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师生关系之困境及建构

2018-03-21耿金群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沟通师生关系信息化

耿金群

摘 要: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师生关系也逐渐由之前的教师绝对权威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管理散漫、价值匮乏。我们要积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学生要善于管理自己的学业,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沟通,教师要尊重学生,愿意为学生付出。

关键词:信息化;师生关系;沟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2B-0009-02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所研究对象的相关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是一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類社会进步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随着新技术不断被应用,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教育信息化也被广泛应用。但在信息化背景下,师生关系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信息化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困境

(一)“权威”衰落,师生关系淡漠化

信息化的社会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隔阂。早期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与家人之外的人交往形成的关系。

当下,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学习资源来获取知识,而教师如果不在同等程度上拥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甚至是更丰富的知识,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不再是他们所崇拜的对象,教师对学生的管束也许会变成阻碍师生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学生在内心不能认同教师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二)意识缺乏,师生关系冲突化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教师进行直接的知识传授不再占据首要地位,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筛选知识、辨别知识,利用现代科技去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能够更好地将信息化知识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要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筛选能力、更新信息的能力。

然而这些意识对于当前我们的教师队伍来说,是缺乏的,教师们习惯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愿意尝试做出改变,他们不能熟练地操作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然而对于这些技术学生可能会自己尝试学习,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懂得更多,这样学生会与教师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发生冲突。

(三)距离拉远,师生关系散漫化

现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较高,互联网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空间。线上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得一些人将知识看作是一种消费品。在这种背景下,上课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上课形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甚至学生自己可以选择是否学习课程,对学生的约束程度有所降低,教师的权威地位衰落,这易使得学生呈现出自私的性格特征。此外,现代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过度地强调了学生的自由性,保障学生身心发展不受任何干扰,这种过度自由的观念被注入到学生尚未成型的性格中,也易形成自私的性格特征。

传统课堂的建立是基于对书本知识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指导和教育进行的,师生关系被一种权威或者说是一种相互联系的纽带紧紧拴在一起,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对于课程有了更多的选择,上课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内,教师甚至看不到学生,而是仅仅对着一台摄像机上课,这样的教学模式,会降低教师的激情,教师更像是在机械地完成一项任务,而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即使是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互动,这种通过网络为媒介的互动也少了几分真诚与责任。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较少,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学习态度也比较散漫,师生之间交流沟通较少,情感淡漠。

二、师生关系困境的成因

(一)缺乏交流沟通

教学过程本应该是一种“人—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从中都可以感受到交流的魅力,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们在享受一些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却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教学过程变成了“人—机”或者“人—机—人”这种模式,削弱了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而这种交流又是不可替代的。例如,通过沟通,如果一位学生成绩较之前相比有了提高,那么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拍拍肩膀,对他的激励会远远超过机器上显示的分数,这种爱的表达是不可替代的。

(二)过度使用科技忽视课堂互动

现代科技的使用,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能够让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释放出来,比如,一位教师讲课可能需要20分钟的板书时间,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板书时间就会被节省下来,方便教师更好地构思教学本身。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如果教师只关注课件的内容,忽视了学生对板书的期待价值,也许有的学生会因为教师一手漂亮的板书而对这个教师或者课程产生兴趣,如果这种兴趣被剥夺了,那么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可能会接受一些教师安排的通过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这个时候学生失去了教师控制,这可能会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但是如果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可能会出现滥竽充数、懈怠等情况,结果会导致学业荒废,达不到教师的预期效果。

三、信息化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建

(一)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但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言行上都应该是平等,相互尊重的,不应该简单地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灵活运用现代科技,在信息化的进程中,要尊重学生,改变固有的权威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提升自我,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加强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教师素养,做到有知识、有本领、有能力、有威信,这样才有资格和有说服力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时刻关爱学生,面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询问,仔细分析,对症下药,要不断提醒自己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而不是毫无感觉的机器。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里,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是简单的教师传授,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很多的知识,而且有些知识教师可能会不了解。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面,增强通识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方法,即使面对信息化的浪潮,教师也要体现自己的教育价值。教师应该适度应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因为它们只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设备,教师不应该沦为这些机器的附庸,失掉了自己的价值。

(三)放缓速度,让教育活动缓慢展开

信息化社会给人以海量的信息资源、无限的选择空间,看似高效的、个性化的课程设置除了促成应试教育生产的扩大化之外,更是使教育愈加地急功近利。教师要对学生有着十足的耐心,面对学生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成长和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育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教师要让教学活动开展的更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发展不能操之过急。即便是有大量的信息冲击,教师也要认真筛选,按照教学步骤教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从心底认可教师,这样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四)自我管理,促使学生自身改变

在信息化的浪潮下,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很多信息的轰炸,面对这些所谓的知识,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不能盲目相信网络信息,而一味地排斥课堂中教师教授的知识,不能简单地将书本知识归结为枯燥乏味的理论,也不能认为教师只是僵化的知识传授者,而不能够释放新的活力。

学生除了要有分辨知识的能力,还需要提高自控能力,面对教师布置的多媒体教学任务,要认真仔细完成,多与教师交流,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要发展的更加多元化,更多地进行交流,教师不能够再以一种权威者的姿态面对学生,教师和学生应该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徐畅,朱成科.“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危机与重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

[2]李长伟.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J].教育研究,2012,(6).

猜你喜欢

沟通师生关系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