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料器
2018-03-31谭宝意
谭宝意
提起我国璀璨的民族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书法、中药、京剧、国画……但今天我要说的是大家或许从未听说过的——料器。
最初听到“料器”这个词是在一部纪录片中。料器,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用琉璃在火中烧制而成,精巧细致。
它曾经被作为国礼送给访华的外国友人。它究竟有多受欢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知道,20世纪90年代,北京一家料器厂月收入就可達几百万元。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料器渐渐失去了发展空间。现如今,北京只剩下一间“料器邢”还在从事料器制作。
这间“料器邢”的上一任掌门人,也就是如今的掌门人的母亲,是我国料器界唯一获得“大师”称号的人。现在她已经70多岁了,两鬓花白,仍一心扑在料器上。她的儿子受到母亲的熏陶,爱上了料器,并在两年前接替了母亲的担子。他也要求女儿天天练习烧制料器,妻子曾因为这个和他吵架,他的妻子认为女儿更喜欢舞蹈,应该让她去学跳舞。“学跳舞的人有千千万万,但如今学料器的只有我们女儿一人。”他的话不仅道出料器界的辛酸,更道出了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残酷现状。
仔细看着眼前的料器,通体晶莹,栩栩如生,不知凝聚了料器师多少心血!要想烧制出好的料器,非得有真本领不行,得在火焰喷出的几分钟内完成捏制、塑型等多个步骤。因为脱离了火焰,料器便没了可塑性。
看着这些玲珑美观的料器,我陷入深思:现在料器已经很难经营下去了,客源少,想学这门手艺的人寥寥无几。曾经在人们的生活舞台上大放光芒的它们,会不会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记忆中?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如果多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我们定会爱上它们,它们也就不会被埋没掉。
在此,我想说:“我爱料器!”
佳作点评
不爱料器,又怎能对料器如此了解?小作者通过介绍料器的制作过程、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揭示了料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引人思考。
(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