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中期民窑青花瓷艺术特征

2018-03-21李伟

收藏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弘治民窑景泰

□ 李伟

明代中期包含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社会动荡,灾荒、战争连年不息,景德镇制瓷业也受到冲击,《浮梁县志》记载:“宣德中,以营缮所丞专督工匠。正统初罢。天顺丁丑(天顺元年),仍委中官烧造。”至今还未发现带有确切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浮梁县志》又记载:景德镇在正统至天顺年间,有三次大饥荒。因此,国库空虚,社会经济困难,官窑停烧,民窑瓷器烧造逐渐减烧或停烧,此时期青花瓷器也相对少见,陶瓷史上称这三个朝代为瓷器制造的“空白期”。

图1 正统 孔雀牡丹纹罐

成化时期国家政治体系逐渐回到正轨,国库充足。成化时期的制瓷工艺和风格经过“空白期”近30年的潜移暗化,已与永宣时期有许多变化和不同。成化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受官窑影响,以官窑器为模本,瓷器制作也多精细,造型玲珑清秀,胎体莹润,色料纯正,图案淡雅。

弘治时期的制瓷延续成化时期制作工艺,最有名的当属英国大维德博物馆青花缠枝莲双兽耳大瓶,另外,还有四川墓葬出土弘治青花人物三足炉以及在民窑发现的弘治五年青花松鹤残片,底为双方栏圈“壬子年造”。以上弘治器物比成化时期造型和线条更纤细,画面更柔和。

正德时期的瓷器继承了成化、弘治时期制瓷工艺,在继承前朝造型、品种、纹饰外,还有许多本朝代独特风格的创新。同时,也影响嘉靖朝的瓷器制作。并对其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现结合明中期民窑青花瓷器胎、釉、器物造型、青花料及纹饰等方面,来分析一下明中期民窑青花瓷艺术特征。

明中期民窑青花瓷器胎、釉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器物胎质较为白细,继承了宣德时期的部分特征;后期与前期的比较相对粗糙些,釉面薄而白润,也有闪青或灰青色的,都光亮透明。特别是景泰时期釉面加厚,泛青的釉面似湖面青色。

成化时期的青花瓷胎质细腻,胎体轻薄,瓷化程度较高。釉色光亮明净。有的釉层肥厚泛湖水青色,呈滋媚腴润,有的釉面薄,但细白如脂,亦有白中泛青灰色。

弘治时期青花瓷胎质与成化时期没有大变化,胎质较为精细洁白,器物胎壁大多较薄。此时器物釉色也与成化时相差不大,器物瓷釉有的比成化时施釉略微厚。施釉薄的显得青绿偏灰,但光亮透明。还有一种卵白色釉,釉面肥润,但釉面透明度差。

正德时期青花瓷胎质与前朝基本相似。胎釉分两种:一是施釉较肥厚,釉面浑浊呈鸭蛋青色,二是施釉较薄,釉面泛青,与弘治时的青绿偏灰的釉相似,但光亮透明度不及弘治时期的釉面。

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的工艺和造型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民窑青花瓷器中大、小罐较多,此时的罐肩腹丰圆,束径、器足外撇,罐型与元代近似,但罐身多比元代高(图1)。瓶的双耳以扁方耳、月牙耳、蟠螭耳多见。折胫筒形炉正统后期开始流行,直至弘治,青花回纹筒形“天顺年”款三足炉被成化、弘治直接继承。小型琢器瓶、罐,大多用模印再镶接成型,接痕多并且较明显,器物内壁不修坯。盆分折沿、花口和圆口。总之,这时期制作工艺盘圈足较浅,足根内斜,有砂底和釉底。碗的圈足大而深。碗底常出现缩釉、芝麻点,碗底多是乳点状。瓶、罐、香炉是砂底,接痕明显,修胎粗糙。“空白期”的青花瓷的造型以生活器皿为多,另外,还有祭祀用瓷和盖罐、净水杯、香炉等。

图2 成化 缠枝莲牡丹纹碗

图3 正德 八卦纹象耳炉

图4 天顺 “松竹梅”纹梅瓶

成化时期民窑青花瓷的工艺:碗盘挖足“过肩”,足壁细薄,足底较平、足壁与器底垂直,圈足比明初略缩小,底部多施釉,底部的乳钉在这个时期较为少见。瓶罐底较少施釉,多是砂底,胎的接痕不太明显,讲究修胎。绘画方法出现“分水”画法,即以深色青花料勾勒出轮廓,再用多含水的毛笔蘸不同浓度青花料在轮廓内晕染,使纹饰图案产生多色阶的艺术效果,成化时期只有浓、淡二色度(图2)。成化时期民窑青花瓷的“分水”精细之作浓淡清晰与成化官窑器不相上下,而粗犷之器物的“分水”浑浊不清。

