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急性颅脑损伤所致便秘的临床研究

2018-03-22张小鹏范聪玲霍桃桃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神阙穴颅脑穴位

张小鹏,范聪玲,霍桃桃



揿针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急性颅脑损伤所致便秘的临床研究

张小鹏,范聪玲,霍桃桃

(金华市中医医院,金华 321000)

观察揿针配合生大黄穴位贴敷预防急性颅脑损伤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预防便秘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揿针配合生大黄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周内便秘的发生情况。治疗组便秘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3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揿针配合生大黄穴位贴敷能有效减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便秘次数。

针刺疗法;颅脑损伤;便秘;敷脐;穴位贴敷法;揿针;皮内针疗法;未病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而便秘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便秘可致腹压增高,人体头部静脉壁薄而无瓣膜[2],特别是硬脑膜窦和板障静脉,增高的压力直接传至颅内血管,使颅内压增高,引起颅内出血,甚至形成脑疝;中枢神经的急性损伤往往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失常,肠内容物积留,肠源性毒素大量吸收,从而加剧脑循环障碍[3]。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发生要有预见性,应未秘先防,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治疗乃至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笔者基于经络理论,采用揿针配合生大黄穴位贴敷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观察其便秘发生率,并与实施常规性预防便秘护理10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金华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奇数分入治疗组,偶数分入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3岁,平均(55±7)岁;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为4~5分3例,6~8分8例,≥9分89例。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9岁,平均(55±6)岁;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为4~5分4例,6~8分8例,≥9分8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格拉斯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神经疾病诊断学》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颅脑损伤;②没有明确的原发胃肠道器质性疾病;③伤前排便正常,无便秘史。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观察期间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扩血管、营养神经等;护理上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包括常规性预防便秘的护理,如饮食调护、心理疏导、腹部按摩,床上适当活动等。如发生便秘,遵医嘱予开塞露塞肛或番泻叶泡茶饮用通便。

2.2 治疗组

患者入院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24 h内予以揿针埋针配合生大黄穴位贴敷治疗。操作前做好相关健康宣教,说明目的、意义及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2.2.1 揿针治疗[5]

取腹结、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支沟穴。常规消毒后,选用0.20 mm×1.2 mm一次性揿针,用镊子夹持带有揿针的胶布,揿针针尖对准穴位垂直慢慢按下,揿入皮内,要求圆环平整地贴在皮肤上,并用指腹按压,无刺痛即可。每日按压3~5次,每次5~10 min,24 h更换,取针时用镊子夹住胶布向外拉出。

2.2.2 穴位贴敷

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取神阙穴[6]。将约2 g生大黄粉加入少许醋调成干湿适宜的糊状,置于洁净容器内。用棉签蘸温水清洁脐部皮肤,将调好的大黄粉团填入神阙穴内,并覆盖大小约60 mm×60 mm的胶布进行敷贴,胶布材质同静脉输液贴,固定后用指腹按揉穴位,持续 1 min。贴敷时间一般为4~6 h,并根据皮肤的敏感程度而定,卧床期间每日1次。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1周内的便秘发生率。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第1天起,每日观察并记录排便情况,包括大便的颜色、性状、量及排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便秘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其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的诊断标准[7],应包括以下2个或以上症状,①至少1/4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1/4的排便为硬粪块;③至少1/4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④至少1/4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⑤至少1/4的排便需手助排便(如手指排便、支托盆底);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便秘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3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1 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颅脑损伤所致便秘的病机、病因多为头部内伤急性期往往因痰瘀互阻,中焦壅滞而化热腑实,出现大便秘结、苔黄厚腻等症[8],急当通腑泻下。颅脑损伤后早期使用脱水剂治疗,因脱水剂不易通过毛细血管渗入组织,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管内渗透,从而造成组织脱水,导致大便秘结[9];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需卧床休息,卧床期间交感神经兴奋,致使肠蠕动减弱,腹肌及膈肌松弛无力,排便时腹内压不足,大便不能及时排出[10];患者因突然意外受伤,担心预后,因忧愁思虑,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肠失濡润,全身气机不畅,腑气不通,浊气不降,致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此外,排便方式及环境的改变,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也会引起便秘[11]。

