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2018-03-19周莹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脑血管下肢疗法

周莹

(新余市钢铁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新余 338001)

我国每年有200万左右的脑血管病例发生,并且每年以大约9%的速度增长[1]。脑血管疾病亦称脑卒中,是由于颅内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患者发病类型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等,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2]。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对此类疾病进行治疗[3]。为了进一步观察康复运动训练疗法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的疗效,我院对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疾病103例患者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疾病103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34~71岁,平均(55.6±10.2)岁;病程10d~3个月,平均(25.6±12.4)d;病理类型,脑梗塞74例,脑出血29例;右侧偏瘫59例,左侧偏瘫44例。入选标准:①患者经MRI检查,均符合1995年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具备一定的认知和行动能力。③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本次治疗。排除标准:①排除有严重认知、语言及行动障碍者。②排除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下肢缺损者。③不愿配合治疗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康复运动训练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加物理运动训练法,物理训练法主要包括患者的日常坐立、站立、肌肉力量、平衡性、行走、上下楼梯以及日常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常规训练。2次/d,1h/次,5次/周,持续训练治疗2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采取减重平板运动疗法[4]。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Berg平衡测试法(BBS)对患者平衡能力进行评分,根据患者运动训练测评质量,最高分值为56分,分值越高表明完成质量越高。采用Fugl-Meyer运动测试法(FMA-L)对下肢功能进行评分,分值为0~34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运动功能损伤越大。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治疗前平衡能力评分及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能力评分及下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训练治疗前后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患者颅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部分或全部脑功能失常,从而使患者躯体功能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偏瘫、肢体功能及平衡能力受到影响[5,6]。运动训练疗法是目前临床促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协调性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董婕等[7,8]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早期强迫诱导运动训练疗法(CIMT)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肢功能及平衡性疗效差异显著,表明此类运动疗法对患者肢体功能及平衡性的恢复是有效的。郄淑燕等[9,10]通过运用减重平板运动疗法(BWSTT)在康复早期介入治疗的结果表明,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

本次运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法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持续2月的康复运动训练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平衡能力评分及下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早期康复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及下肢行走功能,结果同郄淑燕等[9]报道一致。观察组治疗后平衡能力评分及下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同吴华等[10]报道一致,表明运用减重平板运动疗法比常规的运动训练疗法更高效。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能力,与常规康复运动训练相比,减重平板运动疗法临床效果更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1]张皓.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新进展[J]. 医学与哲学,2016(6):24~27.

[2] 孟琳,黄丹,刘洪红,等.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3):171~175.

[3] 张丽君,史平,章亚平.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式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5,14(12):1126~1128.

[4] 刘晓冬,董继革,孙丽.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21):85~88.

[5] 郭淑红,黄静.再发脑梗塞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5,28(10):45~47.

[6] 贾佼佼,白明,苗明三.基于脑缺血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30:416~419.

[7] 董婕,吴卫红.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8):745~748.

[8] 倪钰飞,陈建华,李强.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疗效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5):472~473.

[9] 郄淑燕,王丛笑,张丽华,等.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1065~1067.

[10]吴华,顾旭东,傅建明,等. 不同形式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速度与下肢关节运动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6,38(14):1196~1199.

猜你喜欢

脑血管下肢疗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