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动物实验艾条灸的刺激量

2018-03-18董富祁晓晗指导杜艳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艾条艾灸预处理

董富,祁晓晗,指导 杜艳军



浅谈动物实验艾条灸的刺激量

董富,祁晓晗,指导 杜艳军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1)

艾灸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温热、艾烟、红外线等刺激腧穴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近年来,有关艾灸防治疾病的效应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艾灸刺激量的具体应用却各有不同,影响了艾灸效应的优化选择。该文拟从艾灸刺激量之艾条直径、艾灸距离、时间、频率等方面综述艾灸方法在动物实验中的具体应用,探讨实验研究中艾灸刺激量相对统一的重要性。

灸法;刺激量;实验研究;综述

艾灸疗法,是采用艾绒制成艾条或艾炷等熏烤机体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也是中医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和拔毒泄热的作用。《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名医别录》:“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近年来,艾灸动物实验研究日益增多,笔者通过检索万方和知网数据库2006—2016年期间的相关文献发现,虽然多数文章均有对艾灸时间、距离、频率和温度的说明,但各有不同。即使是在防治相同疾病时,由于刺激量的不同,也无法评价与优选最佳治疗方案。《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说明艾灸刺激量的大小是取效的关键。笔者粗浅地认为艾灸的刺激量与艾灸的直径、时间、距离、频率和温度有一定的联系。为此,笔者拟对近10年来动物实验中关于艾灸刺激量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艾灸实验研究中的刺激量应用标准提供参考。

1 艾条的直径

艾条直径的大小决定了施灸部位受热面积的不同,对机体腧穴产生的效应也不同。有学者[1-2]在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c1-2和Bax蛋白表达及SOD、MDA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均采用0.4 cm×10 cm的艾条。哈略[3]在艾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炎性反应因子及MMP-9的实验研究中,采用规格为0.5 cm×20 cm的艾条,灸膻中穴显著降低了小鼠主动脉MMP-9含量。肖凌等[4]在针灸调节衰老大鼠对疫苗反应性的实验研究中,采用自制直径为0.6 cm的艾条。刘飞等[5]在艾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中,采用规格为0.75 cm×30 cm的艾条。杜艳军等[6]在观察艾灸对老年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中,采用自制的直径约0.8 cm的艾条。魏铁花等[7]在艾灸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实验研究中,采用自制直径为0.8 cm香烟艾条。白如鑫等[8]在温和灸对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中,采用规格为1.5 cm×15 cm的艾条。也有部分研究在文章中尚未标注使用艾灸的直径规格。其实无论是大鼠、小鼠,还是兔等这种小型动物,穴位之间的距离很小,艾条直径稍大会涉及非治疗穴位而影响腧穴效应的准确性。同时选取不同直径的艾条,艾条与动物表皮接触面积不同,导致艾灸产生的温度范围不同,其效果也会有区别。

2 艾灸的距离

艾灸距离的远近能决定艾灸起始温度的高低,进而影响艾灸的温热程度。王晓颖等[9]在不同针灸方法逆转环磷酰胺致大鼠胃黏膜损害的实验研究中,艾条置于足三里上0.5 cm处。白如鑫等[8]在温和灸对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中,艾条置于穴位上方0.5~1 cm。孙军刚等[10]在温和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IL-2、TGF-b的影响实验研究中,艾条置于穴位上1.5 cm。孙国杰等[11]在针灸预处理对AD大鼠海马组织GSK-3b和PP2A影响的实验研究中,艾条置于肾俞上方2~3 cm。陈波等[12]在艾灸治疗对兔KOA软骨损伤及MMP-1和TIMP-1表达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中,艾条置于膝关节周围腧穴(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血海)上方2~3 cm。崔明慧等[13]在刺络放血联合艾灸对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中,艾条置于命门穴、关元穴和双侧足三里穴上方3 cm。范琳燕等[14]在艾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研究中,艾条距离大鼠肾俞穴约5 cm。查阅文献中发现,虽然艾灸距离多有不同,但设置在腧穴上方2~3 cm为多[4-7,11],与教材所述基本一致,分析此高度可能有助于艾灸温度的舒适性与恒定性。

