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高被引频次论文特征分析
2018-03-20张海洋欧阳亚萍张瑞彬胡树毅
张海洋,欧阳亚萍,张瑞彬,赵 阳,胡树毅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部分,而中医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作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载体之一,对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学术质量基本体现了我国中医药学领域的最新和最高水平[1]。因此,笔者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中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高被引频次论文,通过分析高被引频次论文学科特点、刊栏分布、作者特征、基金来源等,评判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期在审稿、组稿环节筛选优质稿件,提升期刊学术质量。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7-2016年在中医药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以年为单位,统计每年被引频次前20位的论文。方法:采用高级检索,模糊检索文献来源“中医药大学学报”的期刊论文,逐年统计,被引频次降序排列,选择前20篇文章(被引频次相同者取下载频次少者)。统计时间截至2017年10月25日。
1.2 数据库建立 将纳入的文献按照年份整理归类,输入到Microsoft Excel 2003 电子表格进行分析。通过“自动筛选”对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篇入选文献来源于15种期刊,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涵盖14所中医药院校,跨越14个省份,其中12种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将入选200篇文献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单篇被引频次最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5次,其后依次为164次(《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9次、141次、140次(《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33次、129次(《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26次(《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10次(《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04次(《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04次(《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此外,《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篇文章被引频次103次。
2.2 近10年高被引论文的分布特征
2.2.1 期刊分布 入选年被引频次前20名的200篇文献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52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33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30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5篇,《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5篇,《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0篇,《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9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4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4篇,《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3篇,《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篇,《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篇,《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篇,《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篇。
2.2.2 刊栏分布特征 将200篇检索文献归类,其中临床研究类文章52篇,其次是综述类文章49篇,理论研讨类36篇,实验研究类22篇,方药研究类论文11篇,数据挖掘类论文10篇,经验类9篇,标准3篇,其他4篇。在52篇临床研究论文中,将其细化为方、法、证3种,结果显示,临床治法最多,28篇,其次是证型研究24篇,临床用方研究仅4篇。将综述类文章细化为药理研究、治疗研究、机制研究3种,结果显示,药理研究文章32篇,较治疗研究(8篇)与机制研究(9篇)的总和还要多,具有绝对优势。理论研讨类论文暂无规律可寻,但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三论》以单篇被引频次近10年最高,位列第一位,引用频次为205次,这与中医体质学说的明确提出,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说不无关系。在实验研究论文中,1篇为经方大承气汤的生理药理学研究,17篇为单味中药或其有效成分研究,4篇为自拟方研究,可见,对于基础生理药理实验研究的论文,被引用的频次还是很高的。
2.2.3 基金项目分布特征 200篇入选文章中,凡属两种及以上基金资助的,按最高资助机构定义。结果国家级课题57篇(“973计划”课题16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篇),省部级31篇,厅局级及以下43篇,无基金项目69篇,基金论文占统计论文的65.5%。从基金项目的数量来看,基金项目有六项的文章1篇,五项的文章2篇,四项的文章2篇,三项的文章9篇,两项的文章38篇,一项的文章79篇。多项基金资助情况逐年增加,表明多部门间的合作资助对研究的深入,成果的产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课题来源及数量等综合指标来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遥遥领先(“973”课题10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篇),其次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从文章类型的基金比例来看,除理论研讨类文章(41.6%)外,其余类型文章均达到60%以上。总体来看,国家及地方各类基金的立项正逐步加大力度,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基金项目课题有一定关系[2],至于基金课题来源与被引频次的关系,暂时无正相关性考证。
