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2018-03-22杜睿仁
摘 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主要工作的内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的叛逆期,这一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难度比较大,所以,这需要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但是随着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每个人的求知欲望都比较强烈,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但是如果要做到“以生为本”,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好的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本文就针对目前我国初中环境下“以生为本”的重要性和實施意义进行分析,同时对初中班级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以生为本;班级管理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时期,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所以,对班级的管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初中教师来说,班级的管理是理论指导和实践积累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给班级管理人员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初中的管理策略进行探讨,进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一、 初中环境下“以生为主”的重要性和实施意义
传统教学方式“以师为本”逐渐转为“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发展,同时也与学生的个性解放和知识相符。现代教育理念是知识的主体,教师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受益。班主任不仅是教学工作的参与者,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班主任有效的运用实际的课堂管理工作。班集体的存在使学生有一个固定的学习环境,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采取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
二、 “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生为本”的理念,班级集体是学生和生活的主要领域,班级管理是基于群体而发展的。班级管理主要包括班级活动管理、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教学管理。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对班级管理内容,能使相应的工作进行调整和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班主任需要严格的监督学生。当然,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的严格管理是教师对学生树立威信的有效途径,但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过于严厉,很容易会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所以,班主任除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而且还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二)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级管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教师要正确地认识班级的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而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想要管理好班级,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各个方面的了解,这样方便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班级管理。比如,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对学生家庭环境的分析,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假如班主任发现自己班上有学生和别人打架或是逃学后,班主任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而通过对学生家庭环境的分析教师发现,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好或是家长经常不在家,学生在这一阶段处于叛逆期,很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
(三) 构建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具有主要的职责,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集体意识进行培养,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管理班级最好的方式,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行为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和活动,形成一种独特的身份标识,建立平等、和谐、团结和进步的形象,它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环境布局中,如“卫生死角”、“口袋图使馆”等丰富的课堂文化载体,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文化的发展,同时提升了课堂文化的吸引力。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对班集体的建立具有推动的作用,它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管理能力,在管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发挥自己的学习兴趣。初中班主任应坚持“以生为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学生为主题,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俞小波.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新校园旬刊,2014(7):227-227.
[2]凌欢.试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以生为本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24).
[3]张云.浅谈生本教育的班级管理——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例谈[J].考试与评价,2012(12).
[4]石轶娜.初中班级管理的“生本管理”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3(1):203-204.
作者简介:
杜睿仁,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