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

2018-03-21曾福生刘俊辉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四化工业化湖南省

曾福生,刘俊辉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长沙 410128)

一、引 言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四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支撑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加快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我国“四化”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提出“一化三改”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三化”同步;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四化”认识,是基于“四化”重要性及关联性基础上的科学分析。“四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对区域经济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人口大省及农业大省,面临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小康、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众多挑战与机遇,明确当前湖南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有利于解决其城乡二元对立、人地矛盾、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是实现湖南省经济社会科学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

国外关于“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四化”间相互关系研究。如刘易斯(1954)构建两部门模型,认为工业快速发展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舒尔茨(1964)阐述农业发展对工业化与城镇化影响,认为农业现代化过程有利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巴顿(1986)从微观层面分析,认为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良性互动关系,即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发展又带动工业化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钱纳里(1989)实证分析认为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相互促进关系,经济不同导向型的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程度差异较大。速水佑次郎等(2003)基于农业现代化层面分析其对工业化与城镇化影响,认为农业现代化中科学技术因素有利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容忽视;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城市输送大量劳动力。国内关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研究较丰富,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四化”内涵、内在机理、目标制度及对策建议等研究。如冯献等(2013)阐述“四化”内涵与历史关联,认为“四化”是一个完整的经济现代化概念,是一个整体系统,未来必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不断协调。李二超等(2013)阐述“四化”间内在机理,建议注重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及“四化”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杨鹏等(2013)认为“四化同步”是分阶段实现的长期过程,应不断完善和改革现有制度框架。郭俊华等(2017)通过协调发展测度评价陕西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从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另一方面是“四化”实证研究。一是测量与评价“四化”发展水平。李扬等(2017)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离差系数最小化融合度模型测量我国31个地区“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杨娜曼(2016)采用熵值-灰色关联测量湖南省14个市“新四化”发展水平。潘竟虎等(2015)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分析中国23个城市群协调发展及效率空间差异。二是分析“四化”协调发展、互动关系及作用机理。张林等(2015)利用中国1998~2013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结果表明系统间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协调度从轻度失调至中度协调阶段。董梅生等(2014)构建VAR模型分析“四化”间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在短期和长期中作用不同,短期内仅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引起城镇化的原因。三是实证分析影响“四化”协调发展因素。徐秋艳等(2016)基于建立CCR-HR模型测算中国西部地区“四化”协调发展水平,通过面板Ologit模型分析“四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业机械化、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及农业劳动力增加可提高“四化”协调度。顾先问等(2016)通过构建空间自回归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四化”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东、中、西部情况各有异同;调整财政和金融投资结构、加大科教文卫事业扶持力度、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周振等(2015)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分析影响中国“四化”协调发展格局,认为增加农业资本投入、强化科技支农、增强农业减灾防灾能力建设是促进“四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多数从区域、省域和城市群层面测度“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较少文献以农业现代化视角为切入点从省域层面分析“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影响因素。本文利用湖南省1998~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四化”指标体系,测度“四化”发展水平,运用几何平均法与HR评价模型评价湖南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最后从农业现代化视角剖析影响“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的因素,客观、科学、系统分析湖南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状况。

二、湖南省“四化”指标体系与协调度模型构建

(一)“四化”指标体系构建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不再单一强调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而更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曾被误认为是人口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聚集及产业不断向城镇聚拢的过程。城镇化发展至今,内涵不断丰富。城镇化进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为基本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即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带动全社会生产、管理、教育以及生活多方面革新。新时代条件下,信息化要依托现代通信网络、大数据平台,提升信息与知识在经济中作用。农业现代化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发农业全要素变革和更新;现代农业发展向绿色、特色、优质、高效等方向转变。本文“四化”指标体系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及数据,选取人均GDP、非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工业劳动生产率、制造业产出比重、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作为新型工业化指标;选取电话普及率、人均邮电业务总量、铁路电气化里程、电视网络综合人口覆盖率、广播网络综合人口覆盖率作为信息化指标;选取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民用汽车拥有量、医院床位数、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作为城镇化指标;选取农业劳均经济产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用电量、农机动力、有效灌溉率作为农业现代化指标。

