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家庭作业中的家长参与

2018-03-21单园园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家长参与家庭作业家庭教育

单园园

摘 要: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家长参与学生作业的完成过程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不少家长在参与小学生家庭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对职责边界不清晰,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指导方式不当,形成学生的依赖性、反馈不及时,弱化了家庭作业的功能、期望过高,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因此,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科学指导家庭作业、树立正确的现代作业观是化解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家庭作业;家长参与;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2B-0121-02

写家庭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加深的过程,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责任感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作业主要是学生在家中完成的,这也使得家庭作业成为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比较重视,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然而,家长在参与家庭作业环节中由于观念、方式不当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家长在参与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责边界认识不清晰,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但是二者有明确的职责边界,这个边界不仅体现在教育的方式、场所与教育者等方面,更体现在二者在教育功能方面的不同。家庭教育有指導、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的职责,但是这些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更不能成为唯一目标。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指导孩子做作业的过程,却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形。家长辅导孩子听写生字单词、背诵课文,出试卷、批改作业等成了一些家庭的普遍现象,这间接地让家庭成为另一所学校,把家长变成另一名教师,如果家长放弃自身作为父母的社会职责而过多地替代教师责任,家庭教育的价值也就缺失了。而且从某种程度而言,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庸,没有凸显家庭教育的独特性,这样的家庭教育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二)反馈不及时,弱化了家庭作业的功能

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并不能清楚知道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而家庭作业的功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家庭作业的反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哪些教学内容是需要重点指导的,从而使教师反思其教学行为,考虑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性,使教师及时改进其教学策略。这种有效的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家长在参与学生作业过程时并没有就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与教师沟通交流,而且过多参与家庭作业的批改、指导,不能让老师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老师很难从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不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正确、公平、客观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反馈的效果,导致作业功能弱化。

(三)指导方式不当,使学生形成依赖性

家庭作业是教师布置给学生,要求其自主完成的内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也在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如果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方式运用不当,在学生遇到有难度的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能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自主解决,而是机械地引导孩子写出正确答案,甚至有的家长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不注重让学生自主检查,那么会导致学生在做作业时态度马虎、不认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对家长的依赖性。当学生再遇到难题时,只要有一点难度学生也不愿动脑筋,直接告诉家长自己不会做,等着家长告诉答案,这样会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期望过高,亲子关系不和谐

亲子关系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保障。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中国家长中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高期待,升学的压力更是加重了家长对于子女未来发展的焦虑。有的家长也将这种焦虑转移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上,过于注重作业完成的质量,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严加指责,却很少寻找其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有的家长忽视子女现有的能力水平,对子女的作业提出过高要求,增加学生的作业任务量,缺乏激励手段,忽略子女心理感受,造成学生的挫折感;也有一些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指导方面出现拔苗助长的倾向,忽视了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在对孩子的作业指导中过于急躁,一旦没有达到家长的作业要求就会采取惩罚措施。这些行为会使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抵触心理,也会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

二、促进家长有效参与家庭作业的建议

(一)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明确职责范围,倘若不能清楚地认识教育,不能够明确自己在儿童教育中的职责,便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随便跟风,甚至会做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这样极易产生僭越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家长在孩子的家庭作业中承担的职责主要包括为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家长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比如,安静、整洁的环境或者在孩子完成作业时也能够进行看书工作,这对于学生的激励、引导作用是非常大的。

(二)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这就说明学生家长与教师沟通的重要性,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教师是从事教学的专业人员,其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比家长丰富,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方式方法以及疑惑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从而得到专业的指导,提高家长参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了解最彻底,而且学生的作业是在家中完成的,家长多与教师沟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如果遇到教师布置不合理的情况,家长不应该只是抱怨,而应该与教师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设性反馈,适度调整孩子的作业。因此,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明确作业的目的、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对家长更为科学的参与家庭作业、保障作业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学生作业的高效完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科学指导家庭作业

1.家长要尊重、重视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性发挥的积极作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家长不要第一时间提供帮助,而首先应当鼓励孩子积极探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当问题确实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难以解决的时候,家长也不应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应该采取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路来解决作业中的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避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态度。

2.参与方式和内容应具有差异性。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阶段性,其在不同时期的学业表现,学业困惑也是不同的,所以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的方式方法应具有差异性。家长需要去了解、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按照孩子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等方面呈现的不同,参与家庭作业的内容、方式、要求也应遵循不同阶段的特征。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能力差,需要家长陪同、直接参与的频率多,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家长应该及时改变参与的方式,更多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如果还是直接参与,将会使孩子在学习时产生依赖性、自主性变差。

(四)树立正确的现代作业观

作业观是指对作业的目的、形式、内容、功能等有关的认识和看法,不同家长的作业观也不相同。从实现作业的目的来看,许多家长由于对学生具有较高的期望会额外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他们认为,“熟能生巧”是至上真理,大量的作业必然有好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研究发现,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是倒U型,也就是说适宜的家庭作业才会对学生产生好的效果,并不是越多越好。所以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现代作业观,家长要认识到适宜的家庭作业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形成带来的优势,才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作业负担过重只会让孩子过早失去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金莹.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J].上海教育,2007,(19).

[2]薛之平.关注细节,有效面批作业[J].上海教育,2007,(19).

[3]储竞.分类进行有效的作业面批[J].上海教育,2007,(19).

[4]吕星宇.论传统作业批改方式的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

[5]马瑞.關于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J].辽宁教育研究,2007,(4).

[6]厉剑童.让学生代批作业现象缘何禁而不止[J].教学与管理,2007,(10).

[7]陆卫平.构建充满活力的开放式作业体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5,(3).

猜你喜欢

家长参与家庭作业家庭教育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析家长参与学前教育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起始阶段中的家长参与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