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2018-03-22张思一

魅力中国 2018年41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张思一

摘要:近年来,在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逐渐被各国所关注。本文主要通过讨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整体思路,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对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转型的需要,世界迎来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浪潮,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不同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政策,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作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对现实生活中各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稳定提升,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变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任务。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更好的促进金融自由化改革,促进当前我国经济更有活力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和金融领域的自由化背景之下,我国也正处于社会转型及经济领域循序渐进实行改革的重要时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这也要求商业银行提高其对于风险防范能力的标准。在这种全球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下,与世界各国都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提出了不一样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怎样更好的防范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更好地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一大重点。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相对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来说,国内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多,从上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我国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也循序不断推进,因此利率市场化相关的探索研究也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纵观国内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郑先炳(1991)中指出利率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能够引导资金流向的优化配置。黄金老(2001)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利率市场化给了商业银行定价自主权,也使得利率风险产生,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宋讳(2006)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货币发行问题,指出利率市场化能提高利率机制的效率。易纲(2009)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得到的成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许多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得到提高,而利率决定体系也得到完善。

邵伏军(2004)在研究中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做出了划分,与前者不同的是,其分类依据是风险范围的大小,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类别——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同时他也认为,如果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在一个政策较为宽松,得到一定支持的外部经济环境中进行,遵循市场规律而不急于求成,那么微观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甚至有可能不出现,而相对而言宏观风险出现的几率也大大的降低。陈波、姚建丽(2005)在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表明,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改变,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和管理上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同,其首先应当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现代化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其交易原则应当以久期缺口作为主要环节,相关衍生品的交易是辅助部分。

(二)国外文献综述

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学者最早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研究。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的奠基人麦金农在1973年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同一年,肖发表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这本著作。他们在此书中正式阐明了著名的"金融抑制"理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几乎全部都存在“金融抑制”的现象,并且他们根据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发展情况,提出了“金融深化”的思想,主张在与发达国家与诸多不同情况的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领域的自由化改革。这对于日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很大的的指导作用。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国外的研究早于我国,在1938年,著名经济学家麦考利便提出了麦考利久期概念。然而,当时麦考利久期概念并没有得到重视。主要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概念还没影响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相对比较稳定,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很要,因此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也并没有引起这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重视,麦考利久期的概念就更为忽视,到了1973年,麦考利和肖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相继发表,关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概念和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业界和相关国家的重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麦考利和肖的理论指导下,相继实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波动便开始变大,因此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显现出来了。

三、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一)利率市场化

1.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主要由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同时又受到物价变动幅度、平均利润率水平、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发展周期、政府的宏观政策等相关因素影响。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决定权交由金融市场主体,由市场主体自己根据资金需求情况和自己对市场走向的预期,来自主调节借贷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1]

2.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1)银行的坏账问题。

银行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了,在中国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银行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银行的坏账,惜贷问题愈发明显。銀行的利润也大不如从前,这种情况还会恶性循环,在小微企业贷款发生问题的不良情况下,银行更会惜贷,央行降息或许只是一个信号,这对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放款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由于银行的利润下降加上信用等多方面因素,坏账经过积累就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经济的下滑,实体经济如果支撑不上,在加上银行预防坏账的计提不够的话,很容易出现非系统性风险。

(2)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顺畅。

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够顺畅,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难以充分传导到实体经济。一是短期利率的变动未充分传导到长期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未充分传导到存贷款利率。

(3)市场的财务约束机制。

一些经济部门如投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等财务软约束,对贷款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这两年虽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融资需求下降并不明显,软约束的投资需求一方面推高了贷款利率水平,另一方面也把小微企业挤出信贷市场,“利率走廊”的上限即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也无法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所以部分市场主体存在的财务软约束,不利于利率走廊机制的有效运行。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1.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内涵.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波动,而给金融机构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巴塞尔委员会在1997年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定义为:利率变化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指原本投资于固定利率的金融工具,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可能导致其价格下跌的风险。[2]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商业银行风险增加。

