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汉华治疗抑郁症

2018-03-20王光泽姚鹏宇吕翠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神志理气五脏

王光泽,姚鹏宇,吕翠霞*

(1.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355;2.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00032)

陶汉华(1951 -),山东莱芜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师从山东中医学院“九老”之刘献琳,主要研究仲景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从事科研、教学、临床四十余年。

抑郁症(Depression)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常伴焦虑、躯体不适及睡眠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证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负担源。全球约3.5亿人遭受抑郁困扰,2014年Nature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中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0%[1-4]。抑郁症与中医“郁证”相似,在“失眠”“善忘”“癫证”“百合病”等疾病论述中均有涉及。

1 病因病机

1.1 “郁”“虚”为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是脏腑之气的外在表现。抑郁症以精神抑郁为主症,兼见兴趣索然,烦躁,思维迟缓,疲乏无力,失眠,善忘,性欲减退,食欲下降等表现,呈现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失调的特点,属于“郁证”范畴,是以“郁”“虚”为病机核心的一种疾病。脏腑虚则神怯而易郁,郁久不达,其虚更甚,互为因果。

1.2 五脏同病 五脏同病是抑郁症的病理特点,情志刺激,肝气不舒是主要病因,气机郁滞,脏腑虚弱是病变核心。气结不畅,情绪低落,机能怠惰是表现特点。抑郁症多以肝为主病之脏,《医碥》言:“郁则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然五脏皆可致郁,郁可伤及五脏,《景岳全书》记载:“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类经》言:“脾忧愁不解而伤意者,脾主中气,中气受抑则生意不伸”。《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诸气贲郁,皆属于肺”。《医方集解》“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论述了心脾肺肾四脏与以郁证为主的神志病变具有密切联系。五脏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有着主次分明的密切联系。

1.3 气血共病 初病在气,久必涉血是抑郁症的病机特点之一。《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气血者,人之神”,气血充盛是人体神志正常表现的生理基础,脏腑以气为用,抑郁症早期,多以脏腑气机失调,功用不达为表现;《临证指南医案》“初病在气,久病入血”,其迁延日久,耗伤精津血等物质,《类证治裁》载:“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

总之,抑郁症是以情志抑郁为主要病因及临床表现,“郁”“虚”为病机核心,肝气郁滞为主,兼及他脏,先病在气,久病及血为病机特点的神志疾病。

2 治法特点

2.1 五脏同调,治肝为先 抑郁症是整体性疾病。辨受病脏腑及其虚实,方能把握证候转变。五脏同调,治肝为先是陶师根据抑郁症特点而确立的治法:1)抑郁症以情志抑郁为主要病因。肝主疏泄,郁多从肝论治,且抑郁症以气血怠惰为表现,治肝为先,一为调情志,二为“达”脏腑气血以使之表于外。2)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气血阴阳失调和脏腑功能紊乱的病理反应,精、气、血、津液等物质是产生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这些物质的产生依赖于脏腑功能发挥,二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五脏之用赖肝以达。《医学衷中参西录》“肝气能上达,故能助心气之宣通”“肝气能下达,故能助肾气之疏泄”。《血证论》“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且《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肺成龙虎回环之势,助气机升降,故云五脏之用赖肝以达。《四圣心源》载“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肝之为贼,最易罹病,故治肝为先,五脏同调。

2.2 理气为主,兼和阴阳 理气法具有消散结聚,攻破留滞,行其怠惰安逸之功,“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逸者行之”为理气法依据,临床上抑郁症与“逸病”表现相似。《证治汇补》言:“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抑郁症以“郁”“虚”为其病机两大核心,郁者理气。“气为血之帅”,日久由气及血,配合调血,助神志复常。《素问·至真要大论》“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内经》论疾病的病理治法是以阴阳为基础,而归结落实于气血,故治疗抑郁症以调理气血为手段,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为目标。陶师强调以理气为主,兼以调血,阴阳和谐,精神条达为最终治疗效果。

2.3 调补为主,慎用攻伐 刘献琳遵孙文垣《赤水玄珠》“有素虚之人,一旦事不如意,头目眩晕,精神短少,筋痿气急,有似虚证,当先开郁顺气,其病自愈”指出体质素虚是郁证发病的内在因素,以“调理为主,慎用攻伐”[5]。陶师遵师之意,将其用于抑郁症。抑郁症临床以虚证病理表现为主,且其情绪易于受外界刺激而加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的充盛也是防止外因扰动,诱发或加重疾病的内在因素,陶师认为包括情绪、感觉等人体过度敏感是虚证表现,治以补正为主。抑郁症本属虚证最忌攻伐,耗散其真,故当慎用,然若为痰饮水湿阻滞,气郁不达,须当机立断,先攻后补。临床治疗遵循“理气不耗气,活血不伤血,清热不败胃,益气不滞脾,祛痰不损正”原则。

3 代表方药

3.1 四逆散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陶师加减(柴胡15 g,枳实10 g,赤、白芍各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仍遵仲景之意,增柴胡用量,柴胡属轻药,重用疏肝;抑郁日久,气血怠惰,兼及血分,故赤、白芍并用,疏肝行气多用于肝郁气滞型抑郁症。柴胡疏肝散属四逆化裁,陶师变之(柴胡15 g,香附10 g,枳实10 g,川芎10 g,青、陈皮各10 g,赤、白芍各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疏肝行气,调和气血治疗肝郁气滞,血气不和型抑郁症。气血调和为治疗抑郁症之大旨,陶师以枳实芍药散行气和血,而枳芍二方均有。四逆、柴胡等方皆以疏肝行气为法,恐行气太过更伤其气,常与四君子、黄芪甘草汤合方。