成化民窑青花瓷的造型:“天顺年”款三乳足直通炉在成化时期较为多见,还有三足鼓形炉、马蹄形碗、卧足碗、折沿菱口盘等常见器型。这时期还出现墩式碗,直至正德、万历。成化时期的罐碗都给以滚圆之感。

弘治时期民窑青花瓷的工艺:胎体处理继承成化时期纤巧规整及柔美。器物修胎工艺较成化略微逊色。盘有塌底现象,器底内底凸显圈足的痕迹。器物圈足光滑圆润,足墙矮,内墙较为直。盖罐与成化比显得较矮,器肩由溜肩转为丰肩。弘治时期民窑青花瓷的造型敦厚,但缺少成化器物的精巧。祭祀器物增多,象耳香炉、净水杯、长颈小瓶、卧足灯盏、菱口折沿盘、诸葛碗等。其中有一部分器物带有底座。

正德时期民窑青花瓷的工艺:大件器物增多,胎体厚重,修胎较粗糙,器物胎体接痕明显。碗内底部塌陷,碗底呈现鸡心状的凸出现象。因工艺不讲究,器底常出现跳刀痕,粘沙,窑红等。正德时期民窑青花瓷的造型:瓶罐臃肿笨重,胎体厚薄不均。碗盘胎体较薄,但造型显得敦厚。琢器有花插、军持瓶、贯耳出戟瓶、奁盒等。小件有高足碗、墩式碗。还有四方形香炉、象耳香炉(图3)、弇口三足香炉、八方罐、石榴形小罐。另外,出现山形笔架、葫芦瓶、绣墩、宫碗、插屏等新器物。

图6 成化 缠枝莲八宝纹碗

图5 景泰-天顺 菊花纹筒式炉

图7 弘治 花卉纹罐

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青花用料与呈色

明代“空白期”青花瓷的青花:正统朝的青花瓷的青花清新浓艳,发色淡雅,笔线清晰明快,晕散现象少有,青花浓的地方有下凹不平褐黑色或灰青色斑点。景泰、天顺时期民窑青花釉层变厚和微小气泡,青花颜色显得松散朦胧,笔线晕散。

成化民窑青花瓷的青花料用平等青,色呈淡雅,青花色没有民初青花浓艳,褐黑色斑点已较少出现。成化民窑青花一部分似官窑青花典雅恬静,有一部分似景泰、天顺时期的青花松散幽黯,还有一种因窑温过高而鲜艳浓重。

弘治时民窑青花瓷还是以用平等青为主,青花色泽似成化,但缺少成化时的典雅,此时期民窑青花瓷器青花色多数不晕散,也少有褐黑色斑点。

正德民窑青花瓷前期还续用平等青料,后期逐渐出现回青料,由于回青料较贵,民窑青花瓷大多用便宜的国产料“土青”。因此,青花色泽灰青,靛青明朗的青花较少。淡青色不够莹透,但显得清晰明快。