2.2.4 第一作者学历学位及单位分布特征 论文作者是期刊的核心,是期刊赖以生存的基础,作者学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期刊论文质量的好坏[3]。200篇文章中,来自于全国63个单位,其中中医药大学19所的中医学者,贡献了142篇高被引论文,占统计论文的71%。19所中医药大学中,作者来源最多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39篇),其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4篇),广州中医药大学(17篇),上海中医药大学(12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高被引频次文章52篇,其中35篇第一作者单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校内稿件18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2篇,《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0篇,《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8篇,在高被引论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看出,高水平的中医药高校主办的期刊,多能吸纳本校中医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课题文章。200篇纳入筛选的文章中,作者群的整体学术水平较高,在标注作者简介的文章中,博士学历/学位研究生82人次,具有高级职称的作者80人次,正高级48人次,副高级32人次,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从学历学位、职称等数据的结果来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一作者的学术及学科人才均具有明显优势;在200篇高被引论文中,42%的博士学历/学位研究生,31%的正高级职称,51%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导师来自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其次分别是南京,广州,辽宁,上海。说明本校科研人员对期刊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3 讨论
3.1 低被引频次论文是否没有学术价值 中医药大学学报作为各省市唯一一所中医药大学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其学术权威性毋庸置疑,全国范围内的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内名中医等学术权威中医名家多在此汇集,全国范围内的中医科研项目多在此立项,可以说,中医药大学学报的校内作者人群中医理论水平,科研水平均较高。但是中医药大学学报的作者人群不局限于此,读者人群更千差万别,不仅有“高、精、尖”的科研人员,还有广大的基层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作者层次及阅读目标不一致,出现作者群体与读者群体“供需”不协调现象。如基层(村镇乡)医务人员重实践,轻理论,认为基础实验性论文实用性不强,缺乏指导意义,更喜欢老中医经验类文章[4]。可基层医生没有晋升职称、申报课题的需要,以及毕业需求,故其作为从纯实用出发的作者群,没有发表论文的紧迫性,而致这类文章被引用率不高。因此,低被引频次论文不代表没有学术价值。
3.2 高被引频次论文是否以刊栏为特征 本次200篇高被引频次论文中,临床研究类文章52篇,综述类文章49篇,理论研讨类36篇,实验研究类22篇,方药研究类论文11篇,是否临床研究类论文的被引频次都较高?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同一类型论文,还有自己细化的特征。如临床研究中,用方与治法研究方法基本一致,临床治法被引用最多,28篇,临床用方研究仅4篇,原因一是临床用方研究中,除经方外,大部分医家研究的都是自拟方,没有普适性,故引用量不多;二是治法研究相对广泛,一种治法可以治疗多种病症,在此法指导下,可变化多种自拟方,故受到临床医家欢迎。综述类52篇高被引论文,药理研究文章被引用32篇,较治疗研究(8篇)与机制研究(9篇)的总和还要多,篇均被引频次药理研究文章也具有绝对优势。横向比较综述类药理研究文章,方药研究文章,实验药理研究文章,篇均被引频次最高仍为综述,其次为方药,实验类。综述类文章高被引用量及被引频次,不仅与文章综述的质量有关,亦不排除,引用的作者为了方便,走捷径,引用二手参考文献,自己没有阅读原文献,而是将综述作为第一论证来源。
3.3 课题级别是否影响文章被引用频次 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从立项申报到评审通过都是经过广泛深入调查分析及反复研究论证, 再经专家及管理机构严格评审审批确立的,故基金论文大多能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及最新研究成果,学术质量较高,也能直接提升刊物的影响力[2]。课题审批部门的级别越高,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要求更为严格,药理研究更为深入前沿,基础研究更为揭示生命的本质,而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庞大的期刊读者,仍然是少数,故大课题文章被引用的频次未必多。期刊学术的水平与作者的学术水平密不可分,课题资助是作者完成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引擎,因此可以推测,高水平的成果论文与获得的资助项目有一定的正相关性,高层次的基金项目资助配合高水平的作者会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论文必将贡献更高的被引频次[5]。
4 结语
学术论文的价值是其研究成果能被国内外同行认可,推动其学科发展[6],而被认可的直观表现就是被引用的频次。影响文章被引频次的因素很多,作者的学术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外,发表文章的时效性、文章的内容质量、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刊登期刊的影响力以及作者引用参考文献时的“马太效应”对一篇文章的被引频次也起着重要作用[7],任何单一因素成就不了一篇高被引频次论文,而一本科技期刊少数高被引论文却可以贡献期刊绝大多数被引频次,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有促进作用[8]。编辑在工作中,应该积极分析高被引频次论文的学术特征,抓住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利用本校的学科优势,主动出击,与优秀的科研人员,经验丰富的名中医,各学术领域的优秀学者等约稿,争取优秀稿源[9]。同时编辑应提高审稿能力及发现优秀稿件的能力,平衡期刊各刊栏设置,努力达到学术水平与评价指标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