3 施灸时间

艾灸的时间也是艾灸刺激强度的重要因素,施灸时间长短能影响艾热导入动物体内热量的大小,不同的热量自然产生的艾灸刺激效应亦不同,只有有效的刺激强度才能更好地激发经络脏腑的自我调整与治愈功能。张丹等[15]在艾灸对腹膜透析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中,给予大鼠腹部神阙穴艾灸5 min。张燕等[16]则以大鼠安静为度,温和灸大鼠命门穴8 min,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艾灸大鼠命门穴延缓衰老的抗氧化机制。郑曙光等[17]在艾灸治疗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中,选取膝关节周围腧穴每穴艾灸10 min,亦以动物能忍受、不剧烈挣扎为度。毛翔等[18]在艾灸对多因素致慢性疲劳大鼠海马5-HT1A受体mRNA表达干预的实验研究中,用无烟艾条对大鼠的百会、肝俞、脾俞、肾俞、后三里每穴刺激均达15 min。闫怀士等[19]则在艾灸抗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实验研究中,对小鼠背部腧穴肺俞、膏肓俞每次刺激达20 min。魏铁花等[7]在艾灸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实验研究中,对不同部位腧穴其灸治时间各不相同,如灸背部肾俞穴7 min,命门穴6 min;灸腹部中脘、关元等穴10 min;灸四肢足三里、涌泉等穴5 min。王茎等[20]具体研究不同灸量艾灸双侧天枢穴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积分和血清IgG、IgA、IgM水平的影响,分为5 min、15 min、25 min 3组,艾灸距离均为1~2 cm,每日1次,结果显示灸治15 min和25 min的效果均优于灸治5 min,但灸治15 min和25 min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 艾灸的施灸频率

施灸频率虽不影响单次灸量,但却关系着累积灸量,而不同的累积灸量所达到的累积效应是有所差别的。郑雪峰等[21]在艾灸化疗后低白细胞模型大鼠外周血象的研究中,对关元穴的施灸频率是每日1次。陈波等[22]在艾灸对衰老模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影响的研究中,灸治双侧足三里的频率是每2 d治疗1次。赵宇辉等[23]在探讨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中,将艾灸预处理组分为艾灸每日1次组和每日2次组,结果显示艾灸预处理每日1次与缺血预处理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无显著性差异,而艾灸预处理每日2次组优于缺血预处理组,提示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效应与每日艾灸次数有关。关于频率与疗效是否存在着正比例关系,这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5 施灸温度

艾条的直径直接决定了施灸面积的大小,而施灸的距离影响着艾条与皮肤接触的高低,决定了温热效应。陈云飞等[24]在不同时段艾灸血清中内生性蛋白组分双向电泳的实验研究中,在兔大椎穴上悬灸20 min,使穴位的体表温度达43℃左右。肖明良等[25]基于艾灸3 min达到约44℃最高温度,之后维持在43.5℃左右的皮温测试结果,在艾灸对亚急性衰老小鼠脑细胞端粒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中,温和灸小鼠足三里穴7 min,以小鼠相对安静,无剧烈挣扎、嘶叫为度。

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目前动物实验研究中涉及到具体艾灸温度及灸治温度适宜性的文献较少,多为“适宜为度”“不出现挣扎为度”“以施术者手背皮肤感觉温热为度”的表述。生物学研究认为只有足够的刺激强度才能引发细胞的兴奋。施灸时要产生灸感,需达到表皮“唇红为度”,仅表面有温热感,是达不到治疗目的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由于动物对温度的耐受性有别于人,实验研究时动物腧穴的灸治温度参数若有相对统一的客观标准,将会有助于艾灸效应机制研究。

6 讨论

艾灸以在临床上患者感觉舒适易接受、价格廉价、疗效可靠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喜爱[26-29],相关研究[30-33]也证明艾灸对大部分疾病是有积极治疗作用。综上文献可见,艾灸动物研究中关于艾条直径、灸治时间、距离、温度和频率等操作细节各执己见,形成了刺激方式不统一、刺激量大小不等、刺激效应不一致的局面。如毛翔等[18]和罗英华等[34]的研究对象均为慢性疲劳大鼠,具体操作时灸距一致,灸治时间分别为15 min和10 min,研究结果均显示有较好疗效。这种现状不利于指导科研与临床对某种疾病选取最佳穴位组,以达到最好的临床疗效。梁玉磊等[35]在艾灸动物实验中引发的思索中,也提及针灸动物实验操作标准存在不足,如实验动物的固定(大鼠因捆绑而惊扰,挣扎气乱,必然影响艾灸疗效)、操作的灸量、操作时间等问题。说明当前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尽量控制艾灸的影响因素,保持艾灸刺激量一致在研究同类疾病中的意义。临床使用的艾条标准基本一致,若能首先统一运用于动物的艾条标准,进而开展针对动物艾灸刺激量的相关研究,将有助于艾灸效应机制的深入研究。

[1] 赵宇辉,孙忠人,李晓捷,等.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c1-2和Bax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53-54.

[2] 华金双,李丽萍,朱现民.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 SOD、MDA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8):595-597.

[3] 哈略.艾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炎性因子及MMP-9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1389-1394.

[4] 肖凌,明平红,宁勇,等.针灸调节衰老大鼠对疫苗反应性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2): 10-12.

[5] 刘飞,任平,徐雅丽,等.艾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55-1656.

[6] 杜艳军,孙国杰.艾灸对老年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5,30(4):212- 214.

