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2018-03-19薛峰
薛峰
【摘要】在医院急诊内科工作时遇到脑出血急救患者应采取合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才能真正使其得到更好的治疗,本文通过实验形式对于提升脑出血患者急诊内科护理效果的手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急诊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护理
脑出血是非常危险的病症,在急诊内科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提升护理效果、优化护理技术能够提升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效果,在急诊内科进行脑出血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全面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急诊内科在进行脑出血患者救治时的致残率,减少后期斌发证,同时能够更好地提升住院患者的治疗环境,使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1 试验资料以及方法
1.1 试验所用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的60例在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对其治疗中所采用的护理措施与模式进行了分来后,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三十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并执行。
1.2 护理方法差异
针对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救治护理方法,其中包括多种护理手段:其一是对患者进行意识能力判断,也就是在采取急救治疗手段前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患者意识状态的具体情况采取急救措施,主要的意识状态由轻到重分为意识模糊、轻度昏迷,以及中度、重度昏迷几种,如果病患意识状态得到改善说明其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其二就是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主要就是对脑出血患者的血压与心率等进行监测,以判断是否需要采用紧急救治措施。其三就是对患者的呼吸以及经脉通道进行维护,可以使用静脉留置针等方法来建立静脉通道,以免进行反复穿刺造成脑出血患者痛苦,在对患者进行搬运转移以及救治的过程中要谨防针头脱落,影响抢救措施的效果,还应该使用呼吸机等设备维持患者正常呼吸,以免呼吸受到影响而造成患者抢救效果不佳。其四采取科学手段对患者进行搬运转移,在患者转移的过程中必须轻抬轻放,绝不能因为搬运时手法过重或者突然抬起与放置患者导致患者脑出血情况加剧,进行搬运时要保证头高脚低,还要使患者头部偏向身体一侧,降低由于患者呕吐等原因堵塞气道而发生窒息的概率。其五就是要对患者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急救。为了患者出现的脑水肿现象要对其静脉滴注甘露醇,时间应该可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剂量为250ml,同时还要视患者自身合并其他病症的情况采取药物辅助滴注的手段来缓解甘露醇滴注的影响。最后要对患者进行体位摆放调整,由于脑出血病人的颅内压出血的情况可能会对心血管形成压迫而造成患者心脏骤停,进而对患者生命形成威胁,因此一定要在护理中对患者采取正规体位摆放方法,在进行护理与治疗是一定要对患者头部进行保护,防治其头部胡乱活动造成进一步损害,要尽量保证其头部向一侧偏斜。
而针对观察组,则需要采取更加优良的护理措施,首先要采用全面护理模式来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过程护理:首先在接诊分诊阶段采取优化措施进行护理,在接受到急诊电话后要在三分钟之内相应,并安排救护车辆,同时要与患者家属密切联系,并在电话交流中对患者具体病情以及病史、体征状态等进行了解,护理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对患者生命体征状态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心电图监测以及吸氧等安排,护送到医院的过程中要对心电图进行监测,分诊需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判断来做好后续急救措施准备工作。其次在急诊救治阶段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护理。首先就是要确保患者体位正规、呼吸道开放,如果患者已经昏迷就要采用留置口腔通气管等方式防治呼吸道阻塞从而引起窒息的问题,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节律甚至深度的改变,就要做好进行气管插管的准备。在急诊接诊后要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现有脑疝先兆就要做好患者针对性的及时治疗,应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甘露醇滴注,同时分次进行静脉滴注呋塞米以及地塞米松药物,但是如果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症状则应避免使用地塞米松,在患者颈动脉处使用冰敷的方式来进行降温,这样能够尽量降低患者丘脑自主神经的损伤情况,以提升患者急诊成功率。最后在急诊救治后进行科学护理,在脑出血病人术前术后都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术后要保证患者翻身频率,降低褥疮的患病几率,要对患者家属宣讲饮食的作用,教育起尽量为患者准备无刺激性且温度合适的失误,同时保证术后进行患者转移时要采用安全、稳妥的手法,在对患者进行转运之前,要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情况,准备好转运设备并及时报告检查科和接收科,在转运途中关注患者是否有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在术后能够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护理环境。
1.3 所需观察与分析的内容
在实验中对两组病例情况进行观察,着重分析两组护理工作中的脑出血患者在得到两种模式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死亡率情况,并做表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予以优质急救措施的抢救成功率(96.67%)和死亡率(3.33%)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76.67%)和死亡率(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结果讨论
所谓脑出血就是俗称的脑溢血,属于脑卒中,其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在未受到外力损伤或压迫下发生出血,这种病症多与高血压有关,由于动脉或者经脉血管发生破裂等导致脑内实质发生出血,脑出血发病时病人的主要表现通常为肢体动作和语言方面出现障碍,一些患者则出现健忘或者失眠的情况,脑出血严重会导致颅内压迅速升高、脑水肿等情况,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其8~24 h的水肿达到高峰,故在为患者行治疗时清除水肿为急救的主要措施,以此最大限度地促进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予以改进急救措施干预后的抢救成功率(96.67%)和死亡率(3.33%)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76.67%)和死亡率(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下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分级,并予以针对性的药物干预措施,通过体位摆放,保护其头部,对于后期的手术治疗,改善其预后情况具有显著的意义。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心肌循环效果,减少二次伤害,从而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减少损伤性,增加抢救成功率。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意识判断、指标监测、维持呼吸、静脉通道、搬运患者注意事项、急救措施,能够避免患者发生窒息现象,将各个抢救环节均做到紧密衔接,避免耽误患者救治,开通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优化院前急救步骤、环节,确保各项急救工作的实施,提高救治效果。
从本次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急诊内科工作中针对脑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同时对其接诊、分诊、急诊救治、术后等阶段做好护理流程管理,强化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技术性,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根据自身经验对患者进行意识状态判断,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血压的控制,尽量控制脑水肿的情况,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提高脑出血患者在抢救之后的成活率,确保其在抢救措施后能夠保证生命安全。
4 结束语
总之,在急诊内科急救工作中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危险性较高的病症,为了提升医院对脑出血病患的治疗效果,应通过全面护理模式、优化护理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尽量使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得到最佳护理,为患者进一步治疗与护理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辉.急诊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7):169.
[2]周洪梅.急诊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 (20): 233-234.
[3]同小利.探讨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6,22(31): 110-111.
[4]鲁丹丹,赵鑫萁,张琪.细节护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9):152.
[5]徐金萍.急诊内科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7, 30 (06): 3556+3571.
[6]殷贤良.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 (92):18085-18086.
[7]黄艳丽.脑出血患者急诊科急救措施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27 (03): 145-146.
[8]袁咏梅.5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J].当代医学,2014,20 (21):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