表1 “四化”指标体系

(二)“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模型构建

根据本文构建的“四化”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四化”综合水平、同步协调发展水平,步骤如下。

(1)采用因子分析法前,标准化处理原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在公因子个数累计贡献率大于85%基础上,选用2个公因子,计算新型工业化(ind)、信息化(inf)、城镇化(cou)、农业现代化(agr)发展水平指数。

(2)测算出“四化”发展水平指数后,极值化处理“四化”发展水平,使各发展水平指数取值在(0~1)内,分别记为ρ1、ρ2、ρ3、ρ4。本文采用 ρ1、ρ2、ρ3、ρ4的几何平均值代表四化综合水平,较“四化”算术平均值更具协调性,记为ρ,见式(1)。

(3)“四化”协调度测量中,本研究借鉴薛红霞等(2010)、曾福生等(2013)研究方法,即建立HR模型测定“四化”协调度。

式(2)中,S 代表 ρ1、ρ2、ρ3、ρ4水平标准差, ρˉ为ρ1、ρ2、ρ3、ρ4算术平均值。 S/ρˉ为变异系数,反映数值离散程度,亦称失衡值。一般认为变异系数越大,数值间离散程度越高。

(4)由于HR测算“四化”协调度未考虑“四化”综合水平值,根据现有研究,结合“四化”协调度HR和综合发展水平ρ评价“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

根据同步协调发展水平的不同取值(0~1),本研究借鉴熊巍等(2014)方法,将其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同步协调发展类型(见表2)。

表2 同步协调发展类型

三、湖南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测度

(一)“四化”发展水平指数

根据上文构建的“四化”发展指标体系,运用SPSS17.0软件标准化处理湖南省1998~2015年间序列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指标。本文在公因子个数累计贡献率大于85%基础上,选用2个公因子。新型工业化(ind)、信息化(inf)、城镇化(cou)、农业现代化(agr)指标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见表3。

表3 “四化”因子分析方差贡献率 (%)

根据式(4)~(7)可得“四化”发展水平指数。由图1可知,“四化”发展水平指数分为两个阶段。2006年以前,湖南省“四化”发展水平指数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四化”发展水平指数快速提升,2015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滞后,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最高,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指数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图1 “四化”发展水平指数

(二)“四化”综合水平值计算和同步协调发展类型评价

根据式(1)~(3)可得湖南省“四化”综合水平值、协调度及同步协调发展类型(见表4)。

表4 四化综合水图平1 值“、四协化调“度发及展同水平步指协数调发展类型

由表4可知,湖南省“四化”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98~2006年,“四化”综合水平值偏低,小于0.3水平,发展不稳定,处于失调或严重失调阶段;2006年以后,“四化”综合水平值连年增长,达较高水平,在2015年达0.94,“四化”处于优质协调阶段。

四 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滞后于其他“三化”,影响湖南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本文结合现有研究结论,从农业现代化视角选取变量,构建Tobit回归模型,找出制约“四化”同步协调发展主要因素,通过改善农业要素投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湖南省“四化”在更高水平同步协调发展。

(一)农业现代化指标选取

本研究结合现有文献成果及数据从农业生产基本面、农业生产环境两个层面选择影响因素变量,涵盖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以及农业灌溉条件、农业受灾情况等环境状况,共选取6个变量。农业资本积累及深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重要动力(李谷成等,2014),故选取农业资本劳动比代表农业资本深化,其中农业资本存量不仅反映当年农业固定资本投资,也反映农业资本积累状况。财政支农指标用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表示,一定程度反映政府对农业投入与支持力度以及对“三农”实质性支持态度。农业技术人员数量间接反映科技支农状况,很大程度影响农业产出;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是农业生产常用投入变量,对农业产出有重要影响。有效灌溉率用农作物有效灌溉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表示,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变量,反映地区农业灌溉水平。受灾率用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表示,一方面反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另一方面反映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见表5)。