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的纹饰

“空白期”画面布局疏朗,绘画用笔流畅,线条有轻重粗细变化。正统与景泰、天顺的区别主要在于正统纹饰细致秀丽,接近宣德时期的绘画风格。景泰、天顺时期的线条肥润柔软,正统时出现抖屈笔法,画面给人苍老古拙之感。“空白期”纹饰写意的多,图案丰富。人物题材采用简笔写意,内容有高士图、庭院婴戏图、苏东坡夜游赤壁图、张骞乘槎图、琴棋书画、八仙、三国故事、陶渊明爱菊图等。动物花卉纹饰题材有:牡丹湖石孔雀图、狮子绣球图、鱼藻图、蝴蝶图、池塘鸳鸯图、牡丹麒麟图等。还有松竹梅纹(图4)、山石松竹纹、折枝茶花纹、缠枝莲八宝纹、蒲草纹、梅花纹、灵芝纹、杂宝纹、菊纹(图5)、宝杵纹、芭蕉纹等。器物上也有用青花书写的梵文和吉祥汉字,如:隶书福、寿等。同题材的纹饰各时期的画法也不尽相同。正统时期的卷云人物纹多以左右大片螺纹状卷云衬托人物背景,人物神情生动,线条流畅。景泰后期器物的画面趋于简化,在亭台楼阁后部只点缀远山、劲草,颇有意境。少有人物为主体的纹饰图案。麒麟纹在正统时多是蹲着昂首前瞻,大多与孔雀、牡丹组成主题纹饰,四周装饰火焰纹、杂宝纹点缀空白。天顺以后麒麟纹多画成蹲姿回首状,填白处的火焰纹、杂宝纹绘画的较为简化、潦草。花卉纹也有区别:正统时缠枝莲纹的花头似宝相花状,绘画细致工整,景泰时花心画成螺旋状,花瓣似芒穗,卷叶短而粗,中心叶片似桃实、豆荚,有点缠枝莲还保留元代特征,但画的比元代小许多。折枝瑞果纹或缠枝茶花纹,正统初时与宣德时一样画的比较写实,正统中期等景泰,画面呈现描意画,瑞果由三果简化为一果,花瓣随意点成“逗号”。折枝画为分开状。

成化时期的纹饰比明代初期的繁褥,绘画采用渲染勾勒技法,图案层次感增强。盘、碗除底心和器物外壁有装饰外,内壁及外口沿也装饰纹饰。另外,碗足外壁饰简单的图案或二条弦纹。常见纹饰有牡丹、八宝(图6)、灵芝、蕃莲等花卉纹饰,成化时纹饰图案绘画的生动传神,如:三老对奕、婴戏图、松鼠葡萄、水藻浮莲等。器物纹饰装饰显得饱满。成化时期也有其绘画特征,草龙纹民窑青花器物上始见成化时期,折枝花卉的花头部大多画成螺旋状,水藻画的细长似豆芽状,葡萄等藤本科的植物藤绘画成弹簧状。湖石画成蚌壳形。

图10 正德 凤穿牡丹纹

弘治时期纹饰用笔起落有致,轻重粗细变化自然,线条圆润流畅,图案的分水画法与成化相似,但不够清晰。弘治时期纹饰所绘画的图案特征:龙纹纤细柔软,缠枝花卉的叶子画的小而繁密,牡丹、菊花的叶子常画成“个”字形状(图7);梅花的树枝画的俊俏挺拔,梅枝上点缀月牙,也称为“月影梅”;松下鹤舞和孔雀牡丹纹里的仙鹤、孔雀画成展翅欲飞;鸳鸯莲池纹绘画的简练写实,水波中常点缀白莲;纹饰里的人物潇洒闲适,人物在图案里显的较小,弘治时弹簧状的卷云只在纹饰的空白处起到点缀作用。纹饰内容:缠枝(折枝)花卉纹,仙鹤松树纹,孔雀牡丹,携琴访友(图8),西厢拜月,四老(三老)对弈,火焰奔马,婴戏图,梵文图案这时期明显增多。

正德时期纹饰工整严谨,缺少成化、弘治时的豪放,线条趋于纤细。正德时绘画的“两角两头(三头)”灵芝状云多装饰在器物颈部、肩部;明中期流行的缠枝(折枝)花卉(图9)、葵瓣边纹、海水奔马纹在正德时尤为多见。纹饰题材:正德时期始见的老者树下读书、仕女树下奏乐、乳虎纹、树石栏杆纹等,另外,有狮子绣球、龙穿花、凤穿牡丹(图10)、狮穿莲、庭院婴戏、鱼藻纹、缠枝莲八宝纹等,图案中常运用回纹。

总之,明代中期的“空白期”前期,连年战乱,瓷器烧造也因社会的动荡而没落。成化时期,政治中兴,经济得到了恢复,制瓷业得到了发展,瓷器制作也趋于精细。成化到弘治青花瓷总体造型趋于俊秀轻巧,青花发色淡雅幽静,绘画疏朗。正德时期继承了成化、弘治的旧制,也有创新和发展,并且对后朝影响深远。

图8 弘治 携琴访友图碗

图9 正德 缠枝花卉纹碗

猜你喜欢

弘治民窑景泰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乡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浪淘沙·听父亲谈景泰一条山 如山似水君
《宪宗实录》成书时间考误
明代的民窑青花:绚烂至极而非平淡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
浅谈景泰方言亲属称谓词
好制度不敌廉耻之心
民窑青花并非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