[7] 魏铁花,王庆国,李珊珊,等.艾灸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29(1):13-15.

[8] 白如鑫,李沛.温和灸对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2007,32(4): 229-233.

[9] 王晓颖,盛强,索玉平,等.不同针灸方法逆转环磷酰胺致大鼠胃黏膜损害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12,19(6):585-586.

[10] 孙军刚,耿煜,吴巧凤,等.温和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IL-2、TGF-b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 (13):2058-2063.

[11] 孙国杰,周华,杜艳军,等.针灸预处理对AD大鼠海马组织GSK-3b和PP2A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32-733.

[12] 陈波,谢西梅,李佳霖.艾灸治疗对兔KOA软骨损伤及TNF-a、TGF-b1和IGF-1表达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6):69-71.

[13] 崔明慧,温景荣,陈静霞,等.刺络放血联合艾灸对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0,27(3):248-250.

[14] 范琳燕,赵可伟,江钢辉,等.艾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J].新中医,2011,43(12):116 -117.

[15] 张丹,张淑静,张翠红,等.艾灸对腹膜透析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9):556-558.

[16] 张燕,罗炳德.基因芯片研究艾灸大鼠命门穴延缓衰老的抗氧化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69- 171.

[17] 郑曙光,陈波,马四补,等.艾灸治疗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1(5):358-360.

[18] 毛翔,孙兴华,张蕴.艾灸对多因素致慢性疲劳大鼠海马5-HT1A受体mRNA表达干预的实验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7):86-88.

[19] 闫怀士,李京培.艾灸抗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实验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7):43-44.

[20] 王茎,夏晓红,叶敏,等.不同灸量艾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积分和血清IgG、IgA、IgM水平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1):22-25.

[21] 郑雪峰,聂焱,王志强.艾灸关元穴对化疗后低白细胞模型大鼠外周血象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 2009,31(5):5-6.

[22] 陈波,吕宗华.艾灸对衰老模型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7,27 (6):56-57.

[23] 赵宇辉,孙忠人.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及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1):36-38.

[24] 陈云飞,杨文佳,马晓芃,等.不同时段艾灸血清中内生性蛋白组分双向电泳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2):57-60.

[25] 肖明良,杨晓忱,钟润琪,等.艾灸对亚急性衰老小鼠脑细胞端粒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3, 32(1):65-67.

[26] 龚红斌,付勇,肖霞芳,等.CONSORT结合STRICTOM对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RCT试验质量的评价[J].江西中医药,2016,47(4):56-60.

[27] 王进东,张春华,胡世平.通督温阳灸法治疗阳虚质亚健康状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5,47(2):187-189.

[28] 周丹萍,孙志岭,江星,等.不同灸法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37(5): 471-474.

[29] 张楠.中医灸法之源流发展与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9):1221-1224.

[30] Choe S, Cai M, Jerng UM,.The Efficacy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in Preventing Cognitive Impair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nimal Studies[J]., 2018,27(1):1-15.

[31] Kang HR, Jung CY, Lee SD,.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ical moxibustio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2018, 19(1):159.

[32] Wang SJ, Wang Q, Ma J,.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mTOR-mediated autophagy in rotenone-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rats[J]., 2018,13(1):112-118.

[33] Zhou W, Lei R, Zuo C,.Analgesic Effect of Moxi- bustion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on Inflammatory and Neuropathic Pain Mice: A Comparative Study[J]., 2017:4373182.

[34] 罗英华,唐纯志,罗伟君.艾灸背俞穴对慢性疲劳大鼠炎性应激的影响[J].新中医,2012,44(8):161-162.

[35] 梁玉磊,祝婕,许晓康,等.艾灸动物实验中引发的思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379-4381.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Stimulation Dosage of Moxa-stick Moxibustion in Animal Experiments

,-,-.

,430061,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moxibustion prevents and treats diseases by regulating meridians and organs via the stimulation of heat, moxa smoke and infrared.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iseases has achieved a great progress. However, the moxibustion dosage varies in application, which adversely influences the moxibustion effe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unifying the moxibustion dosage in experimental studies by review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moxibustion dosage including the diameter of moxa stick, treatment distance, time and frequency.

Moxibustion; Stimulation dosage; Experimental study; Review

1005-0957(2018)03-0359-04

R245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3.0359

2017-11-11

董富(1995—),女,2014级学生,Email:1245066716@qq.com

杜艳军(1975—),女,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dyjhbtcm2013@163.com

猜你喜欢

艾条艾灸预处理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求解奇异线性系统的右预处理MINRES 方法
家用简易艾条支架
家用简易艾条支架
艾条不要用水熄灭
便携式安全点艾神器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基于预处理MUSIC算法的分布式阵列DOA估计
浅谈PLC在预处理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中的应用