些职工会面临下岗或收入降低的情况,工会在对他们物质帮扶的过程中,应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鼓励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创一流,岗位创新、岗位成才,拓宽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空间;对在淘汰落后产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遇上困难的企业职工,工会给予重点帮扶,以就业保岗、培训提技、创业带动为手段,多措并举,提高工会就业服务水平。

结语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去产能必然会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利益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工会组织能否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仅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推进,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工会组织应该从职工的需求出发,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政策,用多样化的手段尽可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改革特殊时期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胡月晓.中国供给侧改革并非供给主义[N].企业家日报,2016-03-11

[2]朱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工会作用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7(3)

[3]曹光.增加工会工作有效供给势在必行[N].工人日报,2016-04-05(2)

[4]薛晓霞.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彰显工会的独特作为[J].天津市工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7(3)

作者简介:代婉婷 ,性别:女 ,毕业院校: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单位:贵州开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论文研究方向:工会工作,国企女职工工作。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运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银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劳动关系探讨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