原本的利率管制下,利率长期处于稳定的阶段,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在利率市场化完全实行之后,基准利率不再由央行确定,而是由市场决定,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导致自然利率的波动频率和幅度也会加大,这种大幅度的利率波动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更使得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防范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最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商业银行迎来了极大的挑战,使得商业银行开始了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脚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带来了不确定的利率风险,对于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的商业银行,由于不堪承受较大的风险而落得破产的结局,较大的银行因为持有大量的债券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2)引起利差收窄

利率市场化使得利差进一步收窄,平均的利率水平降低。由于利率的变化幅度和频率增大造成了利差的收窄,资金更多的流向风险小,回报较多的领域,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的蓬勃运行以及优化了资源的配置。2012年至今,由于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利率的浮动区间得到了提高,因此大型国有银行的优势尽显,它们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对于市场的高占有率,较强的自主定价能力,借此良机影响了利率的发展趋势,并且渐渐地稳定了基准利率。而小型的银行,在这个时期,很难扩大利差从而获利,它们只有提高自身的存款利率才能吸收到资金,这样也使得小型银行的经营风险大大提高,同时成本的增加也不容小觑。因此,在近年来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影响下,小型的商业银行需要提高防范利率风险的意识,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实现自主存贷款定价,以扩大小型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使其自身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多的利润。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定价机制

商业银行的定价机制对于商业银行最终的盈利状况和资产状况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更应该遵守市场规则,凭借其拥有的定价权,更好的建立并完善商业银行定价机制。首先要做到根据市场的状况科学定价;其次要对成本体系进行严格的规定;最后是在贷款领域,根据不同的客户主体和贷款情况进行不同的自主定价。另外,商业银行之间要防止恶意竞争,维护利率市场的有需协调发展。同时,商业银行的信用和道德也是必要的,要加强行业内的自律意识,以道德为底线,进行自我监督,防止信贷人员的权钱交易及贪污腐败。

(二)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及推进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

利率市场化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实践,建设一个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也能够为央行的宏观调控提供有力参考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促进市场操作的公开化透明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决定正常的利率,避免出现利率过低甚至负利率的现象出现,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存款率,相对的也促进了相关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健康发展,储蓄金额的增加可以直接提高其对于资金需求者的贷款投放。在实际操作中,便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和资金的供求等确定其存贷款利率,而金融机构可以为金融产品实行自主定价,央行的角色是宏观调控者,不是直接的控制,而是间接调控,其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利率的调控。最终,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不再被统一规定,而是在这套机制下,由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和资金供需状况等决定。这种以央行的宏观调控为基础的利率形成机制,应当不断完善,使得利率实现公开顺畅传导。

(三)实行目标群定位并加强金融创新

在合规合法风控机制完善的条件下,探索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体制和标准,进行金融创新,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发展。政府简政放权,充分盘活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避免高风险行业挤占有限的金融资源,以减少利率的大幅波动。商业银行之间要防止恶意竞争,维护利率市场的有需协调发展,利率水平要在市场平均上下,不要大幅度的偏差,以市场的变化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运行为基础,确立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最后,商业银行的信用和道德也是必要的,要加强行业内的自律意识,以道德为底线,进行自我监督,防止信贷人员的权钱交易及贪污腐败。

(四)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的综合性改革

商业银行应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其自身应当合法的经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及时对信息进行公开,对于风险的防范要及时;同时,也需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改变资金来源过分依赖存款的现状。还要树立责任意识,遵守市场道德规范和行业规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合法经营;另外,企业的经营也要有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同时对其存在一定的制约,提高其对于风险的意识,遵守职业底线。还要注意商业银行的监控系统的覆盖,从内部控制到外部监管都要一手抓。我国在这一方面较为领先的四大行距离世界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不利于商业银行内部的利率风险管理,加大了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对于其自身人员也要加强风险教育,使其了解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以理论为指导更好的应用于实践,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注释:

[1]谢晓雪.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2,(15):28-29.

[2]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1):19-28.

参考文献:

[1] 戴国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5~79.

[2] 范德玲.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商业银行转型思考.中国经贸,2013,(14):103~104.

[3] 樊胜.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58~67.

[4] 黃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经济研究,2001,(1):19-28.

[5] 胡曙光.利率理论与利率风险管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5~67.

[6] 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120~124.

[7] 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分析.金融研究,2004,(6):90-101.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