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过渡期的营养和饲喂
2018-03-21彭晓宇曲建行
彭晓宇,姜 丹,曲建行
(山东省荣成市崂山畜牧兽医站,山东 荣成 264300)
1 犊牛过渡期的营养和饲喂要求
饲养犊牛的一种常见模式是认为犊牛越早采食开食料越好、采食得越多越好,犊牛对开食料的采食与瘤胃的发育密切相关。而与这一观点完全相反的是,有迹象表明,牛奶并不能完全满足幼龄犊牛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需要用其他营养素来源弥补。犊牛的瘤胃尚未发育健全,因此其不能有效地利用开食料中的营养物质。牛奶中的能量、蛋白质、或者由乳制品生产的代乳料,更能被犊牛利用和消化。因此不建议给低于3~4周龄的犊牛饲喂含有大豆蛋白的代乳料。在犊牛能够消化足够的开食料并开始断奶前,必须持续供应稳定水平的牛奶(20%出生重)。但遗憾的是,常规商业化犊牛开食料的粗蛋白质水平一般仅为17%~18%。在干物质基础上来说,荷斯坦奶牛全脂乳的蛋白质水平约为27%,这意味着从全脂乳过渡到常规犊牛开食料时,蛋白质水平会显著降低,这也意味着犊牛在断奶前必须采食足够的开食料,以满足其断奶后的营养需要。此外,还需要考虑的是,青年母牛的瘤胃发酵效率不及成年母牛,因此其对开食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非常有限。总的说来,如果饲喂18%蛋白质的犊牛开食料,那么犊牛在断奶前,必须连续3 d每天摄入1.8 kg开食料。但如果饲喂的是优质开食料(蛋白质含量24%~25%),那么在开始断奶前,犊牛连续2 d每天摄入开食料即可。还有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如果给犊牛饲喂了大量牛奶,那么将会显著延缓犊牛采食开食料的食欲。再次强调,过早采食开食料可能会造成营养失调。最开始的时候,犊牛肯定不会采食过多开食料。但是,干物质采食量是以体重为基础的,采食大量牛奶的犊牛日增重可能超过0.9 kg,而传统的牛奶饲喂方案下可能每天仅增重0.23~0.34 kg。因为饲喂得好的犊牛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更多,而随着其体重的增加,采食干物质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在犊牛4~6周龄时,对开食料的采食量会显著增加,犊牛很可能可以采食到足够的营养物质,直至7~10周龄时断奶。这一过程称为“过渡期”,从全乳日粮(或者牛奶加一些干饲料)过渡到100%干饲料日粮,这一过程比想象的更加复杂。在为犊牛设计成功的过渡期营养管理方案时,必须考虑到两个重要的因素,其一是犊牛是否有能力摄入足量优质开食料以满足其断奶前的营养需要,另一个因素是瘤胃发育是否充分。这两个因素都容易被忽略,从而仅根据日龄/周龄来对犊牛进行断奶。
2 自动牛奶喂料器
近年来养殖者在逐步提高认知,开始增加犊牛的牛奶饲喂量。因此也造成了自动喂料器使用数量的增加。许多牧场的喂料程序是很灵活的,可以执行任意饲喂程序。但是,也有许多牧场对喂料程序进行了复杂的编程,可以随着奶牛日龄的变化来上下调整牛奶饲喂量。常用的方法是每天逐步增加喂奶量,直至达到某一特定水平,然后再反过来,迅速减少牛奶供应量,刺激犊牛对开食料的采食。绝大部分程序可以实现8周龄前断奶。再次强调,这种方法会迫使犊牛更多地采食开食料,但是其瘤胃可能并未充分发育,也许不能有效消化或发酵干饲料。这种电脑控制的喂料器最主要的问题是,当犊牛为群养时,不能观察到每一个体的开食料采食量。尽管这种方案可以减少牛奶采食量,但有些犊牛仍然无法在断奶前摄取到足够的开食料来满足断奶后的营养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见到犊牛增重缓慢,生长吃力,断奶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在许多案例中,将计算机化喂料器装配到现有建筑物中时,没有考虑到通风设备。因此把犊牛转移到通风不良的牛舍后,许多养殖者都经历了犊牛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上升的情况。一些低温地区的奶牛场开发出饲喂发酵奶的方案。在这些案例中,犊牛可以随时自由采食牛奶。这些犊牛体增重会非常迅速,但断奶时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其通常是群养的,断奶前必须减少喂奶量,一些犊牛断奶时也许不能摄入足量的牛奶,因为不能监测个体的牛奶采食量。在这一系统中,通风不良的牛舍同样会观察到呼吸道疾病增多的情况。一个成功的犊牛过渡期饲养管理方案,必须能让瘤胃充分发育,可以有效的发酵干饲料。同时也必须能够提供必需营养物质,能让犊牛的增重和生长符合它们的遗传潜力。传统的犊牛饲喂方案每天仅给犊牛提供其出生重10%的牛奶,犊牛其实并没吃饱,当气温过低或者热应激的时候,常常会造成体重下降和发病率上升。一个非常简单又容易实现的目标是:让犊牛8周龄时达到断奶体重的2倍。
在设计犊牛过渡期饲喂方案时,应当多考虑前面提到问题,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增重,并且不会造成过多的脂肪沉积;犊牛会更加健康,发病率和死亡率更低;后备母牛更容易达到适宜配种的体况;奶牛初次产犊的时间缩短,牛奶产量也会提高。让这些后备奶牛在初产前维持较高的营养水平,可以提高其生产寿命和终生产奶量。成功的过渡期管理对每一位奶牛养殖者的生产力和盈利率都是一项重要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