3.2 归脾汤 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陶师加减化裁(党参10~15 g,炒白术10 g,黄芪15~30 g,当归10 g,炙甘草6~9 g,茯苓15~20 g,远志6~10 g,炒酸枣仁15~30 g,木香6~10 g。姜枣适量,水煎服),用量为原方1.5~2倍,宗《内经》“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之旨。《金匮》云:“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抑郁症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疲乏无力,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属虚证,以神赖气血,故以补益气血为法。补忌呆滞,故去龙眼,然又恐木郁及土,食不知味,遵芳香醒胃法,加草豆蔻,与炒白术同用以醒脾开胃,或与平胃散合方。

3.3 温胆汤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陶师加味而用(半夏9 g,生竹茹10 g,炒枳实10 g,陈皮10 g,炙甘草6 g,茯苓15 g,党参15 g,水煎服)理气解郁,化痰清热治疗痰郁气滞,郁而化热型抑郁症。痰为阴浊之邪,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蒙神窍蔽清阳,使气不能升降出入,神识不达于外。法以理气化痰,气得条达通行无碍,神志可复。痰浊较重,神昏倦怠,急与小陷胸汤合,或加用菖蒲、郁金。

3.4 丹栀逍遥散 丹栀逍遥散系逍遥散加味,(牡丹皮10 g,栀子10 g,当归10 g,芍药15 g,柴胡10 g,香附10 g,茯苓15 g,白术10 g,炙甘草6 g,党参15 g,水煎服),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异名同类,气郁日久化火,火动生风,风盛助火,故肝郁化热之郁,以疏肝解郁合清热法,陶师以此方用之。此方疏肝理气有余,滋阴养血不足,陶师常加柏子仁、酸枣仁、麦冬等品,或与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合方。

3.5 百合地黄汤 百合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陶师多以配合他法。《金匮要略集注》言“ 百合质类脑髓,善清热解郁……最宜于元气虚弱之证,而为斯病之主药”与生地黄相配,柔润滋养最适于阴虚型抑郁症。陶师以此合四逆散加僵蚕、当归、麦冬、酸枣仁,配合中成药牛黄镇惊丸,或加龙齿、牡蛎,治疗因惊而发者,抑郁少用重镇,唯此可用。

3.6 开心散 《备急千金要方》载开心散,陶师以此为抑郁症专方(石菖蒲15 g,远志10 g,党参15 g,茯苓15 g,水煎服)开窍醒神,交通心肾,虑此多燥,加柏子仁、酸枣仁等柔药,气血并补,以治疗心肾不交,痰浊蒙蔽型抑郁症。

4 病案举例

陶某,女,20岁,2011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5天前,因骤然情绪刺激而发生抑郁,思维混乱。不吃不喝,有时喃喃自语。在重庆某医院住院2天,脑电图显示轻微异常,其余检查均正常,诊断抑郁症。后亲属接其回家,昨晚到家,至今天中午在别人强迫下吃水饺7个。下午来济看病。病人神情呆滞,答非所问。素有甲亢病史。脉细,舌苔因病人不配合未得观察。中医辨病属癫病,辨证属阴虚血少,痰迷心窍。法当滋阴养血,化痰醒神。选方百合地黄汤合四逆散加减:生地黄20 g,百合30 g,柴胡15 g,香附10 g,枳实10 g,赤、白芍10 g,麦冬15 g,僵蚕15 g,当归12 g,茯苓30 g,炒枣仁15 g,石菖蒲15 g,7剂,水煎服。11月21日2诊。家属来述患者症状好转,饮食可,并自行取药服用至今,嘱其继续服用上方并配合中成药牛黄镇惊丸、人参归脾丸,按说明服用。12月6日3诊。家属来述,精神状态好转,仍有抑郁表现。停服上方,改以疏肝理气,补脾养肝为法,逍遥散加减:柴胡10 g,当归10 g,白芍15 g,茯苓15 g,白术10 g,炙甘草6 g,石菖蒲10 g,香附10 g,川芎10 g,党参10 g,7剂,水煎服。12月30日。患者睡眠好,精神可,已恢复正常,拟方再服巩固进展。上方去白术、甘草、党参,加赤芍10 g,百合15 g,7剂,水煎服。

按:患者骤然情绪刺激而抑郁,思维混乱,喃喃自语,食饮难进,属癫病无疑,脉细、神呆,辨证阴虚血少,痰迷心窍,虚实混杂之证,法当攻补兼施,滋阴养血,化痰醒神。百合、地黄、麦冬、当归、二芍、枣仁滋阴养血活血,柴胡、香附、枳实理气解郁,配合茯苓、菖蒲化痰醒神;僵蚕一味得清化之性,安神定惊,熄风化痰,癫病专药,配伍得当,药切病机。2诊见效则守方继进,为求效速,加成药牛黄镇惊丸、人参归脾丸暂服。受惊后神志涣散,镇惊之法尚须应用。3诊病机已变,则更方而服,变安神镇惊为醒神解郁,以逍遥散加减,逍遥散去生姜、薄荷加香附、川芎增其调气活血之力,党参一味补益可视为与四君子合方,石菖蒲醒神开窍。服后病愈,然抑郁者最易复发,不可不慎,继服小方巩固,仍遵上方大意,由补气渐变为养血养阴,增百合安养神志,赤芍养血理血。

猜你喜欢

神志理气五脏
理气舒筋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qi Huoxue drop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简单搓搓可养生
失眠与五脏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养心重在养神志
《神农本草经》中与神志相关的药物归类分析——胡随瑜教授《神农本草经》讲记(四)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五脏神”学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