埋针疗法古已有之,《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就有“静以久留”的刺法。揿针属于皮内针的一种,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针埋入皮下后,通过给皮肤和络脉产生持续而稳定的针刺刺激,从而持续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调整经络脏腑功能,激发人体正气,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2]。本研究选用腹结、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支沟等穴实施揿针治疗,通过局部刺激,疏通经络从而产生传导反射作用,增强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达到通腑泻实、滋阴通便的作用[13]。其中腹结穴为足太阴脾经穴位,脾主运化,针刺腹结穴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且本穴在结肠脾曲附近,可清大肠之热,生津润肠,调整脾胃功能,并加强以推进性运动为主的肠蠕动[14]。天枢为大肠募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15]。张辉等[16]论述合募配穴认为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腹部要穴,大肠的募穴,为大肠经气所聚集之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六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升清降浊,畅利三焦,从而达到调整胃肠运动动能的作用。足三里是胃经之合穴,为阴阳脉气所入,有培土化元、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等功效。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中医学认为“合治内腑”,能够通调肠腑,宣通三焦气机[17]。支沟为治疗便秘的经验要穴,取之可通利三焦气机,三焦气顺则腑气通调。诸穴合用,可以通腑泻浊、消积益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便秘发生。

中医学认为,神阙穴即脐中的穴位,是任脉之要穴,为先天之结缔,后天之气舍,是十二经络之根,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刺激神阙穴可使患者阴阳调和,胃肠蠕动增加,从而达到泻下通便的目的[18]。脐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与全身其他部位皮肤结构比较,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于渗透而作为穴位贴敷的首选穴[19]。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经,气味厚重,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攻积导滞、荡涤肠胃、泻火解毒,用于胃肠积热、大便秘结等。其借助穴位的作用,可达到苦寒泻下、理气通腑之功效。大黄糊剂敷脐,起到穴位刺激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局部皮肤可直接将药物吸收,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对药物的分解破坏,最大程度地保存药物的治疗作用,且无疼痛等不良反应。穴位贴敷因不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既无损伤肠胃之弊,又避免了经肠胃、静脉、肌肉等途径用药而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抗药性的弊端[20]。

本研究结果显示,揿针配合生大黄穴位贴敷双重治疗能有效减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且操作方便、安全性较好,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密切接触和沟通,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 陈利亚.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137.

[2]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49.

[3] 张建波,朗立和.大黄在内科临证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3):259.

[4] 夏伟琴,沈小平,梅国丰.腹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22):66-68.

[5] 闻慧.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J].上海医药,2014,35 (22):34-35.

[6] 石学敏.针灸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03-104.

[7]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8] 刘向东,董宁,王小花.通腑泻下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便秘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5,27 (11):828-829.

[9] 卢珍仙.中药熨敷预防颅脑损伤早期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9(1):82-83.

[10] 李淑嫒,谢红伟.颅内压增高病人便秘的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2001,16(4):314.

[11] 苏曼莉,辛玲芳.腹部穴位按摩对脑出血患者排便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l6):1931-1932.

[12] 徐纬,周日花.电针丛刺配合揿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7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1):9.

[13] 刘芝修.腹部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2):155-156.

[14] 白娜.腹结穴埋皮内针防治中风患者便秘的护理[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801-1802.

[15] 李兴华,付海波.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J].中医研究,2014,27(8):63-65.

[16] 张辉,陈媛,李应昆.合募配穴论治慢性功能性便秘[J].中医研究,2013,26(2):53-54.

[17] 宁秀丽,陈翠珍.穴位按摩防治颅脑损伤后便秘的护理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4):166-167.

[18] 青晓蓉,吴明英.大黄芒硝贴敷神阙穴治疗便秘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12):90-91.

[19] 尚方明,庞玲亚.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用药及选穴规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94-95.

[20] 丁菁,王青平,范文云.认知训练配合穴位中药贴敷按摩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5,14(1):3-6.

Clinical Study on Intradermal Needl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Preventing Constipation after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

,321000,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radermal needl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 with() in preventing constipa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injury.Two hundred patients with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to prevent constipation,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intradermal needl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 with(). The occurrence of constipation within a week was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The occurrence rate of constipation was 12.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32.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Intradermal needl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cupuncture therapy;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nstipation; Administration on umbilicus;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Thumbtack needle; Intradermal needle therapy; Before sickness

1005-0957(2018)03-0266-03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3.0266

2017-10-28

张小鹏(1982—),女,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神阙穴颅脑穴位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探析神阙穴的治疗方法与临床应用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