表5 现代农业因素指标选取

(二)“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影响因素模型估计

由于上文中HR与ρ取值范围为0~1,所得同步协调发展水平值D也在0~1间,故因变量D为受限解释变量,建立Tobit受限因变量模型,从农业现代化视角分析影响“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

由表6可知,农业资本劳动比在1%水平显著,说明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提升“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效果显著,农业资本深化是提升“四化”同步协调水平关键因素;财政支农、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在1%水平显著,说明加大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培育农业科技队伍,对“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有效灌溉率在5%水平显著,说明提升农业有效灌溉率有利于提升同步“四化”协调发展水平。自然灾害严重制约“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利于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不显著,说明增加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对提升“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无显著作用。

表6 “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Tobit估计结果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构建湖南省“四化”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四化”发展水平指数,运用几何平均法和HR评价模型测定“四化”综合水平值、同步协调度,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分析影响“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因素。结论如下:(1)湖南省“四化”水平指数在2006年后发展速度较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滞后于其他“三化”发展水平指数;“四化”同步协调状态在2015年处于优质协调阶段,但“四化”综合水平值仍有较大提升潜力。(2)影响“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因素中,农业资本比、财政支农、农业科技人员数量、有效灌溉率对提升“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作用显著;受灾率制约“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对提升“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水平不显著。

基于以上结论,为提升湖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地位,加大农业资本投入,改善农业资本投资结构和环境。测算表明湖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于其他“三化”发展,影响“四化”综合水平值;农业优先发展离不开财政、金融、社会多方面支持,不仅总量持续增加,而且力度不断增强。完善国家支农体系,财政方面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充分发挥信贷、基金、债券对农业的资金助力作用;整合统筹各种渠道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立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体系,将资金投向农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改善农业资本投资环境,提升地区农业投资的吸收能力;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农业服务能力。普惠金融发展应瞄准农业,适应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发展,同时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2)加强农村人才梯队建设,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发挥科技对农业支撑作用。现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少,农产品竞争力弱及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突出,要实现农业从量到质转变,必须发挥人才、科技支撑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要条件,也是国家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鼓励农民通过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等再学习方式提升专业技能;支持农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对农民开展技能培训;用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工作者;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加强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用现代技术武装农业、农民;引导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政策上激励大学生入乡创新创业。

(3)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增强农业抗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继续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提升农业生态效应。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新建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增强抗旱防洪除涝能力,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逐步建立具有精准性、多层次、多目标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开展对不同农作物品种、功能的保险产品设计,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发挥农业保险防范、化解自然灾害作用。

[1]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郭金兴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 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农业经济论(新版)[M].沈金虎等,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K.J.巴顿.城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5]H.钱纳里,M.塞尔昆.发展的格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6] 冯献,崔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3):269-273.

[7] 李二超,韩洁.“四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理、战略途径与制度创新[J].改革,2013(7):152-159.

[8] 杨鹏,朱琰洁,许欣,等.中国实现“四化同步”的挑战:目标VS制度[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11):87-96.

[9] 郭俊华,许佳瑜.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测度与对策研究——以陕西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4):32-39.

[10] 李扬,张建军,李向辉.中国“新四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7(7):129-133.

[11] 杨娜曼.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新四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5):206-213.

[12] 潘竟虎,胡艳兴.中国城市群“四化”协调发展效率测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9):100-107.

[13] 张林,冉光,郑强.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5(8):89-93.

[14] 董梅生,杨德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J].农业技术经济,2014(4):14-24.

[15] 徐秋艳,王玥敏.中国西部地区“四化”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4):40-45.

[16] 顾先问,冯南平,张爱萍.中国地区“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6(1):119-124.

[17] 周振,孔祥智.中国“四化”协调发展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5(10):9-26.

[18] 薛红霞,刘菊鲜,罗伟玲.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8):39-45.

[19] 曾福生,高鸣.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现代农业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3(1):24-39.

[20] 熊巍,祁春节.湖北省“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9):130-135.

[21] 李谷成,范丽霞,冯中朝.资本积累、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11年中国农业增长与资本存量的实证估计[J].管理世界,2014(5):67-79.

猜你喜欢

四化工业化湖南省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